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楚子追“唐剧”

 青青莲子 2020-11-18

听了两节楚子老师的“趣说唐诗”课,真正感受到了这个“趣”字何为!

1、读诗好比追剧

用青青老师的一句话来概括,应该比较恰当:听楚子讲唐诗,就像追电视剧,怎么追也追不够呀!


就拿公开课李白的《静夜思》为例,楚子先抛出了一个震惊世界文坛的新闻事件:胡锦涛主席在日本访问时曾拿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和日本学生做交流。结果有个日本中学生写信给中国的新闻界和学术界,质疑中国人的这首《静夜思》背错了!并非李白原版!

原版《静夜思》应该是:

床前看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

低头思故乡。

短短20个字却饱含满满思乡之情的《静夜思》,中国人背了几十年怎么会背错呢?

这样一个大包裹,真想抖开来看看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我相信听过这节公开课的小朋友或者大人都会有这种感受吧!

原来日本课本上的《静夜思》来自宋朝人编的《李太白全集》,而我们一直在学习和背诵的《静夜思》来自清朝人编的《唐诗三百首》。然而,同样是在清朝,由清朝皇帝带头,组织专家小组编写的,几乎涵盖全部唐代诗歌的《全唐诗》中,竟然也是和日本一样的版本。

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只是因为《唐诗三百首》太普及了,比《圣经》都还普及。中国的学术界,虽然,很早就知道了我们背的《静夜思》并非李白原版。但大家都觉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比原版诗要美多了,于是就这样可爱地任性着。

然后,楚子老师将话锋一转切入正题,对《静夜思》做出了各种猜想和比较:文中的床是什么意思呢?是百家讲坛中马未都先生所说的“胡床、马扎”,还是有些专家说的通假字窗户的“窗”呢?又或是“井台”,还是“睡觉用的床呢?”

跟着楚子绕了一圈,最后确认这个“床”就是睡觉的床无疑。但是,经过这样一种判断和舍弃,在以后读诗的过程中是否对“床”字又多了几分理解呢?

李白为什么会半夜起床,把月光误看成“霜”呢?是被尿憋醒的,还是被冻醒的呢?

楚子以为,李白是半夜突然醒来的,而且是被冻醒的,才会恍恍忽忽间把月光看成了把自己冻醒的秋霜。深秋、后半夜、一个人、冻醒、月光这些元素足以凝聚出了一股浓浓的思乡之情!

话说到此处,好似这首《静夜思》已经讲得差不多了,可是末了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楚子的解读下,我们的脑海里,瞬间又会飘过李白抬头望向月光,低头两眼含泪触景生情的伤感画面。

你看,楚子这“唐剧”是不是成功地上演了一幕“福尔摩斯探案”。待疑问一一揭开之时,这首诗的情感内涵、历史背景、相关文学知识,也就学习得差不多了。


记得,深度课第一节,楚子老师讲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亦是从武则天的丧夫登基任酷吏,讲到了《芈月传》中的易后、燕王;从陈子昂的请军一万抗契丹,讲到了因耿直入狱、离朝参战,最后惨遭暗算的悲剧人生。听完这一课,相信大家的历史知识也是长进了不少吧。

2、对对子情怀

楚子老师唐诗课的另一大特色,应该是属于每节课后的对对子环节。无论学生、家长参与的热情度都很高。虽然,水平参差不齐,有这样一个活跃的氛围对国学学习来说已经来之不易。

举几个例子(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

风高秋月白,夜深露华浓

风高秋月白,雨急夜空暗

风高秋月白,烛短雅句酣

又是一年芳草绿,恰逢半载枫叶红

一江春水,两岸绿柳

一江春水,两处相思

一江春水,两羽彩蝶

风和日丽,云蒸霞蔚

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学三年级时,因为,接触了古诗《画》,便喜爱上了故诗的那种韵味。虽,跃跃欲试,但是,却苦于无人点拨,一直不知如何入门,而羞于写出自己的诗句。所以,现如今诗歌水平依旧停滞于当年!

3、国学该怎么学

楚子老师的课,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提醒!学国学的目的是什么?只是让孩子认几个字,背几首诗吗?

当然不是!

相信,每一个能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必然是创作者用自己的生命故事写就的。比认字、熟记更为重要的是了解作者写就此作的内心情感是由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和时代环境而触发的呢。

读诗、学词、读《老子》、学《论语》…也罢,如若能带着看侦探小说的好奇,抽丝剥茧,一点点深入地研习、剖析。相信就算一个月只读一首诗,只学一段文也足矣!

在这样触类旁通的学习中,学习的就不仅仅是知识了,而是收获进行更深层次学习的动力和生活中无处不需的想象力,以及系统思维的能力!

楚子老师的诗听一节是一节,如若当真只是当“电视剧”一样,一集一集地追,也是蛮辛苦的。不如,先习得老师讲诗的技巧,把自己作为一个即将要讲课的老师,好好设想一下该怎样去解析,你面对的那首诗、那篇文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应该也是楚子老师想传达给我们的吧!

作者:Addel,青青莲子行动派妈妈大本营成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