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嗅觉减退元凶竟是脑瘤 “双镜合璧”镜下排“雷”

 松静空空 2020-11-18


“我鼻子不太灵,闻不到”,许多人有这样的情况都以为是鼻炎惹的祸,57岁的陈女士也是如此。她嗅觉减退已经2年多了,一直以为是鼻炎没太关注,直到2个月前又出现视力下降和头疼症状,才去医院检查。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脑袋里的肿瘤足足有将近8公分,而且与鼻腔相通,相当于颅腔与鼻腔之间的“地板”都被破坏了。日前,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团队运用显微镜和神经内镜,“双镜合璧”成功为患者根除了巨大的“颅内外沟通瘤”——嗅沟脑膜瘤

嗅觉减退

元凶竟是脑瘤

陈女士一直以为自己嗅觉减退是因为鼻炎,2个月前刚刚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时,又心想没准儿是老花眼了,可没想到短短几天,她右眼的视力一路下降,这才赶紧上医院,被当地医院诊断为颅内外沟通巨大肿瘤,由于当地医院不具备手术条件,于是陈女士又来到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就诊。

医生初步判断陈女士出现这些症状是由于颅内肿物,导致颅内神经受损而起,通俗地说就是“脑袋里长东西了”。果不其然,通过头颅磁共振检查发现,陈女士前方颅底有一个7.5×6.0×5.8厘米的巨大肿瘤——嗅沟脑膜瘤。这个桃子大小的颅内外沟通瘤,已经从大脑前方延伸到颅底,向鼻腔和眼眶内广泛浸润生长,颅底的骨质被破坏,脑组织也受压出现了水肿。

双镜出

VS

病魔除

“已存在颅内高压症状,随时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尽快手术治疗。”神经外科主任冯恩山诊断,这是一例复杂鼻颅底沟通的嗅沟脑膜瘤,虽然通过检查结果看良性可能性大,但病情复杂,手术及术后治疗极具风险,面临巨大挑战。

11月11日,在手术室、麻醉科的鼎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冯恩山主刀,李培亮、梁博、王建波配合,手术如期进行。正如术前预料,患者颅内肿瘤巨大、颅底骨质被广泛破坏、操作空间性狭小……术中各种困难接踵而至。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手术团队按照既定方案化解各种困境,7个小时鏖战之后,终于顺利切除了这个颅内外沟通巨大肿瘤。

手术顺利完成,谈及这个手术的难度,冯恩山说,让我们感到棘手的第一个手术难点是患者肿瘤体积巨大,生长延伸至鼻咽和颅内相距较远的两个部位,单纯靠一种手术入路不可能切除肿瘤。“上面的显微镜够不到下面鼻腔部分,下面的内镜又够不到上面,只能上下‘挖地道’,两个镜子对接”,在对患者病情全面分析后,神经外科团队最终决定采用了显微技术联合目前颅底手术热点技术——内镜技术,“双镜合璧”对颅内外沟通肿瘤进行一次性切除。

“瘤子下边与鼻腔相通,上方脑组织,后方下丘脑,后下方视神经……”,这个手术极具风险的第二个难点是,巨大肿瘤和周围解剖关系非常复杂,涉及神经外科、眼科及耳鼻咽喉等多个学科,而且肿瘤体积巨大、血供丰富,在切除肿瘤的同时,更要保护好神经、血管,不能有一点儿闪失。

而且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后,第三个手术难点又来了,这时候颅内和细菌污染的鼻腔通道就完全相通了,颅内感染、颅底硬膜缺损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都是手术的难题。也就是说,在切除肿瘤后,还要进行颅底骨质及软组织的重建。

双镜出,病魔除。在神经外科医护团队精心治疗、护理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没有出现神经功能障碍、脑脊液漏、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前,陈女士和挽救她生命的医护人员留下了珍贵的合影,感谢他们攻坚克难让自己的生命迎来曙光。

 这些症状

VS

可能是脑瘤作祟

大脑长肿瘤,问题很严重。冯恩山主任提醒大家,只要及时发现、早期治疗,绝大部分脑瘤是可以治愈的,要想获得早期治疗,早期发现是基础。

对一些大家司空见惯的头痛,不要惯性地认为是个小毛病,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一些合并视力模糊、耳鸣耳聋和嗅觉减退的头痛,更应该引起重视。还有一个症状——情感变化,冯恩山也特别提醒,比如说,原来很温和的人,突然变得爱发脾气,原来特别外向的人,变得淡漠、孤独等也要注意,出现这些症状有可能是脑子的问题,要及时就诊、检查,避免误诊误治。

文/ 神经外科  王芳  李培亮

北京地坛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