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张爱芳丨看似普通修渠人

 昵称71028402 2020-11-18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看似普通修渠人

——记修建红旗渠的甲等模范郭子林 

□ 张爱芳 /  文 

引 子

林县地处太行山腹地,这里山高谷深、土薄石厚、十年九旱,民众苦不堪言。为了彻底改善林县人民的缺水困境,二十世纪60年代在党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多方考察,决定修建红旗渠,引漳入林。这是林县人民在于自然抗争中,伟大创造力的一次总爆发,是林县人民用汗水、血水甚至生命谱写的一部恢弘壮烈的英雄史诗。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更有众多在一线默默无闻付出的普通民众,为修渠事业增砖添瓦,没有这些大多数人的付出也不会有修渠的成功。我的老乡原康李家村郭子林就是这普通修渠人中的一个。

   
拜访郭子林

几经周折,我打听到了郭子林的电话和住址,和他家人约好于九月三十号下午登门拜访。
 
当天下午,郭子林老先生的爱人在楼下等我,把我引到三楼他们的家中,家里很简陋,但收拾的还算整洁。郭老先生个子很高,清瘦而矍铄,头发眉毛都已花白,眉毛很长,突出在脸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一双洞察世事的眼睛狭长明亮。虽然有点耳背,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一看就是干什么都非常有魄力的一个人。漫谈中,偶尔一笑,让人感觉亲切而舒服。
 
1960年4月,时年十六岁的郭子林,在校期间,响应国家号召,被公社抽调到山西修渠,第一次去的修渠地点是山西王家庄。

当时,营部安排他到伙房帮厨做饭,伙房离施工工地有一里多地,每天傍晌午快下工的时候,工地上都会放炮,伙房主管,每次都要嘱咐去工地送饭的他们,走路一定要仰头看天看石头。那时候工地崩石头的炮眼子大,装的炸药也重。每次听到“咚”的一声响,都得赶紧仰头看石头、躲石头。郭老先生说:那时候人年轻,每天那样也习以为常,根本没觉得怕,现在想想还真后怕,烟尘漫污中崩起来的石头,有时候就会滚落到一里开外的伙房。

那天他和同伴各自挑着一担饭正走在曲曲弯弯的小路上,听到炮声剧烈地响起,就赶紧抬头看,远远地望见一块儿石头从漫天迷雾中飞了过来,于是想着赶紧躲,可又怕慌张中把饭桶给倾倒了,那可是万万不能的,瞅了个大概安全的位置,他们蹲了下来,可那块儿比拳头大的石头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就崩到他们身上!
                   
由于历史原因,他们那届学生不巧遇上国家取消了高考制度,学习成绩优秀的他没有了参加高考的机会很是遗憾,到现在他都自信地说如果让考学的话,按他当时的成绩,考大学是没一点问题的!
 


十八岁那年出了校门的他正式加入了修渠队伍。最先去的是任村桑耳庄,在那几个月后,被调到了任村赵所段,再后来又去一干渠姚村堆臼段,在那时间最长,有两年多。
 
子林在家是独子,家境在当时也算过得去,因此他也不爱财,每次被轮班抽调修渠到工地,都被大家推选为事务长。按说他的职务是属于四不管的职务,但年轻的他从来没有利用职务之便偷懒。每天把伙房的事干完,就要再去工地上干半天。工地上的人说他你回去稍微歇歇吧,毕竟还得忙伙房的事,他执意不肯,仍然会很卖力地在工地继续干活!
 
隔三差五他就得去姚村粮店推粮食,别的村部伙房都是两个人去推,他说他有力气,一个人就行,领导说:回来重车又都是上坡路,别让累坏你了,再找个人和你一起去推吧。他说别找了,谁也有谁的事,放心吧,我能行!吃过早饭,天还没有透亮,推着空小推车一个人下坡路,一路走一路吹着口哨,连走带跑倒也悠然自得。慢慢地黑暗褪去,朝阳一寸一寸地照了过来,直到整个太阳挂在半空,粮店也就到了。回来的时候就是二百五到三百斤粮食的重车了,起初推着还可以,越推坡越大越推坡越陡,一个人累得大汗淋漓、气喘吁吁,到中午时分,日头正燥,因为坡太陡,而且又饿又累,实在推不动了,到了那个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连长也就安排吃过午饭的两个民工下来拉车,三个人才能勉强上去!起初推粮的时候,来来回回下来,脚底都磨出了很大的水泡,疼的脚不敢挨地,但男人嘛,也不能矫情,疼也得继续干活,不能偷懒!歇歇力气就又有啦!后来推着推着就习惯了,水泡磨成了老茧,也就没有那么疼了。
 
