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启丨吕伯奢家的猪会叫吗?

 读在现场 2020-11-17

《三国演义》中“曹操献刀”及此后的故事情节刻画了一代奸雄曹操的雄才大略的一面,在董卓专权、炙手可热之时,只身冒险行刺此人,在逃跑路上被陈宫捉住,仍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足见曹操为人做事何其雄哉!而误杀吕伯奢家人后,明知已错,却又故杀要盛情款待他的吕伯奢本人。受到陈宫质问,居然用“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来回答。从此铸就了演义中曹操奸诈多疑、残忍自私的形象。文章语言生动,人物形象鲜明,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故此章节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但读过多遍之后,我对文中的“缚一猪欲杀”产生了疑问,百思不得其解。我想知道:吕伯奢家的猪会叫吗?

不要误以为我是鸡蛋里面挑骨头,也不要以为这是一句无关紧要的话。相反,这句话至关重要,曹操的奸诈主要体现在“误杀”和“故杀”两方面。没有前面的“误杀”,后面的“故杀”也就无从谈起。误从何来?我们回到文章中看,曹操是主动投奔的吕家,而且言明伯奢是其父的结义兄弟,可以去吕家问消息、住一宿。这说明曹操并没有怀疑伯奢。

到吕家后,伯奢直接表明自己知道朝廷悬赏捉拿曹操之事,伯奢若要告密恐怕就不会这样说了。当他知道陈宫的侠义之举时,作为长辈,他马上拜谢晚辈陈宫,并且声明要买好酒相待。这说明伯奢的态度是真诚的。虽然在曹操眼中,“良久乃出”,“匆匆上馿而去”有些可疑,其实在晚上,一个老人进屋找瓶取钱,交待家人,耽搁一会也正常,至于家中有贵客相待,动作有些匆忙也可以理解。偏偏曹操在上面几次面临生死关头都能从容镇定,这回却起了疑心。有了疑心,凭曹操的智商完全能用两种方式化解:一是制止伯奢出门,告诉他半夜沽酒让人起疑,不如不去,想必伯奢会理解的。二是由一人跟伯奢前去。算是监视吧。作者一定要让两人在家干等,可见作者在设置情节时是刻意要表现曹操的奸诈。至此前文勉强可以理解,但下面的漏洞则大了。

曹操与陈宫是在久坐之时听见磨刀声和一句“缚而杀之”之后,产生误会的,继而大开杀戒,连杀吕家八口人。但看见“缚一猪欲杀”就知道是误会。关键的问题出来了:吕伯奢家的这只猪会叫吗?任何有过相关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一只猪(无论大猪或小猪)只要被捉,出于动物的本能,都会拼命挣扎,一只鸡,一只羊都这样,猪尤其会发出惨叫,而且是震耳的长叫,是不可能束蹄待毙的。我在农村长大,多次见过村人杀猪,实际情形是一家杀猪,嚎声嘹亮,瞬间全村皆知。所以在我们当地如果有人嗓门太大,不耐烦的人会说一句:“干啥呢?叫得跟杀猪的一样!”另外按常理,家中来了贵客,即使伯奢走了,也应该让某个家人作陪,怎么会让客人独坐呢?也许成年男子都去帮忙捉猪去了,正说明猪在挣扎,捉猪不易。但面对这么大的动静,正处在高度警惕中的曹操和陈宫两人怎么会居然毫无察觉呢?太小看两人的智商了吧。难道吕伯奢家的这只猪不会叫?

在上课时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索,学生兴趣盎然,回答出各种答案。有人说这是一只哑巴猪,但哑巴猪也要哼哼,总比磨刀声要大吧。有人说猪吃酒糟多了在睡觉,有人说这是一只死猪,甚至有人说猪要报复主人,故意不出声的……答案出来,随即又被别的同学推翻。猪明明会叫,作者却不让它叫,因为这猪若叫出声,就不会产生误会了。也就不会有下面的误杀伯奢家人,自然也不再有后文的故杀吕伯奢,再往后的情节也都不能成立。曹操的奸诈残忍形象就要大打折扣。

我无从得知当年罗贯中写到此处时是否考虑了这个细节,还是有意忽略,一笔带过,从而给后人留下一个疑问。我的感觉这是文中一处让人遗憾之处。读者朋友们,你来说说看:吕伯奢家的猪会叫吗?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二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一百九十余篇,近五十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