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方证路上之七八九十    杨大华  先生  文

 大乌乌 2020-11-18
行走在方证路上(7)失眠,足心发热/三物黄芩汤
       我兄弟——“洒脱”,年方而立,上海白领。不久前,兄弟垂询:哥,我失眠了,怎么办?我问他有什么症状,他说,就是心里烦,别的也说不出有什么不适,有时心悸。一到夜间就烦,而且睡觉是侧卧位,耳朵不舒服。兄弟还在他的QQ上说,“何时才能远离失眠的痛苦!”。他又在我文章跟帖说:“最近一个礼拜,睡眠不是太好,几乎失眠。即使偶尔睡着也是多梦,经常醒来。工作压力不算大。舌质淡红,苔薄白,边有少许齿痕。脉细长有力,夜晚睡觉的时候感觉身体有点热,这个天气别人盖被子,我却盖毯子还觉得有点热,皮肤表面感觉不是很热,但感觉热在里面,因而越来越烦躁,越烦躁越睡不着。这有阴虚的表现吗?该用什么方子呢?”兄弟要求我给开个方子。我凭着对他当年南京时的记忆,瘦瘦的,应该属于胃肠无力型的体质。根据老经验,让他先服用温胆汤加黄连、酸枣仁(去竹茹)。两天后,洒脱发来短信:哥,效果不行,我想换方。我又想到他有心悸,可能属于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但他说,他的脉象数而有力,也没有肚脐下跳动,估计不适合该方。后来,再次询问是否有手脚烦热。答曰:两足心烦热。睡觉时只能盖一条毛毯,而且,打开窗户睡才舒服。于是,我决定让他试试三物黄芩汤。吃了第一付,能睡3个小时。其后,他又加大剂量,便睡得很好了。其间,他曾问我,可否在此方内加龙骨牡蛎,我说,经方没有这种加减法,他遂用原方。今天,又一次联系了兄弟,他告知好了。我把对话贴一下吧。

日期:2012-10-24
云台笑笑生 14:44:51
最近睡眠如何啊
洒脱 14:46:04
好得差不多了
洒脱 14:46:10
谢谢,关心
云台笑笑生 14:46:22
药还吃吗
洒脱 14:46:31
已经停药2天多了
洒脱 14:46:39
基本没问题了
云台笑笑生 14:47:18
那好!我来总结一下,贴出了如何
洒脱 14:47:26
好的
洒脱 14:51:23
三物黄芩汤在舌苔上体现不了指证。。只要手足烦热就够了
云台笑笑生 14:51:52
是的,但见一证便是啊
洒脱 14:52:13
这个方真是个好方
洒脱 14:52:38
最近一直在看你写的医案,看到的治病过程和效果,大为观止!感觉非常有意思
洒脱 14:53:27
治好病的满足感,恐怕没有其他任何事情比这有满足感
云台笑笑生 14:53:31
闲来无事,写着等老了再回首,免得朝花夕拾。
洒脱 14:55:13
我觉得值得写,利用好网络资源,保存。。既是给别人借鉴,也是很好的保留,供回忆
洒脱 14:55:42
我现在对中医非常得信服
云台笑笑生 14:55:46
我写完后发给您修改一下,如何?
洒脱 14:56:14
没事,你直接写吧。你对我的情况也非常清楚
洒脱 14:58:44
三物黄芩汤三剂才¥8.1
洒脱 14:58:53
实在是便宜管用
云台笑笑生 14:59:17
是啊,经方就是大众方。
洒脱 15:00:37
我还从来没想过经方的效果这么明显
洒脱 15:00:59
服完第一剂下去,就感觉不一样
云台笑笑生 15:01:17
现在足心还发热吗
洒脱 15:01:20
不了
洒脱 15:01:23
现在好了
云台笑笑生 15:01:38
看来主症抓对了
洒脱 15:01:48
前后一共只吃了6剂三物黄芩汤
洒脱 15:02:05
洒脱 15:02:27
我当时的主证就是脚热
洒脱 15:02:50
脚热治好了,其他都好了。
云台笑笑生 15:03:16
很有道理,脚热是内热的外出
洒脱 15:03:25
可见抓主证多重要
洒脱 15:05:48
我当时心悸,我还以为要加龙骨,牡蛎。好在你说了一句,经方没这么加的,我就没加。。其实心悸,心慌就是因为睡眠不好,导致了后面发生的病症。。
洒脱 15:05:58
主证就是脚热
洒脱 15:06:52
脚热治好了,正如釜底抽薪,,我终于体会到病好如抽丝的感觉。

       这个医案让我高兴,也让我惭愧。一开始没有看准方证,让兄弟多喝了两天苦水。不过,如果没有这两次用方的前后对比,兄弟也不会对经方有如此深刻体会的。通过这次治验,让我进一步体会了“但见一证便是”的精妙。黄老师说,“不求其全,但求其真”,本是论述治学的,我觉得用在辨方证方面也很恰当!不要求症状和舌象、脉象、腹证完全吻合、步调一致,只寻找那个能够决定用方的“主症”。这个“主症”,并不等同于病人的主诉。恰如“洒脱”的主诉是“失眠”,但主症却是“足心烦热”一样。经方的理论体系不同于后世方派。方证,有的以症候群为表现形式,有的则以某一个特征症状为表现形式,所以,《伤寒论》才有“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的警示。 
