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启丨树梢“百灵”(散文)

 读在现场 2020-11-17

课间休息时,我习惯地抓过近期的几份报纸浏览,《安徽日报》上一则题为《“大喇叭“又响起来了》的新闻吸引了我的注意。内容是安徽省明光市为把各项惠民政策宣传到基层,把党的声音传递给群众,积极实施“党建大喇叭”工程,构建市、乡、村三级党建广播平台,有效提升全市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工程实施以后,在农村已经很久没有广播过的大喇叭,又欢快地响起来了。

新闻中的“大喇叭”对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应该很熟,特别是70、80后是伴着喇叭声长大的;90后的也不陌生,可能小时候听过几年;2000年以后出生的,估计就有些莫名其妙,说不出个所以然了。其实这在农村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而是早已有之。

印象中是在1978年我9岁前后,我所在的村庄来了一群人,先在村里转悠一圈,指指点点。我们孩子跟在后面看热闹,听说要选什么合适的安放广播喇叭的大树,最后对我家院中的一颗高大的泡桐树很满意,加上我家地处村中间的位置,他们给我父母说明来意,父母同意。于是一群人开始竖起电线杆,扯来电线,最后把一只大喇叭安放在泡桐树梢的三夹缝中,并从上面扯下一根细电线埋在地上,父亲说这叫地线,有了这根线喇叭才能响起来。果然,当天晚上大喇叭便开始哇啦哇啦说话了。已经上中学的姐姐给它起个名字叫“树梢百灵”。

当时整个农村还是极端落后的,环境闭塞,精神生活很是贫乏。当教师的父亲很早便教我认字读书,常给我讲故事,但当时并没有多少书可读,开始有了求知欲的我心中常常产生一种孤独之感,这种孤独不是和伙伴们玩耍所能摆脱掉的。大喇叭的到来使我的精神世界有了新的慰藉。此后我的青少年时期便在这只“百灵”的伴随下度过,一直到我出来工作,一路走来,大喇叭给我带来很多收获,在记忆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当时每个大队有专门负责管理有线广播事务的广播员,一般情况下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放广播,伴随着《歌唱祖国》里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雄壮歌曲声,一天便拉开了序幕。接着便是我父亲很注意收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安徽省电台的“全国新闻联播”、“报纸摘要”和“各地要闻”栏目。父亲告诉我:这叫“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一个人要想开阔自己的眼界,必须要关心国家大事,听这些可以知道全世界和我们国家发生了哪些大事,可以让人变得更聪明。慢慢地,我学会了“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也开始喜欢听广播。后来广播没有了,改看报纸,习惯至今未变。七点时会有一位声音更加雄壮的男声高喊:“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现在是广播体操时间,第x套广播体操第一节伸展运动,一、二、三、四……”可惜农民宁可睡懒觉,也不愿意起来做操。

农民感兴趣的有以下几个方面:广播的报时功能,当时农村穷,家中有手表和钟表的寥寥无几,一般通过晚上听鸡叫,白天看太阳来掌握时间,我家东屋的过道墙上曾经被我们刻上几道深深的印痕,当太阳照到哪道印痕时必须要去上学,饭不吃也要走,否则要迟到。但这样不是很准确,碰到阴雨天就全凭感觉了,极是不方便。而广播节目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早中晚什么时候开始,播放某个节目是什么时候,还有“嘟、嘟、嘟”的整点报时,老百姓慢慢地都掌握了,然后据此安排生活工作,效果好多了。还有农民们对天气预报很是关心,农村更多的是靠天吃饭,农忙季节的刮风下雨对农业收成影响很大,所以一天三次的天气预报栏目是被大家认真收听的。此外曲艺栏目里的相声戏曲也为广大父老乡亲所喜爱,时间长了,不少人张嘴就能来一段。80年代初,刘兰芳等人的评书《岳飞传》《杨家将》更是扣人心弦,老少咸宜,我们上学到校后总要先讨论一会评书内容才能安心上课。后来我把这些书都买入囊中,就是为了看个够,不受“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限制。听这些评书是对全民来一次明辨忠奸的爱国大教育。“法制栏目“也让农民朋友长了不少法律知识。

我少年时喜欢听“小喇叭广播”栏目,上初中后一度迷上小说连播和广播剧,连干着活,端着饭碗也不忘听。回想往事,在那个缺衣少食的时代,这只“树梢百灵”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精神食粮,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八十年代中期后,大喇叭又增添了本县广播站的栏目,但更多的广告栏目,卖种子农药的化肥的,家具服装电器的,天天循环轰炸,县城里两家治痔疮的小医院的广告词是:“要想治瘘早治好,请找医生姬星超。”“要想治瘘早治愈,请找医生程祥利.”此几句驰名全县,妇孺皆知,知名度远超县长。这从一个方面反映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经济建设登上国家舞台。土地承包到户以后,广播里又添了两个重要内容:催缴公粮,和督促育龄妇女实行计划生育。有时连新闻联播节目都被占用。

但也就从那时起,广播的黄金时代也接近了尾声,因为手表、钟表、收音机,继之电视机都似“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百姓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方便。1994年我上班以后,不知哪天,广播失声不再响了,居然没有人在意。后来我家整修院墙,需要杀掉那棵大泡桐树,父亲问村干部把不响的喇叭交给谁?村干部的回答是放你家吧。于是这只“树上百灵”跌落地面,就像一个废太子一样被关进我家的一间盛放杂物的“冷宫”。我曾经多次捧起它反复打量,其实更多的是回忆起我们共处过的难忘岁月。

我本以为大喇叭的时代就此告一段落,只能留存于印象之中了,不料“事事如棋局局新”,在新时代中,为了能够让村民及时方便了解党的政策法规,通报村中大事,帮助村民掌握农技知识,建设美丽新农村,“树梢百灵”在时代的春天里又开始了鸣叫,大喇叭又重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把党的声音带到千家万户,回荡在希望田野的上空。

作者简介:


朱良启,男,现年48岁,毕业于安师大中文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任教于烈山区淮北七中。淮北市作协会员,烈山区作协常务理事。《行参菩提》新媒体十大金牌作家。2014年开始散文随笔写作。先后有三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区获奖。在省市报刊、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50余篇,近70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