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我的高中同学

 淮阴语文 2020-11-18

致我的高中同学

                         文/蔡玉江

 明日复明日,一年又一年,岁月辗转,时光易逝。不经意间,我们已步入老年行列了,两鬓花白,皱纹爬满脸颊。人老念旧+同学情深,特别想念过去的老同学。或许是彼此相印,心有灵犀吧,今年10月3日收到老同学蒋宝俊短信:“我们蒋中七六届高中同学建个微信群,你愿意加入吗?”我大喜,赶紧回复:“毕业四十多年了,想念老同学,建个群,加强联系,很好!”原来,谢庆忠、张福民、蒋宝俊等老同学用心用力,通过多种渠道,联系到蒋中七六届高中部分同学,建了个微信群。为了能和更多的蒋中七六届高中同学联系上,他们走访打听,多方寻找。尤其是张福民老同学锲而不舍,不忘初心,一副热心肠散发着浓浓的暖意,带着一颗爱心寻觅游居天南海北的一届同学。根据采集到的有关亦真亦幻的信息,不辞辛劳地走访同学老家、娘家、亲戚家,有的去去回回走访三、四次,不厌其烦,以至于同学邻居疑惑地打量着眼前的不速之客:是借钱的还是要债的?真诚的念想,执着的寻找,深情厚意,其心可鉴。乙班朱成银同学,不愧是老班长,很给力,不忘“老三篇”精髓,发扬白求恩弟弟白求忙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忙活联系。还有好多同学主动接力,一加十,十加百,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心心念念,必有回响。在他们努力下,我们蒋中七六届高中同学绝大部分都联系上了。同学们喜出望外,兴致勃勃地向群主发送了近期照片一张,群主谢庆忠制作了“蒋集中学七六届高中同学群”精美像册,大家见像如面。

毕业43年的乍然相联,同学们惊喜、激动、感慨交织于胸。有的同学很激动,泪水溢满了眼底:“恍然如梦,想不到晚年还能和同学们联系上!”有的同学很感慨:“毕业时,我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无所谓的挥挥手告别,觉得一生的光阴太长,不久还会再见,很多年后,有的同学音信渐渐失了,想再见,却无法找到对方的联系方式。更遗憾的是,有的同学再也没有再见的机会了……”

毕业43年的乍然相联,同学们香溢心尖,暖意融融。尘封四十多年的往事被一一开启,相互回忆着、叙说着、问候着、祝福着,心心念念,握紧的手机久久不想放下。有的同学为了能和大家微信,像中了大奖似的,乐呵呵地将普通手机换成了智能手机,省吃了好多猪肉,也在所不惜。此情此景,恰似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团聚,又像革命战争年代失散多年的中共党员找到了党组织。

两年蒋集高中,一段美好时光。忆往昔,1974年,我们初中毕业,经过大队革委会推荐,蒋集中学老师面试,进入蒋中高中部就读。140人,分为甲乙两班,教室并排相连,一堵墙相隔。我们甲班70位同学,绝大部分来自蒋集公社的13个大队,只有几位同学来自附近的三树、韩圩公社和泗阳县李口公社。70位同学来自不同的家庭,大体上可分为三型:一型是“官二代”,唐兆淮、刘伟宏、倪建平等几位,大概占7%左右;一型是南京“下放户”子女,林更兰、潘杰、娄正海等几位,大概占8%左右;一型是土生土长的“贫下中农”子女,大概占85%左右。70位同学,虽类型有别,背景不同,贫富悬殊,性格迥异,却相处融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没有谁瞧不起谁,也没有谁欺负谁,更没有“这帮那派”。那时,没有高考牵引,无频繁考试之苦,无成绩排名之忧;远离江湖套路,无察言观色之累,无转弯抹角之难。同窗求学,自觉学习,温馨祥和,其乐融融。每每想起,心底就泛起甜蜜的浪花。现在,当听到、看到校园霸凌新闻时,我就纳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重要的疑问问三遍)是什么原因导致同学友情碎了一地?是什么原因导致花园般的校园一地鸡毛?