行走在方证路上(8)腹痛、纳少/柴胡桂枝汤
       70多岁的老年男性,有肺部疾病,常常吐痰带血,近来出现腹痛,纳少。曾在外院检查,好像是有十二指肠毛病。因为当时没有记下来,只能靠回忆了。来诊时,其人高瘦,面色萎黄,诉说腹痛绵绵,有泛酸,无呕吐,进食较前减少。腹诊所见,又是一个舟状腹。腹皮薄,但并不十分紧张,可以扪到脐旁动悸。正中芯是否存在,没有印象了。上腹部有压痛,位置以剑突下为主,没有反跳痛。脉象浮弱,可能瘦人责浮吧。舌淡,舌苔薄白略腻。这是我写的不好的医案,记忆的可能不准。
       还是说说用方思路吧。根据以往的经验,老年人的进食少常常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之类,但该方证不涵盖腹痛。还是决定先以进食少为治疗目标,把腹痛暂时放一放,再说腹痛的程度并不严重。对于老年人,保护胃气相当重要。如果几天不能正常进食,消瘦会很快。中气一败,变证百出。恰如兵法所言的诸侯乘虚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所以决定先用健补中气佐以消食开胃,就是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先用3天(颗粒剂)。3天后,电话随访,得知胃口好一些,但依然腹痛。后来,继服3天,腹痛依然没有减轻。第三次,改为柴胡桂枝汤(重用白芍)加煅牡蛎,开了3剂。电话随访,腹痛缓解,进食尚好。第四次,继服5剂,今日电话随访,腹痛今日没有发作,饮食较好。这些天来,吐痰依然时有带血。
       这个病人没有明显的腹直肌拘急和胸胁苦满,用柴胡桂枝汤却仍然有效。加煅牡蛎是基于泛酸而设。若再加小茴香应该更好,但颗粒剂没有这味药,所以没有用它。回过头来看,初诊时就应该用柴胡桂枝汤。理由如下:第一,主证应该是腹痛,抓错了,把纳少当作主证了。试想,病人腹痛绵绵,又如何会出现进食如常?纳少绝非主证。如果病人没有腹痛,单纯是纳少,那么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加焦三仙无疑是恰当的。第二,六君子汤的腹证应该是腹壁软而弛缓的,更虚弱些,没有这么紧张,更不会有压痛。从腹证紧张程度来说,应该比柴胡桂枝汤腹证更虚,柴胡桂枝汤腹证是紧张的,有明显压痛的。第三,六君子汤证进食情况可能要比柴胡桂枝汤证的进食量更少,食欲更差。精神状态和精力都不足。综合一下,从主诉腹痛之有无,腹证压痛之有无,腹壁紧张性之强弱和饮食量等方面来进行鉴别。黄连汤证也有上腹痛,食欲差。但黄连汤证比柴胡桂枝汤证更要充实,腹部不会有如此下陷的,即舟状腹者不多。而且,黄连汤证的舌苔常常厚而黄,可以伴有口苦口臭,但柴胡桂枝汤证舌苔不会如此。方证的鉴别是如此的不易,但又如此的重要。作为方证派的中医,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行走在方证路上(9)上腹胀/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
       40多岁男子,今日感到上腹胀,伴有轻度腹痛,饮食减少。既往有过腹部外伤,曾经做过手术。刻诊:上腹胀。形体消瘦,腹诊:腹部见数条纵行切口瘢痕。腹壁软弱无力,上腹部基本摸不到腹直肌。很轻易就压到腹部深处,基本没有底力。但整个腹部外观又没有凹陷。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沉弱。当时考虑是否存在术后的肠粘连,或粘连性肠梗阻,但病人大便正常。基本上可以判断为虚证,虚证的腹胀要考虑茯苓饮、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患者没有明显的泛酸嗳气,也没有呕吐,腹诊更没有触及振水音。因此,不考虑茯苓饮证,决定使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3天后,病人复诊,诉说腹胀基本消失,无腹痛,而且进食较前明显增多。因为又感冒了,脉象摸起来比较浮,但力度还是弱的。要求再服用几天以巩固疗效,与5剂而返。
