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三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文墨书香惹人醉/严华

 读在现场 2020-11-17

我在浙江金华流连于山水的秀丽神奇,更忘返于八咏楼、五峰书院,那精彩的文墨令我神往,浓浓的书香更令我陶醉。

登上八咏楼的百级石阶,拜先贤沈约。这个南朝齐隆昌元年时期的东阳郡太守,满面微笑,美髯飘飘,目光炯炯,手握书卷,踏着历史的烟尘,向我们走来,那么儒气,那么明朗。就是他,以独特的眼光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修造了这座楼阁,并在楼阁上挥洒文墨,写下不朽诗篇,从此金华的文化历史在这里精彩演绎。

“危峰带北阜,高顶出南岑。中有凌风谢,回望川之阴。岸险每增减,湍平互浅深。水流本三派,台高乃四临……”当年,沈约登上楼台,望南山山岳连绵,婺江蜿蜒,白云漂浮,蓝天空阔,诗兴大发,欣然吟咏。如此清新峻美的景色,诱得沈太守发出“上有离群客,客有慕归心”之感叹。一曲《登玄畅楼》,唱得清雅悠扬。

吟罢《登玄畅楼》,太守诗思迸发,接唱“登台望秋月,会圃临春风。岁幕愍衰草,霜来悲落桐。夕行风衣鹤,晨征听晓鸿。解佩去朝市,被褐守山东。”又以此八句为题,随性而吟,随情而作,写下《八咏诗》洋洋洒洒1803字,似行云流水,酣畅淋漓,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玄畅楼也因此更名为八咏楼。历代骚人墨客慕名而至,纷至沓来,或吟诗撰文、或挥毫题名。

漫步前厅,如同行走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廊,唐代的严维、李白、崔颢,宋代的李清照、吕祖谦、谢翱,元代的赵盂颁等文坛名宿的墨宝,缕缕香气袭人,熏染着八咏楼的一砖一木,沁人心田。似听见严维:“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的吟咏,诗仙李白“径山梅花桥,双溪纳归朝。落帆金华岸,赤松若可招。沈约八咏楼,城西孤岩峣。”的吟唱似萦绕耳畔。

小小的后花园,青草盈盈,树木苍翠,在简朴的小楼,我似看见李清照孤零柔弱的身影,凄清哀婉的面容;却又似听见她朗声吟诵“千古风流咏八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山十四州”的诗篇,一曲《题八咏楼》荡气回肠。那恢弘的气势,激荡着楼阁,冲撞着我的心扉,感怀她那弱小的身躯焕发出如此炽烈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登上楼台,望远山逶迤,看双溪蜿蜒,观白云悠悠。一个个洪亮的声音,从历史的隧道穿越而来:元末的胡大海,在这里向起义农民军发出反封建王朝的号令、明代抗日英雄戚继光部队的战士,在这里发出抗击倭寇的怒吼,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的部队,发出为均贫富而战的誓言。明末兵部尚书朱大典,在这里率兵与清军殊死搏杀,发出生命最后的吼叫……由远及近,振聋发聩、气吞山河。历代英雄豪杰用壮志豪情书写了八咏楼又一章别样的不朽诗篇。

八咏楼的诗文,至今音韵袅袅;八咏楼的翰墨,至今迷人芬芳!

在方岩镇,我慕名走进了奇特的岩洞书院——五峰书院。书院因方岩寿山有固厚峰、瀑布峰、桃花峰、覆釜峰、鸡鸣峰五峰而得名。书院建在岩洞里,另有丽泽祠、学易斋、重楼等建筑,环境优美,清幽静谧。五峰书院因地形地势而建,成于明代中期。然,书院却起源于南宋时期,原为南宋乾道八年陈亮设帐授学处,名为寿山石室。陈亮的授学吸引了远近学子,继而声名鹊起,渐成气候。后,南宋淳熙九年秋,南宋大学者朱熹在此讲学半月,四方学子趋之若鹜,求学同游者常达三四百人,盛极一时。著名学者陈亮、朱熹、吕东莱先后在此著书立说。朱熹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大学章句集注》,他理学思想得到传播;王守仁的“良知之学”在这里得到倡导;永康学派在这里发祥,可以想象,当年此地的文风何等鼎盛!

走进洞口,但见内有一块阔地,设有讲台,台后壁上,有朱熹手书的“兜率台”,这就是当年的讲堂。面对静静的讲学厅和简洁的陈设,我肃然起敬。我惊叹这简单的岩洞曾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授的圣地,文墨书香早已溢满整个金华,文化盛事直至清代康雍乾。在藏书楼,经典书籍、文房四宝飘散出浓浓的文墨馨香,我的心慢慢沉静,沉静在这醉人的书香里。

展览馆里,无数图片文字告诉我,五峰书院走过了一条多么艰难的历程,在人民遭受外辱之时、国家危难之际,书院与人民共患难,与国运共存亡。抗战时期,书院成了浙江省政府的办公室。如今,金华人在书院办起了中国书院文化展览,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古代书院文化,五峰书院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加迷人的风采。

站在书院前,看悬崖上飞瀑流光溢彩、门前山泉潺潺;观远近香樟杉木葱茏,竹林藤蔓丛丛。阳光下,山水相映,灵动浑然,无不蕴含了文墨的浸润、书香的熏染。

八咏楼、五峰书院的文墨书香无疑是金华的精华,赋予了这片土地以魂魄。踏访其中,杂念尽涤,心灵净化,我沉醉、我迷恋!

作 者 简 介

严华(网名铁树),重庆市南岸区人,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出版古体诗词赏析集《诗韵悠然》、散文集《回归》,部分诗文编入有关书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