星移斗转,岁月叠加。我们高中毕业已43年了,除了年岁增长,记忆容貌等都输给了时间。当年的人和事已无法清晰完整地再现了,就像朱成英同学保存的那张毕业照已模糊不清了。我将尽力回忆,一一记述,就算抛砖引玉吧,又担心写不准伤到了“主角”,碰到了吃瓜群众,转念一想,只是助忆,不准也不违规犯纪,随心而写,无问西东,不妥之处,同学们批评指正就是了。

闲言少叙,送上干货;帅哥美女,校园温暖。

按照国际惯例,我就先从女同学忆起吧。

1

韩翠玲同学,温和敦厚。她是韩圩公社人,跟随父亲韩发尧校长来到蒋中就读,和我的一个表姐同名,体型也相似。她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个温暖、实在的韩大姐。她是我们校长的女儿,可她没有一点特殊,没有显露出一点优越感,不浮夸,不张扬。穿着朴素,发型普通,言谈举止,平实谦和,温良恭俭让。对我们这些小兄弟、小姐妹温柔善意,宽容大度,关心体贴,让你的心妥妥地感动和快乐。那种亲切感让我们恍然觉得她就是我们的大姐,实在的大姐,暖心的大姐。韩大姐,天愈来愈冷了,别忘添衣保暖,预防感冒。

1

夏素云同学,从容优雅。人如其名,就像夏天的白云,舒卷自如,从容淡定,素心如兰,云增霞辉。她是泗阳县李口公社人,跟随叔父夏前尧老师来到蒋中就读。和我们一起在学生食堂打伙就餐。那个年代,大家都比较贫穷,住校生是吃不饱、吃不好的。夏老师常在饭后从老师小食堂出来带个卷子、馍头给她,有时也叫她到老师小食堂就餐解馋。我们除了羡慕,还有馋虫在拱动。她对淮阴一往情深,因爱一个人,而爱一座城。

1

林更兰同学,兰质蕙心。是个快乐的“蓝精灵”,她是南京“下放户”子女,没有大城市小姐的娇气、傲气,热情开朗,阳光灿烂。和“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为人坦诚,和蔼可亲。智商、情商都是杠杠的,尤以情商更佳,为人称道:说话让人喜欢,办事让人感动,做人让人想念。亲和力超强,不论男女同学都愿意和她相处,亲而不狎,交接愈久,芬芳愈醇。集体劳动时,她的笑声、她的快乐总会感染一群人。她不怕累,不怕脏,和男同学一样卖力出汗。和她在一起劳动总不觉得累,因为她敞开心扉和你聊天拉家常,话题轻松,好接好续,真诚、和顺、有趣,如和煦的春风,似冬日午后的那抺暖阳,丝丝缕缕,滋润心田,让你疲累顿消,身心俱畅。他的妹妹林更思也在蒋中就读,比我们晚二届,和她一样活泼可爱。受惠于国家下放政策调整,高二上学期,林更兰就被招到三树拖拉机站工作,不久又调到淮阴县百货商场。忆到林更兰,我想起了一句话:“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1

吴云霞同学,妩媚动人。“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明眸皓齿,白净润滑的脸庞嵌着一对浅浅的酒窝,水汪汪的大眼睛,一顾一盼,一颦一笑都媚自天成,温情妖娆,圈粉无数。她和万桂英同学都是校女篮主力队员。那时,同学们课余生活比较单调,看篮球比赛是调剂乏味生活的主要活动。每到傍晚,教室南面的篮球场上都有男女篮球比赛,我们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看女篮比赛,自发组成啦啦队,因为女篮主力队员吴云霞、万桂英都是我们班的同学,万桂英还是女篮队长,而男篮队员没有我们班的同学。吴云霞同学健美的身体极具张力的在球场上奔跑,脑后束着的马尾上下左右甩动,每一根都散发着青春的活力。她动如脱兔的抢球,行云流水的运球,腾空跳跃的投球,就像天上的彩虹,同学们欢呼雀跃,争相挥手叫好嗨起来,又似一道金色的霞光,在同学们眼前闪烁眩目,眩晕了个别男同学,恍兮惚兮,萌生的爱就像拖拉机上山。遗憾的是,“无章可循”,肥了相思瘦了人。

1

黄建敏同学,娉婷秀丽。她是南京“下放户”子女,芳容丽质,“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黄金分割比例身材,加上整洁得体的衣着,更增添了几分惊艳,靓丽到爆棚。是我们那届,也可以说是当时蒋中最漂亮的女生。白富美高集于一身,五官长相如花开艳阳,气质神韵似暗香浮动,是同学们心中的女神。她家住在校园西边大概600米左右吧,按时上学,按时回家,傲娇又清高的她,和同学们交集不多。

