分享

张彩虹丨诗韵浣花溪

 读在现场 2020-11-17

最早听说成都浣花溪公园洒满诗意的是三年前成都的一个博友告诉的。在公园修成对外开放时,他曾对其做过全面的报道。尤其是看到他拍摄的诗歌大道照片后,我便对浣花溪公园便有了抹不掉的向往。终于我有了机会走进了它,去感受它那纯粹的诗情画意。

春日上午,天空飘着薄薄的云,走进花岗岩铺就的公园大门,迎面的绿丛中竖着一个木牌,上面刻有“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牌子旁边的篱笆门紧锁着,旁边字云“主人出工去了,请改日再访”。呵呵,无论多少个明日,人都是进不去的。这种谢绝的语气也太巧妙了!进不去只好隔着门向内看,一个茅店独立塘边。屋檐下放着犁靶、铁锨,已经倒塌的豆腐磨在檐下歪着脸,不厌其烦地给人做着一个时代的模特。院边有一溜菜地,很像有人耕种的痕迹。转到木牌右侧,果有一溪桥忽入视野。陪伴我们游玩的四川省写作协会副会长、作家、四川省委党校的李教授说,这是根据诗歌的意境创造的人文景观,是公园景区的“诗歌意境”板块。不由令人赞叹,成都的景点开发者的独具匠心与智慧。往北,一条小径通向一个圆圆的平台,陶渊明拄着拐杖刚刚采菊归来,他手提满满的一篮菊花,笑吟吟的正望着“南山”。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茂密的林木映着远处不高的楼房,乍看真的像一座山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个雕刻诗句的木牌就在小径的花丛中。还看到了“关关雎鸠”等等以诗歌意境为主题的景观,以自然环境为元素,创设诗歌意境,美在其中!

迫不及待想看诗歌大道,想在上面走一走,沾沾古人的灵气。李教授领我们向前拐了个弯,一个屏风样的木雕与石雕的结构后面,左右两旁有三苏与三曹的雕像。脚下的不同颜色和材质的石板上按着历史顺序刻有经典诗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我读着“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月何年初照人”、“皎皎空中孤月轮”等句子,在这条诗路上走着,试着踩在诗句上,脚步是不是也轻灵了许多,可是舍不得把诗踩在我笨拙的脚下,有些不忍心、有些矛盾。看着有些已经被磨得模糊不清的诗句,心里有满满的惋惜。走在诗歌大道,体味着李清照的相思,关汉卿的“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扁、炒不爆,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这粒铜豌豆就在石板上蹦开了,一直蹦到了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水塘里。

走过了诗经楚辞、阅览了唐诗宋词,就到了近代与现代的文学长廊。郭沫若、毛泽东的诗句被刻在诗墙上。气势恢弘的毛泽东手迹《沁园春?雪》,那飞龙般的李鎏金诗句在夕阳下闪烁熠熠光彩,也将伟人的恢弘气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李白与杜甫举起的酒杯高耸入云,醉意十足。雕塑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两位诗人的豪饮之风与不羁的性格。诗歌典故里的故事使诗歌更具趣味性。使读者了解了诗作的写作背景,从而更深地理解了诗意。

一条丈余宽的小溪分支而去,流向密密的丛林。李教授向前一指,说那是新诗小径。葱绿的芳草晕染小径,徐志摩、郭小川、余光中、郭沫若、海子,纪弦的新诗作品如皎洁的明月照亮小径,又如闪闪的繁星照亮人类思想的星空。爱情诗篇、故乡诗篇在小径两旁展开画卷,在噪噪鸟鸣中催生灵性。小径尽头的一个圆形小广场出现了。奇怪的是四周打磨好的石板上皆为空白,顺着李教授指的一块方石看去,才见其上有“游客留诗”的字样,顿解其意。这应该是浣花溪诗歌画廊里最让人琢磨的一笔,宛若诗歌的留白,给人以无尽的想像空间,它寄托了设计者对当今诗人殷切的期望,激励后来者向名家看齐,不断进步与创新,走向新诗的未来。此处景观设计可谓耐人寻味啊!沿着花溪体味花溪流韵,细细地赏花、静静地读诗,我读的不仅是诗,更是成都人崇尚文化、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诗意情怀。

2017.3.4于k870列车上

作 者 简 介

张彩虹,女,网名“云诗雾画”。汉族,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河南卢氏县人,从教。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生态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学会语文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任中国文章学研究会导读导写研究中心理事、春萌诗社副社长。作品散见于《中华楹联报》、《中华诗词报》、《三门峡日报》、《伊春日报》等报纸杂志。有诗歌被收录《诗人》《大森林诗草》、《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等书。出版游记散文专辑《梦吟天涯》并被南京大学等图书馆收藏。系新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