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偶尔不吃饭”与 诺贝尔奖

 aobaodingding 2020-11-18

2016年,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大隅良典为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获得者发现并阐明了细胞自噬的机制——这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循环利用的一个基本过程。

“偶尔不吃饭”与 诺贝尔奖

自噬(autophagy)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uto-,意为“自我”,和phagein,即“吞噬”。因此,autophagy便引申为“自噬”。这个定义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科研人员首次观察到细胞能破坏自身成分,用膜将这些成分包裹,形成袋状囊泡并转移给溶酶体(lysosome)进行降解回收。此前人们对细胞自噬过程几乎毫无了解,因而相关研究一直是困难重重,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大隅良典在一系列实验中,巧妙地利用面包酵母(baker's yeast)找到了细胞自噬所需的基因。通过继续研究,大隅良典阐明了酵母自身内自噬的基本原理,并证明类似的复杂机制也存在于人体细胞内。

“偶尔不吃饭”与 诺贝尔奖

大隅良典的发现为我们了解细胞是如何循环利用自身成分,树立了新典范。他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并意识到细胞自噬在饥饿适应、感染反应等许多生理过程中的至关重要性开辟了新道路。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自噬过程在包括癌症和神经性疾病在内的多种体内环境中充当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总的一句就是:我们的身体具有自我回收废旧细胞和病菌,并利用这些回收的旧细胞和病菌作为再生资源来生产新细胞的能力。

大隅良典的发现又和不吃饭有什么关系呢。

“偶尔不吃饭”与 诺贝尔奖

原来大隅良典教授发现,人在饥饿的状态下,人体内的自噬反应才能更好的发挥自我清理垃圾并且更新细胞的功能,而一旦人体处于 饱腹状态,这种自噬反应就会减弱,因此偶尔处于饥饿状态是有利与我们身体进行自我修复!

所以在日常,偶尔让自己饿一饿,不吃一顿两顿饭,是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好的好处的!

“偶尔不吃饭”与 诺贝尔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