胆战心惊的夜行

有一次去营部办事,回来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曲曲弯弯的小路只有一人宽,两边都是黑压压的树木杂草,偶尔几声不明动物的嘶叫,让人不寒而栗。一个人本来就害怕,突然听到不远处某村的值班站岗人员急切地喊着“狼啊!狼啊!”吓的子林胆战心惊,一下子慌了神,不知道该怎么办。慌忙中顺手把路边一棵小树折断紧紧握在手中,然后又找了个比较隐蔽的小树丛,躲在后面查看动静。心里想着这要让狼给吃了,可就完了,家里的老爹老娘可怎么办呢?等了好久,听了外面没有了动静,他才敢试探着出来顺着路跑起来,跑到一个扎营处,正好碰到一个男人在那小便,那人一看他一脸惊慌失措的样子,赶紧扶住他问询他怎么回事,怎么这么晚了还来这里?原来他跑到了邻村小池口村的驻扎地,那个人叫王仓生,比他年长几岁,他扶他到屋里坐了一会儿安慰他说:你甭害怕,我去送你!于是二里多的黑幽山路,因为人家的相送而不再紧张。到了自己的驻地已经十点多了,工友们关切地问:怎么到现在才回来,出什么事了?你不回来大家担心死了,也不知道咋回事!此时此刻回忆起来子林还都是满满的感动,感动当年工友们的热情和关切,更觉得王仓生那晚的相送可贵,毕竟天黑路险路上野兽也多,自身安危挺难保证。
 
此时此刻,郭老先生的思绪似乎还沉寝在当年的恐惧和感动中,连声说了好几句:那天真吓死我了!小池口村的那个王仓生可真不赖,那人真不赖,黑更半夜送我回来,又独自回去!  
  

  
 
这时候一直在旁边听我们交谈的他的老伴仇相莲插话进来。她说她娘家是柏尖沟的,十二岁那年就随大队参加炼钢铁,十七那年也去修过渠。第一站去的是山西渭水,主要任务是广播,有先进的优秀的人和事就写成稿子广播宣传,给大家鼓劲加油!没事了就去打钎,不打钎不广播就去做其它。那时候的修渠人都是热情高涨,赶、帮、超的革命宗旨与口号喊的特强特响,所以她一刻也不肯停歇。
 
     想办法让大家吃饱
 
他说当时的人家都很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吃不饱饭,来修渠的人除了国家补贴点还得从家里带点口粮。子林的话让我想起了继母跟我讲起的往事,她说她们村里碾子上给大队加工小麻籽油,剩下点小麻籽灰,有个妇女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就抓了一把放嘴里,一嚼还挺香,就招呼村里的其他人来吃,结果全村的人都蒙了,有的哭有的笑有的睡有的直接去墙上撞头。村里有个人叫陈黑,他的父亲竟然饿疯了,陈黑当时在任村山里修渠,父亲饿疯没多长时间就奄奄一息。接到信息后,着急万分的他,饭也没有顾得上吃,那天正逢工地改善,一个人俩馒头,他怀揣那两个馒头就往家赶,希望父亲能吃上一口。他紧赶慢赶,磨得双脚都是水泡,可还是迟了一步。陈黑掏出那两个带着他体温的馒头放在灵前,趴在地上哭得站不起来,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可见当时修渠粮食有多么紧张!
 
子林说当时每天早上就是菜稀饭,配上红薯面窝窝头或者玉米面、高粱面窝窝头;中午,最好的饭就是小米焖饭,但那是隔很久才偶尔有一次的改善饭,一般情况下都是一锅闷(就是把面条或者小米泡锅里,让它们膨胀,看了稠,其实已经没了筋骨);晚上是稀汤照月亮的清汤稀饭,没有干的可配。我问他会不会吃饱,他说多喝几碗就灌饱肚了,无非就是多添了几桶水,总是多熬点让大家能够尽量吃饱。他为了解决大家肚子饿的问题,就经常去挖野菜,买红薯,因为当时红薯便宜,野菜汤喝起来有捞头。近处的山上没有了野菜,他就去更深更远的山里挖,一个人在那荒无人烟的地方,心惊胆战,总担心遇到狼,但怕也不能放弃,他是事务长,总是想着好赖饭得生法把大家的肚子填饱!
  
