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永声树 2020-11-17

引言:古典小说脱胎于史传文学,在叙事上继承了历时记事的基本特性。《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部杰出的古典小说,在时间叙事上同其它古典小说一样以线性时间为主,具体表现为家族世代叙事和主人公个人纪传叙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小说在线性时间框架内还有典型的预叙叙事,如《源氏物语》第二回及《红楼梦》第五回。下文,笔者对两部作品的线性叙事及预叙叙事进行分析。

一、《源氏物语》和《红楼梦》的线性叙事

中国古代文学线性时间叙事起始于《春秋》,成书于《史记》。《春秋》为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史记》为我国最早的纪传体通史。在《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编年和纪传叙事的特点都极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对主人公源氏和贾宝玉个人纪传式叙事和书中每个章节对应的编年时间。此外,两部小说的世代叙事也尤为引人注目。下面便从家族世代叙事和主人公个人纪传叙事两个方面入手,对两部作品中的线性叙事加以阐述。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1. 家族世代叙事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都是典型的家族小说,家族的兴衰起着纽带作用,一方面连接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另一方面连接着内中人物的个人命运。

《源氏物语》描绘了桐壶帝、源氏、夕雾及熏君四代人,时间跨越八十多年,贯穿始终的是一个情字。第一代桐壶帝宠爱更衣,是痴情与专情的代表,但更衣身世卑微不幸早逝,为源氏的性格与际遇埋下伏笔。第二代源氏有帝王之相却无帝王之命,一生纵情泛爱摧残女性,为夕雾与柏木的幸与不幸埋下伏笔。第三代夕雾是源氏与葵姬之子,葵姬端庄典雅,夕雾亦得到了美好的爱情;但第三代中的另一个人物柏木却与夕雾相反,柏木虽有二公主为妻,但却始终忘不了三公主,最后与三公主通奸剩下熏君。第四代熏君感情深刻而专一,但因为不行的身世而处事迟疑,与匂皇子既是朋友又是情感的竞争对手,陷入三角恋之中,最终酿成悲剧。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源氏物语》影视图像

《红楼梦》主要描绘了贾母、贾政、贾宝玉和贾兰四代人,但宁、荣二公也是重要人物,他们不仅是开创宁荣二府之人,在第五回中更是求警幻仙姑警醒贾宝玉,由此可见贾府中的世代叙事是以入仕为官作为线索的。第一代宁荣二公于国朝定鼎前建下功勋,荣封国公。历百年之后,到了贾宝玉一代竟至无人继承的地步,故而宁荣二公央求警幻仙子“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出于家族世代延续的考虑,入仕为官无疑是中兴贾府的最好方式,但贾宝玉却对科举极为反感,由此看出《红楼梦》中家族叙事与个人叙事的对抗。高鹗续本对此有所消解,即令第五代贾宝玉与第六代贾兰都参加科举。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87版贾宝玉

相较而言,《源氏物语》从头至尾详细描述了四代人的故事,呈现出葫芦形结构。而《红楼梦》侧重于贾宝玉一代,呈现出纺锤形结构。

2. 个人纪传叙事

《源氏物语》的前四十回都是按源氏的年龄作为主线叙事的,在源氏云隐之后则以熏君的年龄作为叙事线索,这一点在《源氏物语》成熟不久后便为读者所认识。但作者紫式部并未给出确切的源氏及熏君年谱,直到18世纪,本居宣长缕出一份《源氏物语年纪图说》,至此关于源氏及熏君的年龄基本达成共识。丰子恺先生所翻译的《源氏物语》,自第二回时,在每个章节首页都以脚注的形式标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如第二回为源氏公子十七岁夏天,第四十回为源氏公子五十二岁之时,第四十三回为熏君二十四岁。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紫式部

相比《源氏物语》个人年谱的清晰准确,《红楼梦》中的个人年谱有着更多争议,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紫式部虽有意抹除源氏纪传叙事中的时间痕迹,但在第一回《桐壶》和第三十三回《藤花末叶》中都明确指出了源氏的年纪,在《紫儿》、《末摘花》等中亦提到了源氏行幸。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将时间痕迹抹除得更彻底,故此只能根据文本中潜藏的一些时间因素加以推测。

