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次创业,主攻代理“短保”产品,仅3年时间销售额7倍增长,他是如何做的?

 新经销 2020-11-18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市场环境不好,经销生意难做,事实如此。作为在快消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销商,对市场情况更是清楚,却还在沿着老路走。

90年代,别人开始精耕市场,走街串巷去送货,跟终端小店打成一片;而你还坐在门店,等着客户上门下单拉货。

2012年,天猫双十一当天交易额破百亿,别人开始做线上小店,寻求新突破;而你只是感叹线上真赚钱,依旧循规蹈矩。

2016年,阿里零售通、京东新通路等B2B如火如荼,别人或转型,或入驻;而你只是惊讶小店下单还能如此简单,仍走着车销的老路子。

……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经销商失去了初创业时的勇气,面对市场的多变,只想一味的规避风险。每次新变化到来,都是抱着观望的状态,等想要抓住时,机会已经没有。

这段时间,接触过不少比较成功的经销商,在“生意变难”成为口头禅的市场中,他们的生意却越做越好,逆势而上。在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敢于求变。有想法有思路,敢于去做,甚至敢二次创业。

 

前几天,新经销专访了一位“二次创业”的经销商,东莞鸿冠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兴友。“二次创业”仅仅用了3年时间,完成近7倍增长。他是如何在市场狭缝中抓住机会,成为大商,希望他的经验能给其他经销商带来一些思考。

-01-

抓住短保趋势,二次创业

创业前,李兴友曾是一名厂家和经销商的业务员,在一线市场做了五六年。2012年,对李兴友来说是一个转折点,他开始自主创业,成立了东莞鸿冠食品贸易有限公司。

李兴友告诉新经销,在成立的前几年,鸿冠食品一直是随波逐流做生意,什么好做做什么,没有什么方向。年销售在数千万,左右徘徊,停滞不前。尽管生意也不算小,但明显感觉这样的生意不能持续发展,生意不会有大增长。

不管是公司成长,还是行业发展,一定要找到一个新增长点。恰逢短保产品逐渐兴起,李兴友凭借着对市场的洞察,认为短保产品一定是未来的趋势,是一个新的起点。

于是,2016年李兴友开始“二次创业”,将公司的精力、资源和时间集中投入到短保产品。初做短保产品时,备受质疑,产品保质期太短,易产生临期品,很多终端不敢接受,只能不断跟他们讲趋势,做售后保证。

李兴友告诉新经销,做好短保产品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选品牌,市场上短保产品同质化严重,选好品牌很关键。

品牌选择有三个标准:1.目标一致,看好短保方向;2.产品品质过硬;3.有品牌力,能背书。品牌推动非常重要,有品牌在后面背书,加上鸿冠的专业优势,叠加效应就非常明显。

第二,选产品,不盲目选择爆品。从包装、口感、质量入手,三方面都达到要求,鸿冠才会运作到市场;

第三,有主有次,要有主推产品,然后延伸到其他产品。树立起标杆产品,塑造自己是短保产品先行者的形象。

通过这样的选品策略,目前鸿冠食品已与豪士、金冠、泡吧、法丽滋、丹夫、来一口、小猪佩奇、麦得隆等十几家品牌达成战略合作,1900个sku。

除了在选品上严格把控外,短保产品决胜市场的关键在于效率和服务,所以鸿冠食品在产品动销上也花了不少心思。

时效上,公司配备60 台物流车和12 台送货车,与终端约定送货时间,按时送达,保证物流过程的时效性。

订单上,业务员与客户算出一个预估量,按预估量发货。李兴友告诉新经销,在鸿冠贸易,不存在业务员压货的情况,客户下单一定是按照需求量,下单超过五件以上,都需要上报原因,他来签字,极大程度的降低退换货的情况。

促销上,给客户做最好的生动化陈列。在整个市场都没有陈列柜时,鸿冠就开始自己制作陈列柜,主动打造消费场景,吸引了大批客户。

服务上,除了日常拜访整理陈列外,还要详细记录上货时间、产品保证期和终端的问题,以及业务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客户意见。

通过落实聚焦战略,“二次创业”仅仅三年,鸿冠贸易的销售额完成7倍的跨越式增长,成为地方短保品类的大商。

-02-

跨界合作,精细化经营

思维和模式的固化,让很多休食经销商都走入误区,觉得休食是有边界的,卖给小店和超市就是最好的选择。但李兴友却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卖货的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碎片化,碎片化让经销生意有更多想象,渠道无边界。

鸿冠与一家拥有3000家线下店的化妆品合作,其依托自建的美妆类APP 来销售休闲食品。化妆品公司的消费人群是年轻女性,大多都喜欢吃零食,在消费群体上是吻合的。

同时,这部分消费群体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需求量也很大,每月要发5—10次货,单次5000件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对这类用户一定要不定期换产品,年轻群体喜欢有新鲜感的产品。

