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西明丨家乡的洋槐花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的家乡在淮北平原,这里没有高山流水,这里没有名胜古迹,这里只有一望无际的平原,沃野千里。这里只有一个个美丽的小乡村,村里村外栽满了杨树、柳树、桐树、洋槐树,每年的春天房前屋后的桃花、梨花开罢,紫色的桐花就开始绽放枝头,桐花还没有落尽,小村就被笼罩在白色的云霞中了。

白茫茫的云霞,被碧绿的嫩叶衬托着,给平静的小村平添了不少生机,不知道的还以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呢。其实这就是我们这里的最美丽的洋槐花开了。洋槐花花瓣很小,没有桃花鲜艳,没有桐花大,没有梨花娇嫩,它的花一串串的,在每一串的叶子的下面,没有开得花蕾,被嫩绿的花蒂包着,显得很精致,盛开的小花颇像一只只美丽的小蝴蝶。

洋槐花很香,在洋槐花盛开的时候,村子里到处都弥漫着一阵阵的清香,和煦的春风吹来,那香气就会扑面而来,香气中还有一丝丝的甜意,张开嘴似乎就能感受到了槐花的气息,呼一口就能让人神清气爽,花的香甜更是能沁人心脾。

槐花的香不仅仅在于闻着香,更重要的还是吃着香,吃着香才真是真的香。据父辈们讲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闹饥荒,村里的洋槐花、榆钱成了乡亲们的救命的食物了,每到春天没有粮食吃了,村民就上树摘洋槐花,回家蒸着吃、煎着吃。洋槐花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曾救活了多少乡亲们。所以村里老辈人都把洋槐树看作救命树。

其实现在每年洋槐花盛开的时候,洋槐花一样还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街上的菜市场、超市里都有卖的,洁白的洋槐花,透着清香,买回家放在水里洗一洗,晾个半干,用面粉拌一下,放在锅里蒸熟,放上盐、味精、调味品、蒜泥、香油。搅拌均匀,那味道想来就让人直流口水。

在我小时候每到春天槐花开时,放学后孩子们都会找来竹竿,绑上一个钩子,到村头的洋槐树上够洋槐花,因为村里到处都是,很快就能够上一小筐,回到家里让母亲给做着吃。中午的时候往往会把洋槐花放在锅里煎着吃,把洗好的洋槐花放在盆里,用面糊拌好放在锅里煎好,煎成片,可以直接拿着吃,比起煎的馍好吃的多,也可以煎好后放到面条锅里,这样的面条也会格外的香。

我记得有一年的春天晚上,邻村放电影,这边一放学就和同学一道去了他家,到了他家电影还没有开始,我们到他家的地里拔了几棵蒜苗,就着他家中午剩的煎洋槐花面条吃,虽然没有加热,可是我觉得特别好吃,特别的香,几十年了再也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晚餐了。

如今村里的洋槐树越来越少了,被大量的速生杨取代了,可是洋槐树依然是我们平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年的这个季节,村里还是有成片的洋槐花在枝头怒放它的美丽。我还是会回到家乡看看自家的那几棵的洋槐树开花没,还是会采摘一些洋槐花,让妻子给蒸吃或者煎吃。可是我真的吃不出当年母亲做的那种味道了。

作 者 简 介

郭西明,笔名晓风,安徽界首市人,出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本科学历。系安徽散文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笔耕二十余年,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二百余篇。





投稿信箱:289341034@qq.com

版权联系:jgy328(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