在第二回中有“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岁”、“堪堪又是一载的光阴。 谁知女学生之母贾氏夫人一疾而终”之说,可见林黛玉是在6岁之时丧母。第三回中林黛玉曾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叫宝玉”,可见此时宝玉当为7岁。再结合第二回中曾交代林黛玉5岁开始上学,第三回黛玉告诉黛玉自己只上了一年学,由此亦推断黛玉此时为6岁。由此,便不难退出贾宝玉的年谱了。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第三回中贾宝玉为7岁,第五至十二回为9岁,第二十三到第三十六回为14岁,第六十九回为18岁。

二、《源氏物语》和《红楼梦》中的预叙叙事

热拉尔·热奈特曾在《叙事话语》中指出:与它的相对格——追叙相比,预叙明显地较为罕见,至少在西方叙事文化传统中是这样……而古典小说(广义上讲,其重心主要在19世纪)的构思特点是叙述的悬念,因此,不适合于作预叙。但分析《源氏物语》的第二回和《红楼梦》的第五回,不难发现在我们东方的古典小说中,预叙手法早被成熟运用。预叙指的是叙事者提前叙述后来才发生的情节,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统摄全篇的功用。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1.《源氏物语》第二回的预叙

《源氏物语》第二回的主体故事是“雨夜品评”,头中将、左马头和藤式部丞与源氏大谈世间种种女子,头中将先是凭身世地位将女子分为上中下三等,引出了后边的一些对话。

源氏发问“有一个女子,门第高贵,后来家道衰微,地位降低了身世零落了”,在第六回果真出现了,她那个因丑陋而遭源氏讥讽的末摘花。左马头说:全同孩子一般驯良的女子,可由丈夫尽力教养,养成美好品质。不久之后源氏果真碰到了一个酷似藤壶女御的十岁大的小女孩,源氏在紫姬身上实施了调教计划,将自己培养得温顺美好。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紫姬漫画形象

左马头又说:世间更有一种女子,平时娇艳羞涩,即使遭逢可恨可怨之事,亦隐忍在心,如同不见……逃往荒山僻处或天涯海角去隐遁了。这指的正是与源氏有不伦之情并育有一子的藤壶女御,最后藤壶女御选择在青春鼎盛之时削发出家。左马头最后提醒道:务请谅解鄙人这番愚诚的劝谏,小心防守轻狂浮薄的女子。这种女子会做出丑事 ,损伤你的芳名。许多年后,三公主与柏木私通并育有一子,源氏到底还是没有逃过此劫。

此外,葵姬和夕颜等人亦有预示,限于篇幅便不一一列举。

2.《红楼梦》第五回的预叙

《红楼梦》第五回的主体故事为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贾宝玉由警幻仙姑导引,在太虚幻境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钗的正付册,听了“红楼梦”曲。对《红楼梦》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册中的画、诗、警幻仙姑唱的曲子预示了贾宝玉和大观园中众姐妹的最终命运。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桂,金簪雪里埋。这句判词暗示了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三角恋情,同时也预叙了黛玉和宝钗都得不到幸福的不幸结局。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判词预示着贾元春将在虎兔相交之年离世。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预示着贾探春将在清明时节,乘船嫁到海外。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预示着妙玉的不不幸结局。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预示着袭人将嫁给贾宝玉之外的人为妻或妾。其他判词,便不一一解读,但都预示了各人的结局,这也是高鹗续本之时最好的参照,但不知道高鹗为何并未全按判词安排诸人的命运。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飞鸟各投林》一曲还预示了贾府的最终结局: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食尽鸟投林意为贾府衰败,众人离散各处,原本繁华的贾府终究只剩一片凄凉,预示着贾府被抄。看破的,遁入空门,预示了贾宝玉的结局。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此句可能指林黛玉,也可能指秦可卿或王熙凤。

《红楼梦》第五回和《源氏物语》第二回,线性时间框架中的预叙

结语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这两本古典小说,既继承了线性时间叙事的古典传统,又极富创造力地运用预叙叙事统摄全局,这不仅展现了紫式部和曹雪芹两人的艺术天才,还显现了东方古典小说的叙事成就。

参考文献:

  • 曹雪芹 《红楼梦》(高鹗续)
  • 紫式部 《源氏物语》(丰子恺译)
  • 张世君 《古典小说叙事的时空意识》
  • 张寅德(编) 《叙事学研究》
  • 热拉尔·热奈特 《叙事话语》(王文融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