      我们班有20多位女同学,恕我不能一一回忆表述了,再写,男同学就有意见了,下面让我腾出点时间写写男同学。

1

    孙大明同学,沉稳老练。帅哥一枚,一双大眼睛,深邃明亮,炯炯有神。他是我们的班长,开班会作重要讲话时,喜欢两手支在讲桌上,两膀成八字型,说话从容不迫,做事有板有眼,很有干部范儿。我们班在他带领下,学习、劳动等活动都表现不俗。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学校开学生大会,他作为班长代表我们班上台发言,说到一个成语“赏心悦目”时,台下同学叽咕一片。那时的我们没有课外书可读,同学们的语言词汇都很贫乏,不懂得“赏心悦目”的意思,有的同学就叽咕:“伤心了应该流泪啊!”另一件是高二下学期校园传出他的花边新闻……(这里省略了33个字)真假难辨。放在现在即使是真的也很正常,风轻云淡,古人都说了,“哪个男子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其实,青春躁动的年龄,谁的心里没有盘根错节的情感?暗伤无数。

1

蒋立中同学,履职尽责。他是我们班劳动委员,绝对的称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争先意识。那时劳动课比较多,隔三差五就要打扫除,割草铲土扫马路,挖土垫路修沟渠,或者帮附近生产队栽秧薅草,挖地整田。他最忙,比班长出场率高、讲话多。每次劳动前一天,他都要在教室讲台前,虎着脸,瞪着眼,滔滔不绝地宣传发动,布置安排,生怕哪位同学偷懒不参加劳动,训的台下的我们一愣一愣的。他很有个性,敢想敢说敢闯。他的讲话有点“意识流”,时不时地蹦出一些“锦句”:今天是晴空万里,明天是万里无云……

1

赵凯之同学,乐于助人。我和他几十年未见了,可他的音容笑貌还生动地浮现在我的脑海,他的言行举止还轻柔地拨动我的心弦。他是二堡大队人,和我们一样离校远,都是住校生。学生食堂的饭是定量的,吃不饱的。他的父亲是淮阴县鱼种场职工,家境比我们宽余。他就在宿舍用柴油炉烧稀饭山芋吃,常盛给我们吃。我和刘维成同学吃了他很多山芋稀饭,不好意思再吃了,他就红着脸激动地“派”我们。“饱时得一斗,不如饥时得一口”啊,端起碗就端起了同学情谊,放下碗就放下了饥寒忧愁,冷暖滋味,唯有自知。我们很感激他的慷慨,记住他的友情。赵兄,任凭时光老去,感恩与你相遇!他有一辆比较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在当时也是让人眼睛发亮的贵重稀罕物件,周一上午将我们的英语阎老师用自行车背到学校,周五下午再将阎老师背回家。那时的乡村路全是土路,坑坑洼洼不平坦,常见他背着50多岁矮胖的阎老师累的脸红汗流。阎老师是南京“下放”到他生产队的。

1

唐兆淮同学,聪明活泼。他是“官二代”,父亲是三树公社党委书记,母亲是蒋集医院医生,家境优渥,性格外向。他的钢笔字写的规规矩矩,一笔一画刻板似的,横是横,竖是竖,就像干枯的树枝一样,硬棒有劲。他的脑袋瓜转的快,悟性高,只要认真,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洒脱不羁的天性从心而发,屁股坐不住,好动话多,活泼有余,严肃不足。课堂常做小动作,课间常和同学们顽皮,心底纯净,同学们也很乐意和他玩耍。我和他同桌过一学期,相处舒适。记得有一次,我的小弟和同伴们割草玩耍,腿肚子被小伙伴镰刀划破,到蒋集医院就诊打破抗,因来的慌乱,忘记带钱,我就想到向他借钱,摸到他家找他,但他未在家。1993年,我调到县广电局,和他在同一单位工作,欢乐喜相逢。十大几年不见,他变化很大,不苟言笑,老成持重,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按时上下班,做好份内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高中年代判若二人。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的变化,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

1

刘荣同学,文青特质。作文写的好,擅用形容词、排比句。他最令我崇拜的是笛子吹得好,婉转悠扬,悦耳动听。每当听到他的笛音,我就怦然心动,如痴如醉。高二时,他参加了校文艺宣传队,笛子不离身,一有空闲,我就缠着他吹一曲。我和他曾同桌一学期,三观相近,同频共振,相处甚欢。他家住渠北大队,我家住磨盘大队,一北一南,相隔近二十里。应他相邀,有个星期天我到他家玩,住了一宿,他也到我家玩过一次。我们在一起谈未来,讲理想,畅所欲言,憧憬“诗和远方”,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已写了近5000字了,还有好多同学没有写到。再写下去,文章长了,又怕同学们看了费眼,就此收笔吧,如有兴趣,聚会后再写。

祝同学们幸福安康!

                 2019年12月2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