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启丨买书(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中午放学后,我到附近街上办点事。在回去时,我被街角一处书摊吸引住了。这是我几十年不曾改掉的一个习惯:只要见了书摊便走不动,一定浏览全摊,看看有没有我感兴趣的书籍,因为书摊不比正规书店,大部分都是旧书或书店的尾货,买书时可以讨价还价,碰巧了用很便宜的价格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书,有一次我用十几元就拿下了《夜航船》《十日谈》《东周列国志》等几本书,书是旧了点,但内容齐全,一点也不影响阅读。这不,书摊上面有布蓬,蓬的正面横幅上写着:书店转行,处理存货,赔本甩卖。只有五六个人在翻看,摊主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面容黑瘦,满脸的无可奈何和期待。

摊上一共摆了四排书,大概有三百多本。我挨个看过来,养生类的书我没兴趣;心灵鸡汤我也喝过不少,有些“倒胃口”了;有小半儿童图书,我儿子都上大学去了,买了也没人看。最后我看中了一本关于青少年心理学的书,对我教育管理学生有帮助。还有一本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我很喜欢。抓着挑出的两本,我继续挑拣。

突然耳边响起了小孩的声音:“妈妈,书,有画书,我要这本,还要这本!”“妈妈,我也要书,要这本,还有那本!”我回头一瞧,是一位少妇领着一对双胞胎儿子从书摊旁路过,俩男孩被花花绿绿的图书所吸引,正缠着妈妈要买书。少妇三十岁左右,衣着干净朴素,俩男孩七八岁的样子,一样的服装,同样的小平头,嘴巴不停,活泼可爱。少妇本来想走,但拗不过孩子的求知欲,只好帮孩子挑了六本书。然后问摊主多少钱?摊主要价30元。少妇嫌贵,想给20元。

本来就一脸忧郁的摊主开始诉苦,说他从早上到现在,被城管队员和其他门店店主驱赶多次,才在这个角落落脚,生意一点也不好,本来书价就便宜,再还价根本就赚不到钱了。不愿让步。少妇说自己丈夫是煤矿工人,现在工资很低,养两个孩子开销太大,平时一点也不能乱花钱,但孩子又想看书。好言商量让摊主让价卖书。

摊主依然说着自己的难处,坚决不同意。两人在僵持,少妇又和孩子商量不买书了。俩孩子还不能体会母亲的难处,只一个劲翻看着书,嘴里嚷着:“不行,不行,要买,要买。”少妇显得很是为难。我在一旁看不下去了,对摊主说:"现在的孩子能愿意读书,很是难得,你看在孩子的份上,让他一些钱,卖给她吧,我也要买你书的。”少妇充满希望地等待摊主让步,摊主勉强要让两块钱。少妇不满意,还是希望20元拿下。我悄悄对摊主说:“卖给她吧,那8块钱我给你。”摊主不再迟疑,拿个袋子装好书给了少妇。少妇递过20元钱领着两个兴高采烈的孩子走了。

我又挑了两本书,把四本书钱加上8元给了摊主。摊主问我认识刚才那家人吗?我说不认识。摊主有些不解,我告诉他:“我是老师,干了20多年,就喜欢看孩子读书,支持孩子读书,一个人家境不好,还想让孩子读书,这是好事,世上多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将来就会少个做坏事的孩子。我愿意帮这点小忙。”

在拎着书回去的路上,我心里很高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感觉很好。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新媒体《行参菩提》十大金牌作家。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八十余篇,四十万余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