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力荐:爆款肺癌靶向药Brigatinib

 找药宝典 2020-11-17

大约5%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有ALK基因重排,中枢神经系统(CNS)是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常见部位,目前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药物有一代ALK-TKI药物克唑替尼,以及第二代ALK-TKI药物色瑞替尼,艾乐替尼和Brigatinib(又叫AP26113,ALUNBRIG™),其中只有克唑替尼在国内上市,所以很多ALK阳性NSCLC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作为靶向药,不可避免出现获得性耐药或颅内进展,高达70%患者发生脑转移。Brigatinib对多种ALK耐药突变有效,包括色瑞替尼和艾乐替尼治疗无效的G1202R突变。同时该药不仅针对ALK阳性的NSCLC患者,对ROS1阳性和EGFR阳性的NSCLC患者同样适用。今天就带大家见识一下Brigatinib,这个充满潜力的癌症靶向药物,并且给大家分享2例ALK阳性的NSCLC患者使用Brigatinib的案例!

1/2期临床试验:Brigatinib ORR为53%

2014年Brigatinib获得FDA颁布的突破性治疗,用于治疗肿瘤对克唑替尼耐药的ALK阳性转移性NSCLC患者(Xalkori)。该批准基于正在进行的I / II期试验的结果,该试验显示了在患有ALK阳性NSCLC的患者(包括具有活性脑转移的患者)中布里替尼的抗肿瘤活性。

该研究是针对晚期肿瘤患者进行的一项单臂、开放性的、多中心的1/2期临床试验。1期试验中,患者接受30-300 mg/d 剂量;2期试验中,患者分别接受90 mg/d、 180 mg/d、或7天90 mg/d,然后180 mg/d的剂量。该研究对137例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安全性评估。对79例ALK+ 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进行了有效性评价。

结果:在可测量的脑转移患者中(10毫米以上),颅内ORR在phI / II试验中为53 %(8/ 15,95 % CI:27 % ~79 %),在具有任何基线脑转移的患者中,中位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PFS)phI / II试验为14.6个月(95% CI,12.7~36.8个月)

Brigatinib对ALK+ 的NSCLC患者,包括脑转移患者,无论以前是否使用过克唑替尼,都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ALTA试验:Brigatinib 肿瘤控制率86%

2017年4月,美国FDA的加速批准日本ARIAD公司研发的抗癌新药——Brigatinib上市,用于治疗ALK阳性、使用crizotinib后进展或对其不耐受的转移性NSCLC患者。该批准是基于一个数据非常出色的ALTA二期临床试验。该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双臂、开放标签、多中心2期临床试验,包含222例ALK阳性、使用crizotinib后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 这些患者每天接受90 mg的brigatinib,或在7天、每天90 mg的brigatinib治疗后每天改为接受180 mg的brigatinib。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确认的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独立审查委员会(IRC)评估确认的ORR、反应持续时间(DOR)、颅内ORR、颅内无进展生存期(PFS)、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果发现 :

✔     研究者评估确认的ORR在两组中分别为46%和55%,IRC评估确认的ORR分别为51%和55%;

✔     研究者评估的中位DOR分别为12个月和13.8个月,IRC评估的中位DOR分别为13.8个月和14.8个月;

✔     研究者评估的中位PFS分别为9.2个月和15.6个月,IRC评估的中位DOR分别为9.2个月和16.7个月;

✔     在基线具有可测量脑转移的患者,IRC评估确认的颅内ORR分别为50%和67%;

✔      在基线有脑转移的患者,IRC评估的颅内PFS分别12.8个月和18.4个月;

除了临床试验,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篇发布在JTO杂志报道的两个肺癌晚期患者,尝试多种治疗方案之后发生了脑膜转移,使用二代ALK-TKI抑制剂AP26113(Brigatinib)治疗后达到长期控制的案例。

案例一

2013年2月,一名43岁女性轻度吸烟患者被确诊为ALK阳性突变的晚期肺癌,经过4个疗程的顺铂、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的化疗之后,肿瘤病灶缩小,临床评估部分缓解(也就是肿瘤病灶缩小了30%以上)。继续使用培美曲塞和贝伐单抗维持治疗了12个疗程,后来出现了胸膜转移。2014年6月开始使用ALK基因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克唑替尼,临床评估是部分缓解。12个月之后,还是无奈地出现了靶向药物耐药。核磁检查发现无症状弥漫性脑实质和脑膜转移,但是脑部外的病灶是稳定的。2015年6月,开始使用ALK的第二代靶向药物色瑞替尼,病情达到了稳定,耐受性也较好。6个月后出现头痛,腰椎穿刺证实头痛是脑膜转移所导致。患者开始转向使用另一种ALK的二代靶向药物AP26113,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使用的剂量为每天90毫克,一周以后增加剂量至180毫克,临床症状获得了缓解,3个月后的脑部核磁证实病情是稳定的,患者使用了9个月的AP26113,目前仍在使用,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案例二

2016年4月,一名54岁的女性吸烟患者被确诊为ALK阳性突变的肺癌,患者最开始就使用第一代靶向药物克唑替尼。达到了部分缓解,也就是病灶显著缩小且超过了30%以上。但是3个月后的脑部核磁显示有多个实质病变且脑膜有转移。ALK的一代靶向药物治疗进展了。2016年7月,患者开始使用ALK的二代靶向药物色瑞替尼,起始剂量为每天750毫克,后面因为副作用而降低至每天600毫克,肿瘤病灶缩小达到了部分缓解。2017年3月,由于患者出现嗜睡的症状,脑部核磁发现软脑膜转移灶的进展。使用脑脊液进行二代基因检测技术,希望分析ALK的基因突变找到耐药原因,无奈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患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了另外一种ALK的二代靶向药物AP26113,起始剂量为每天90毫克,后面逐渐增加剂量至180毫克。2周后观察到临床症状的缓解和改善。持续服用AP26113达7个月,病情稳定,耐受性良好。

除此之外,Brigatinib,,这个EGFR、ALK的双靶点药物联合西妥昔单抗可以解决C797S顺反式突变导致的三代TKI靶向药物AZD9291的耐药问题,我们希望可以有更多的NSCLC患者可以获益于Brigatinib,也希望这个药可以早点国内上市。

参考文献:

Geraud A, et al., Long leptomeningeal responses with brigatinib in two heavily pre-treated ALK-rearranged 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2018)

福利到!

我司目前在开展肺癌的多项临床试验,涉及众多靶向用药,有需要的患者入群申请。免费入组,免费用药。

临床招募群

其他癌种患者如治疗遇到困境,可通过找药宝典的问诊问药按钮提交病情,我们会为您提供综合国内外治疗方案的个性化治疗建议,如有合适试验参加也会积极推荐。

癌症可怕,但我们与您一同携手抗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