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半年港股新股发行量锐减,但医药新股融资额及回报率超前

 IPO早知道 2020-11-18

据IPO早知道消息,德勤中国全国上市业务组的最新分析显示,预计2019年6月底时,香港会录得76只新股,较2018年上半年所录得的101只新股大幅减少,但由于主板新股主导,融资规模将同比增38%。在缺乏大型科网新股上市的前提下,预计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市场规模会收缩。

来源 | 本文由IPO早知道(ID:ipozaozhidao)整理撰写,文中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 | C叔

排版 | C叔

德勤今天发布了中国内陆及香港IPO市场2019年上半年回顾与前景展望。

上半年内陆新股平均融资额降幅较大,香港变化轻微

2019年上半年内陆在香港上市的新股数量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0%倍增至60%,整体新股市盈率向下调。香港主板与GEM平均融资规模变化十分轻微,主板与GEM均降低2%。

由于市场波动及不明朗因素的影响,上半年发售价定于下限的IPO比重扩大了34个百分点。另外,散户投资者显著较去年同期看淡新股市场,超额认购倍数大幅滑落。

新股数量和行业方面,上半年消费行业与TMT行业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而TMT和医疗及医药行业的份额均与日俱增。市场受惠于全新上市制度,令到医疗及医药行业融资额超前。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內地新股发行速度大幅减缓,新股发行数量略微上升(2%),平均融资额降幅较大(-35%)。一部分企业期盼科创板正式推出再决定上巿之路。

内陆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创业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均较去年有所下降。投资者对新股认购依然热情,2019年上半年100%的IPO项目获得超额认购。

内陆新股市场的行业分布上,制造行业比例上升,消费行业及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比例下降。来自制造行业的融资金额领先,能源和资源行业追随。

针对备受关注的科创板,德勤指出申报企业在行业上主要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两个行业里,加总的占比达到了约七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紧随其后。目前申报科创板的企业中不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的细分行业龙头。

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中,可以看到的是,今年医疗及医药行业新股首日回报率44%,在行业中位于第一。金融行业新股平均首日回报率32%,屈居第二。

港股医药板块继续大热,科创板发行量预期较高

受到大市自今年5月初起急跌影响,香港主板、上海与深圳A股均一致回落至18年第三季水平。

德勤对香港新股市场的2019年全年预测审慎乐观,大约200只新股集资1,800至2,500亿港元。其中医疗及医药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新股普遍受到市场欢迎,预料会继续受到市场青睐,包括一家来自欧洲的医疗服务品牌。另有3只潜在大型新股或于今年内完成,当中有两只来自欧洲,并融资最少78亿港元。

至于在内陆,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开始进行交易后,上海将会得到更多市场的焦点。德勤预测2019年大约70至90只新股会于新设的科创板上市。科创板新股发行量或可媲美其他三个巿场,但融资状况有待正式开板后才明朗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