不仅如此,鸿冠还和茶叶店、餐饮店跨界合作。通过茶叶店的营业员在日常维护客户的过程中,宣传我们的产品。比如客户在品茶的时候,当糕点给客户品尝,在营业员发朋友圈时,带上我们的产品。茶叶店在高峰期的时候,一天能上百件,他们也能从中装到差价。

餐饮店也是如此,尤其是在西餐店和面包房,短保产品可以当做甜点。很多酒店是有早餐的,他们所用的面包和吐司很多都是工业化的,餐饮渠道经销商完全可以深挖。

甚至还可以做定制化礼盒,只要是有需求,经销商都可以当做机会。在李兴友看来,休食品类没有渠道边界,只要抓住机会,跟任何行业都可以擦出火花,比如美妆、餐饮等跨界合作,就能产生很大的想象空间,产生新的卖货方式。

除了跨界合作,李兴友在内部的组织管理上也建立了一套机制。建立奖金制,设立阶段目标,不同阶段对应一定比例的奖励。此外,鸿冠还建立大客户制度,将渠道细分,树立标杆大客户。专人负责这些大客户,按照客户需求做服务,做休食品类一站式的供应商。

通过这样的方式,鸿冠贸易覆盖小店、KA卖场、便利店等3000多家网点,还有数个跨界合作的渠道。

-03-

瞄准细分领域,做品类经销!

当生意到一定体量后,除了做好业务管理,还要抓内部管理。人才梯队建设,财务绩效可见,部门流程衔接,到了一定的规模体量,这也是头等大事。

为此,2020年初,鸿冠贸易引入舟谱数据”,将业务、仓储、配送、财务进行数字化管理,让整体生意过程都可视化、可量化,以数字为抓手,提升公司整体的经营效率。

对于经销商未来的生意发展方向,李兴友的思路也很明确,鸿冠贸易的定位是做短保领域的先行者,做休食领域的品类经销。品类经销商,基于某一个垂直品类,深耕终端市场,通过品类下的商品结构,获得更多利润,做该品类本地化的供应商。

品类经销优势在于,第一,通过品牌组合的方式,在厂家和终端拥有更多话语权,降低经营风险。很多经销商没有可替代的品牌,一旦厂家出台不利于经销商的政策,经销商只能承担损失。同样,仅靠一个品牌,很难在终端有影响力。

第二,做一站式的品类经销,客户的粘性更强。当做到某一品类覆盖,客户不得不跟你合作,他不可能完全丢掉一个品类不做。

第三,利用多品牌搭配的方式,做规模化分销。通过产品搭配的方式去做动销和分销,用一份费做多个品牌的促销,极大降低费用投入。

在新经销看来,做品类经销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目前鸿冠贸易在走的路,通过洞察市场的趋势,瞄准短保产品这一细分领域,以一个细分领域产品去做深度精耕,逐渐打开市场,进而成为短保领域的先行者,带动一系列休食产品的销售。

另一种是目前主流经销商在走的路,代理多个知名品牌,通过多个一线品牌,打通渠道后,做好深度分销。再进行周边品类品牌的叠加,建立起品类经销的壁垒。在品类里,别人无法替代你,厂家要进入市场,必须通过你来进行分销。

这两种方式各有优劣,前者运作成本相对较高,前期需要人员、资源、精力的持续投入,但市场打开之后,客户的粘性很强;后者优势在于能快速高效的做到网络覆盖,缺点是客户认的是品牌,而不是经销商。

写到最后:

李兴友告诉新经销,在他看来,生意扩张,无外乎三个方向:第一,拓渠道,深度挖掘经销区域,加强网点的开发。网点不局限于流通小店,只要能卖货都是网点。快消行业的渠道边界是可以突破的,跨界合作有可能产生更大的销售空间。

第二,增品牌,聚焦某一个品类,深度运营。通过产品组合、品牌组合的方式,在上游和下游获得更多话语权,做该品类本地化的供应商。

第三,增品类,围绕网络渠道,做全品类供应商。深耕渠道,逐渐抢占货架,做流通门店全品类一站式商品供应商。

无论哪个方向,都是经销商值得探索的机会。如今的经销行业,一年一变,各种新平台不断涌现。尤其在互联网新零售的冲击下,经销商必须要找准一个方向,持续地专业化运作,才能在行业“寒冬”中存活下来。


PS:2020年8月24日-26日,由新经销举办的第2020年(第三届)中国快消品大会将在上海震撼开启!100+重量级分享嘉宾,2000+快消行业从业人员,16场重磅议题。本届大会将以“数字化新基建”为主题,发掘数字化新基建为行业带来的机遇和启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