       需要说明的是,该病人使用的是颗粒剂。红参是10克一袋的,厚朴、甘草、生姜都是3克一袋的,半夏一袋是6克。我用的剂量是厚朴6袋(18克)、红参1袋(10克)、半夏2袋(12克)、甘草和生姜好像3袋。从剂量来看,并没有按照原典的比例,但一样有效的。说明经方的比例也不是绝对不能改变的。这让我想起狙击手射杀目标,射中脑门或心脏则一枪毙命,但射歪了,打到肺脏造成气胸,或者打到脾脏造成脾破裂,也一样可以让目标抢救不及而丧命。我们可以把射中脑门或心脏看作经方的原量和原比例,把打到脾脏和肺脏看作是非经典剂量。其实,只要大方向是正确的,剂量有出入也会有效的。诊断从严,治疗从宽。前者是说方证一定要力求对应,后者是说剂量可以放宽。这从该病人身上也得到了证实。但放宽要有限制,是适当的放宽而不是无限的随意。就本方来说,就是不能把红参的剂量大于厚朴。
       经文说本方用于汗出后,也有人用于腹泻后的腹胀。这个病人没有汗出,也没有腹泻,用了也一样有效。可见,汗出和腹泻不是必备的用方条件。它们只是说明这种腹胀满属于虚性的性质。也可以放开思绪想一下,本方虽然是用于伤寒,但最初或许不是在伤寒病出现才被发明。很有可能是治疗杂病的,被借用于伤寒的治疗。我用本方,喜欢加枳壳或枳实。认为枳壳和厚朴是胃肠的动力药,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以和西沙必利相比美。但这次没有加,是考虑体质比较虚。现在想来,加枳实或枳壳是不是多余的?再说,经方也没有这种加减范例!今后要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行走在方证路上(10)盗汗/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黄芪
       20多岁小伙子,盗汗一年为主诉。近一年来每夜汗出,白天基本没有多少汗。夜间汗出湿透内衣,有时出汗2次。或许是不堪换衣服的麻烦,于是干脆裸睡。即使这样,也依然出汗。有时遗精,但并不频繁。观其形体较瘦,面色蜡黄,脉浮弱,舌淡苔薄白。腹证:腹直肌紧张,肚脐旁深压可及搏动感。上腹部腹白线比较宽。肚脐下可以摸到正中芯,一直到耻骨联合。肚脐上也能摸到,但没有肚脐下明显,长度约一横指。这就是基本情况。
       从脉象和腹证来看,定位虚证基本无疑。再结合病史和面色来看,大致判断为“失精家”是没错的!按照既往的经验,我会选择牡蛎散。但颗粒剂却配不齐该方,没有麻黄根和浮小麦。于是,选择了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中龙骨、牡蛎都用了2袋,每一袋相当于饮片30克。按照东洞黄芪主肌表之水的观点,又加了50克黄芪(5袋)。开了4天的剂量。今天估计服完了3天,打了一个电话,回答是夜间基本上不再出汗了。
       这个病人如果用牡蛎散也会有效的。但从腹证和形体等方面来看,还是符合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即使不加黄芪,我想也会有效的。说实在的,加黄芪也有对该方不自信的心理,即使在大概率的情况下也加了一把保险锁。同时,从既往经验来看,治疗单纯性汗出个人用药离不开黄芪、龙骨和牡蛎。不加黄芪又担心效果不大,加了黄芪又为自己的不自信而汗颜,临床中医就是这样左右摇摆。这个病人应该属于单纯性汗证,没有咳嗽、咯血和午后潮红,不像肺结核。再说,如果是肺结核一年多了病情也不是这个样子了。也不像甲状腺机能亢进症,脉象不数,颈部不大,没有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性格也挺文静的。单纯性汗证大多与自主神经机能失调有关,汗腺本身没有问题。西医可用谷维素、维生素B1、吲哚美辛等。
       值得一说的是牡蛎的问题。一是牡蛎剂量问题,本方用了60克,与原方比例不一致。我也曾用过100克的。听前辈讲他们的前辈,有个叫李少白的中医,接诊一个来自徐州的汗证病人,是自汗还是盗汗搞不清。这个病人大老远从徐州跑来,一定用了许多方法。李老前辈出了个怪招,即让病人多买牡蛎装满一大锅,加足水煎煮不拘时服用。后来治愈了。病人感叹地说,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一点也不错。这海边的医生治病都喜欢用大蛤蜊壳子。其实,他不知道我们这里离海边还有一百多里呢。这个掌故也让我坚定了治汗证大剂量使用牡蛎的信心。二是牡蛎的过敏问题。大约2年前,接诊一位女病人,开方时她说不要开牡蛎啊,过敏呢!我不信,她说那你就用点试试。结果,病人还是出现皮肤的风团并瘙痒。见过对海鲜过敏,对海鲜壳子也有过敏的,说不清楚。海鲜是异体蛋白,牡蛎的过敏是不是因为也含有微量的蛋白质?至于龙骨,唯一担心的是有一天被挖尽用光了,毕竟是不可再生性资源啊!但转念一想,有些杞人忧天了,后人自会有办法找到替代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