当时修渠,大多数是在悬崖峭壁上,在工地干活的人,都是冒着生命危险在作业,石头被炸药一崩,掉下来的就掉下来了,没有掉下来的也松动了,时刻都有自主脱落的危险,不经意间落下来砸在人身上,都是要命的,而且又都是无法预测的。有的人中午还有说有笑地在吃饭,晚上就再也见不到了,让人伤感又无奈,修渠任务艰巨,困难、风险再大也不能停歇!郭子林作为大家几度选举都被力推上去的事务长,他更觉肩上责任重大,他得为大家干好这后勤工作,确保累了一天的工友们能吃好喝好,哪怕自己饿肚子。

 获得甲等模范称号
 
问起他获得甲等模范个人称号的事情,他像个孩子似的腼腆地笑了,他说:“人家都是在工地里流汗出力,我就一个事务长,从来没有期望过自己会当劳模。怎么也没有想到,让大家选举模范竟然都选了我!估计是觉得我不贪财又不懒吧,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其余时间都是到工地干活,真不知道大家怎么都选了我!直到接到上面通知我去县城开了两天会,我才知道我被选为模范了!”子林的眼中有了亮光,整个屋子也跟着亮堂了起来! 我说:“您不累吗?每天半夜就得起来做饭,隔三差五还得去推粮食,还天天去工地干活。”他笑笑说:“不累,当时年轻嘛,一歇力气就回来了,工地的年轻人都和合得来,在一起干活有劲儿,也高兴!”  

郭老说现在每次上红旗渠,都要和老伴一起去刻着李家村三个字的那段渠上看看,回味一下当年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青春岁月。
 
  带领村民致富
 
红旗渠修建结束后,他回到村里,先是当会计,后来村支书又让他当小队队长,为了给小队增加收入,他组织小队成员买了轧花车,大家正跟着他兴致满满地准备大干时 ,公社领导又找到他想让他接替年迈的支书 。他犹豫不决觉得自己年轻,怕不能胜任,公社领导和老支书都给他打气鼓劲,说他肯定能行!就这样他当起了他们村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支书,并且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要不是后来因为孙子小时候体弱,得经常带孙子去郝家窑看医生,老伴又不会骑车,他也不会找乡里领导辞去支书的职务。


他上任不久,就在公社驻村领导栗少廷的指引和帮助下,带领村民们通过去固始县考察学习,利用御泉河从村里流过的便利,建立了纸厂。当时村里就几千块预留资金,还得购买化肥尿素等,可以想象得出迈出这第一步有多么的艰难。但他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总想着得带领群众过上有饭吃有钱花的好时光。

当栗少廷背着厂里生产出来的第一卷纸,去县城找到时任当时副县长的马有金的时候,马有金高兴得很,鼓励他们好好干。当时纸厂三间屋的办公室挂满了获得荣誉的牌匾,甚至国务院的奖牌就有好几个。  

郭老忆起往事侃侃而谈,村民在自己的带领下生活也比以往大有起色,这是他最感欣慰的事。

郭老如今年纪大了,去年做了个心脏支架,常年得吃药,生活有点捉襟见肘,但他依然对生活抱有年轻时的热情,谈笑风生间不难感觉出来他当年带领群众干事业时候的雷厉风行!
 
   越来越少的修渠人

林县人民改天换地的壮举使红旗渠从一项水利工程延展为一个地标、一处风景,更升华为一种精神。
他们那一代的修渠人越来越少了,从郝顺才老先生提供的模范代表花名册可以看出来,里面已经很少的红色字体名字说是还健在的,刚刚过去一两年,当我们这次要去采访的时候才得知有的也已过世。他们无论是劳模还是一线修渠人,都是我们林州人民的大恩人,没有他们披星戴月的艰苦付出,就没有我们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更没有这伟大的红旗渠精神,我真诚地向他们致敬!虽然他们从来没有要求过国家给予他们什么,但看到他们艰难生活下勉强微笑的脸庞,心里总有一种酸酸涩涩的滋味,我恳请政府给予这些功臣们经济上的补贴与帮助,让他们有一个比较惬意舒适的晚年!


 ——  The  End——    

张爱芳  林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从小喜爱文学,文章散见于《芝兰园》《林州党史》《太行文学》等。闲暇时光里,焚一炉檀香,烧一杯清茶,任思绪飞扬,随笔尖流淌,让字堆积成文,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