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汇量科技上市后如何保住“全球新经济智能移动广告第一股”头衔?

 IPO早知道 2020-11-18

双12期间,汇量科技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首日盘中一度跌至3.85港元,至午间开始反弹,昨日尾盘收涨至发行价4港元。

来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写,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 | C叔

排版 | C叔

从6月26日首次披露招股书,到成功登陆港交所,汇量科技花了不到6个月时间。对于首家从新三板拆分,再赴港上市的公司而言,汇量科技做了一次颇为成功的示范。同时,它也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前十的第三方移动广告平台

汇量科技IPO的破局与隐忧

作为服务于新经济公司的海外营销平台,汇量科技主要服务于B端企业,对C端用户、投资者并不熟悉。

汇量科技成立于2013年, 主要为企业提供海外获客、变现、移动数据分析等一站式解决方案,通俗讲法:就是帮企业在海外打广告。2017年中国出海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前50名,90%以上都是与汇量科技合作。

根据招股书显示,汇量科技自2015年的1.67亿美元营收,增长至2017年的3.13亿美元,净利润也从871万美元增至2732万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7%,其出海能力、盈利能力值得肯定。

市场喜欢能持续盈利的企业。IPO期间,汇量科技计划发行的3.19亿股,仅香港就超额认购了公开发售部分的1.83倍。

但是,盛况之下已有隐忧。

此次汇量科技上线港交所,是通过将境外全资子公司Mobvista.Inc(业务占总公司比重79%)独立上市的迂回路线。

尽管所有人都默认这等同于汇量科技上市,上市之前4港元一股的发行价格,折合人民币53亿左右的估值,甚至低于汇量科技2年前的新三板市值,暴露了市场对这一行动的潜在担忧。

最终,上线首日一度跌破发行价3.8%,收盘市值60.6亿元,令汇量科技的港交所之路蒙上了一丝阴霾。

内外隐忧下的“全球新经济智能移动广告第一股”

投资人对汇量科技的担忧,不仅仅来自于“新三板+港股双上市”的新模式,更多的是,对成立仅有5年的核心团队能否应对未来发展的担忧。

“公司现有2000个广告主,但只有50个销售。仅用50个销售就服务了2000多个广告主,这是技术的颠覆。”公司创始人此前接受采访时的发言,这是一次骄傲的展示,也是一次技术的冒险。

汇量科技是一家通过AI技术、大数据,为广告主提供信息、数据服务的企业,“AI+大数据”是汇量科技的优势。但是,技术并不能直接创造效益,甚至,也很难比较竞争者的实力差异(字节跳动、阿里巴巴、Facebook等都有移动营销市场的布局)。

更何况,技术研发是一项长期的“烧钱”行为。今年中报,汇量科技营收增长13.68%,净利润却只有不到7000万,甚至不足去年同期的一半,整体净利率跌至5.29%。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研发支出增加(公司技术人员占比接近50%,研发费用支出占营业收入的6.6%)。

汇量科技选择港交所上市,也有一解研发的燃眉之急的考虑,可惜的是,投资市场是投机的,它们不喜欢为研发投入背上风险。

除了投资者的忧虑外,汇量科技也在接受新的、间接的竞争对手挑战。以阿里巴巴、字节跳动为代表的国内移动媒体;以Facebook、Google为代表的国际对手,此前都曾是汇量科技的客户、广告主。未来,都将是它的竞争对手。

巨头环伺,也进一步威胁了汇量科技的未来空间,更加重了汇量科技加大研发投入的“军备竞赛”压力。

特别是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的当下,汇量科技需要付出更高的营业成本,用于购买移动互联网媒体渠道。而它的潜在竞争者,并没有这个顾虑,譬如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5 亿,多国APP Store获得榜首,已经是最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媒体渠道之一。

再考虑到汇量科技的毛利率只有20%,远低于多数同行(行业均值在50%-60%),Facebook毛利率80%、阿里毛利率60%左右,投资者必然要考虑未来的风险成本,削弱了投资意愿。

最后,近期的赴港IPO扎堆、中美贸易战、全球经济紧缩等外部环境,进一步恶化了汇量科技的投资氛围,才造成首日微跌0.25%的局面。

汇量科技依旧拥有足够的增长潜力

相较于此前的小米、美团等IPO项目,汇量科技的跌幅尚在可控范围。并且,85%的高留存率、55%的海外收入占比、全球前十的DAU排名,及每日触达9.5亿台设备、覆盖200个国家的用户、稳定的持续盈利能力,一系列数字和成绩都昭示了——汇量科技,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汇量科技紧抓研发投入,依旧是一条严谨、有效的发展路径。据艾瑞数据显示“全球移动应用广告主在程序化广告上支出从2013年17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7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00.4%,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至69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4%”。

汇量科技只要抓住了“AI+大数据”,着力开发重点业务——程序化广告(基于自动化技术和数据来进行的广告投放)。根据此前三年的营收表现(Mobvista.Inc的程序化广告收入占总营收比例自2015年的7.4%增至2017年的36.7%),继续保持50%的年复合增长率问题不大。

另外,抓住东南亚市场的发展红利,充分发挥汇量科技在东南亚的业务优势(东南亚业务营收占比自2015年的3%增至2017年的9.5%)。通过提高公司在美洲、东南亚及其他地区的营收占比,使企业地区收入结构更趋合理化,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风险抵御能力。

今年登陆港股的新经济公司众多,“破发”已然成为常态。汇量科技的表现,相较小米、美团等,还算稳定。未来,保持住当前发展态势,依靠子公司Mobvista Inc.的IPO输血,汇量科技未来增长依然有着很大可能性。

特别是汇量科技还有55%的海外收入占比,在国内人口红利消失、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科技公司及应用开发者对业务全球化需求日益增长的当下,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终将绽放出闪耀的机会之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