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人质

 淮阴语文 2020-11-18

     

说人质

                      王向阳

人质,即是被俘虏者掳走的人。最早的用意是指在战争里,某一方将敌方的人捉走,然后向敌方提出条件,以方便威胁对方。

古代指一国为保证履行某种条约或诺言而派遣到对方国内作抵押的人,一般是国君的儿子、亲属或重臣。为了表示履行盟约,互派近亲去对方国家做人质。如《左传》中的周郑交质。两国交战求和时,失败一方为了表示臣服,保证守信,把近亲派去对方做人质。如汉朝的和亲制度。后泛指为迫使对方履行诺言或接受某项条件而扣留或劫持的对方人员。普法战争普军大量拘留法国人质,迫使当地人民放弃反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日法西斯更大量逮捕和枪杀人质。 


兄弟多的人家,老父亲老母亲由儿女轮流赡养。也有的会长期留驻在某一家,老父亲老母亲就有了人质的意思,一般所住家庭男女主人就有了相对话语权,对于其他兄弟姊妹就有威胁的意思,倒不至于撕票,但是老父亲老母亲要看人家眼色行事,其他兄弟姊妹提出什么节日聚餐、老家集会、带来家过几天等要求,常常被驳斥,无可奈何。

患者在医院,在医生那里,有点像人质。患者本人战战兢兢自不必说,隔行如隔山,医生或者护士一句话,够你忙活半天,他们有话语权。他想让你检查什么,你就要检查什么。抽血化验是当然,你不拍个片子拎着,都不好意思说是在医院看病。做CT,还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贵一点,但是看得清楚。哪个不想看清楚?可做可不做手术做不做?不做可能增大,扩散,转移。患者及患者家属哪个敢不做?做得倾家荡产。


学生在学校,学生像人质。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类似医生与患者的关系,学生像人质。教师的话语权大,家长是弱势地位。教师给微信群布置作业,发布通知公告,征订报刊杂志,筹措资料经费,收取杂费开支,有点像政府行文,不容置喙,就这样办。像以前村干部收缴“三粮五钱”。我对一些家长朋友说: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发任何消息,都要说“好”,或者“收到”,然后响应,照办。千万不要咨询、讨论,更不能怀疑、质问,老师要是发个表情、段子、图片之类的,你更要伸颈、侧目、微笑、默叹,鼓掌,以为妙绝。老师打电话批评你或孩子,你一定要感谢,态度诚恳,千恩万谢。

孩子在班级的位置座次、老师目光温柔指数、课上被提问频次、课后辅导次数、集体活动中锻炼机遇,舞台上露脸频次、班级公派竞赛名额、鼓励性谈话还是斥责性批评、班级干部的任免,一般取决于学生的综合成绩,也受老师的喜好影响,与家长有没有眼色也有关。人是决定性因素呀。

假设因为孩子问题,家长有声讨性质的到校找老师吵闹、上访、告状之类,做人质的孩子就要受灾,在不知不觉中萎靡,溃败。我看到有无数文章回忆自己的老师好,这就是家校和谐的表现,家长、孩子与老师都处得不错,学生不知道,背后有你家长的默默奉献。

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让我大为吃惊。二十年前。我在南京脱产进修两年,周末就是在培训机构或者学生家里辅导,一堂课费用够一周伙食费,我却笑话南京家长。校外辅导,什么跆拳道、围棋班之类,如果学校没有这些社团,周末孩子学有余力,学学未尝不可。但是文化类辅导,我不鼓励学生进入辅导机构,夸张一点说,是欺骗家长的,糊弄孩子的。难道这些资源学校没有吗?学校老师水平不够吗?时间不够吗?剥夺孩子的假期玩乐时间不说,培训机构糟蹋学生新课的手段让人担忧。一般都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老师,胡乱地用课件教教读读,哄哄孩子做做作业,磨掉时间。家长心安理得,我花了钱,尽到责任了,再学不好,不能怪我噢。


吃惊的在这里,公开的秘密呀。学生是人质,个别教师带人质到自己家里上课辅导,家长同意不同意?你是家长,你也没有办法,你响应,交费,照办,赞赏,还帮招生,讨好老师呀。个别教师也可以推荐家长带孩子到某某培训机构去,教师直接拿提成。提成,中国人都懂。你带孩子去家里上课,我也带孩子来屋里辅导,你是教数学,我是教英语,还可资源整合,共用一套房子。微信转账有记录,那就收取现金。老师收,有点不好,那让家长组织家长收,家长在寒假暑假轮流做志愿者值班,都说老师是无偿补课的,堵截教育主管部门的骚扰。 

    王向阳,男,1966年生。江苏省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江苏省教科研先进个人,镇江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坚持站在学生立场去研究学生,连续主持了江苏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成果获镇江市一等奖, 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海探航", 江苏省"师陶杯",江苏省"园丁杯"征文大赛一等奖。

出版教育随笔集《教海探航》(1-5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