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2. 关于凉州的文化大争抢

 语闻舒叶 2020-11-18

 


点击上方音频听课

-

昙耀

我在昨天已经透露,北魏王朝在山西大同建造云冈石窟,与他们抢来的一个伟大雕刻家昙曜有关。我用了一个“抢”字,引起了大家的兴趣。究竟是从哪里把昙曜抢来的?而且,又是用什么方法抢的?

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先要把昙曜的名字介绍一下,因为他很重要。昙,“昙花一现”的“昙”;曜,“光耀”的“耀”字把左边的“光”换成“日”。这两个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在密布的云层中照下一缕阳光。他,就是这缕阳光。

昙耀

他是西域人,故乡应该在现在的阿富汗一带吧,我还要考证。我认为,他是公元五世纪世界最伟大的雕塑艺术家。他长期生活在凉州,也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当时全中国的佛教圣地,主持了天梯山石窟的建造。天梯山的石窟中,明显地引进了犍陀罗艺术,也就是前面讲过的由亚历山大东征而与印度文化相融合的艺术。

公元四百三十九年,北魏王朝发动了一场战争,把昙曜抢走了,从现在的甘肃武威,抢到了现在山西大同,按照当时的说法,是从凉州抢到平城。路,实在是非常遥远。

被抢的,不仅仅是昙曜一人。北魏王朝用武力,把凉州的世家大族、佛儒学者、著名工匠三万余人,全都抢到了大同,其中还包括了三千余名高僧。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次用军事手段完成的“精英大迁徙”。由于规模巨大,这也变成了一次文化中心的大移动。

我一直设想着这支三万人的浩大迁徙队伍。他们在凉州过得很好,现在要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远方去定居了。不得不去,因为有军队押送。但军人的态度并不凶,一路上照顾有加,因为这三万人既是俘虏,又是客人,而且是北魏君主日夜思念的客人。

我认为,公元五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大漠中的这支队伍,这支只为文化不为别的任务的队伍,这支几乎穿越了整个中国北方的队伍,不仅在中国文化史上很重要,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很重要。

这支队伍也给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一种重大的结构调整。这三万人中当然也有不少儒家学者,但是,更重要的是佛学家和雕塑艺术家。这也就是说,原来中国文化中不太重视的两大思维,宗教思维和审美思维,已经大踏步地登堂入室,改变了中国文化的主体结构。

这么一想,这支三万人的迁徙队伍就更重要了。

文化大争抢

我们知道,再过一些年,这支队伍中的一部分,以及他们的子女和学生,还要回过头来向西迁徙。因为孝文帝拓跋宏发现,文化中心的建立,还需要有其他多种条件。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同,还很难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因此又出现了一场由东到西的反向迁徙,目的地是洛阳。随之我们看到,云冈石窟的风采,闪现在洛阳的龙门石窟之中了。

洛阳已经逼近了长安,因此不妨说,孝文帝所指挥的后一场迁徙,也就是在为中国文化寻找真正的中心,很有目光。

但是,不管是大同的云冈石窟,还是洛阳的龙门石窟,都被学者称之为“凉州模式”。也就是说,起点都在凉州。那么,我们不能不追根溯源了,凉州,是怎么成为全国佛教中心的呢?

说来好笑,这居然也与以前的一场“文化大争抢”有关。

那就来好好看一看凉州。

凉州

天的安排

先是一个叫苻坚的国君发起的一次文化大争抢。苻坚的苻,草头下一个应付的“付”,坚,坚强的“坚”,他是“十六国”时前秦的国君。他在夺得政权后,很想统一中国,因此在南征北战间恭恭敬敬地请了当时的名僧道安,作为自己的精神文化导师。但是,道安在讲了几次课之后告诉他,自己的学问还有欠缺,真正懂得大乘佛教教理的,叫鸠摩罗什,您应该向他求教。

苻坚看了一眼已经七十高龄的,心想,让这么一位老人钦佩的人,该是多大年龄了啊,就问,鸠摩罗什多大岁数了?道安回答:三十多岁。

这让苻坚吃惊了。一位古稀学者居然推荐一位年轻学者,那位年轻学者必然是真有大本事了,就再问:您见过他吗?

苻坚说,见不着,他住得太远了,在龟兹。

但苻坚一想,再远,也要把这位让古稀学者推崇的年轻人请来。但是,当时所谓的“请”,其实也是“抢”。而且,这抢还不是一般的抢,因为苻坚打听到了,鸠摩罗什的母亲就是龟兹国王的妹妹,如此皇家要人,派几个黑衣侠客去抢肯定不能成功。唯一的办法,是发动一场战争,派出一支庞大的军队去打龟兹,然后抢人。

他抢到了没有?明天再说。

 ———— / 未完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