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被司马迁称为“复仇之神”,用一生演绎自己的忠孝故事

 青青莲子 2020-11-18
有部电影特别火,全球票房接近28亿美元,相信很多同学也都看过,名字就叫《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
钢铁侠、雷神托尔、绿巨人、美国队长、蚁人这些地球上的超级英雄,为了对抗打个响指就能毁灭宇宙的超级反派灭霸,组成了复仇者联盟。

可即便是这么多超级英雄联手,对付灭霸也是历经艰险。
奇异博士曾经利用无限宝石提前演示了1400万外加605次,只有1次打败了灭霸。
这个14000605分之一的概率实在是太低了点,所以观众们看到结局的时候才激动地热血澎湃。


司马迁在《史记》列传第六篇也满怀着激动,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热血澎湃的古代版复仇者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伍子胥,他要向一个超级大国的国君完成复仇,那个人就是楚平王,打一个响指就能要了他父亲和哥哥的命。
本来也可以要了他的命,但伍子胥成功逃命。
从此,复仇成了他一生的最高目标。
 
期间历经波折和苦难,他全都做到了隐忍,最终在十六年后成功复仇。
他用他的大半生演绎了——复仇即便会迟到,但一定不会缺席。
后来又用他的凄惨悲壮的死亡,把这个真理重新演绎了一次,于是被后人称为“复仇之神”。
 
今天咱们就来看看这个充满悲壮的古代版复仇者联盟。

来源:青青莲子-《史记故事》第3期
主讲老师:昭明老师-10年一线历史老师教学经验

血海深仇
 
伍子胥原名叫伍员(yún),是楚国的一个官二代,。
爹伍奢担任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师,这个官职一点都不低,而且很有前途,太子将来上位,往往会重用太子东宫的原班人马,比如明神宗就重用自己的老师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主持改革。
 
但是,太子身边的人再怎么有前途,也不如直接成为国君身边的人更有前途啊。
于是另一个辅佐太子的人费无忌,就不惜得罪太子去讨好国君楚平王。
 
结果他成功巴结上了楚平王,但也成功得罪了太子——要是太子有将来,那将来就没他什么事了。
所以他又挑拨离间,成功鼓动楚平王把太子往死里整,太子只好逃到了别的国家避难。
 
为了斩草除根,费无忌也不能放过太子身边的人,太子太傅伍奢自然是首当其冲。
费无忌虽然心眼挺坏,眼光却不赖,他看出来伍奢的两个儿子很有能耐,得把他们一起杀了,免得留下祸患。

所以暂时不杀伍奢,而是把对方当成诱饵骗两个儿子回来,说:你们要是回来,我就留伍奢一条命,要是不回,我可要杀他了啊!


两个儿子都看出来这是个陷阱,但大儿子伍尚还是决定回去。
有句话说,知子莫若父,伍奢早就说了:“伍尚为人宽厚仁慈,特别顾念人情和孝道,就算明知道有危险,但事情没发生之前都只叫可能,如果仅仅因为可能有危险就不去救父亲,他良心上肯定是过不去的,所以就算明知道送死也一定会陪我一起死。
 
费无忌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啊,可是小儿子伍子胥却偏偏不钻这个圈套。
伍子胥劝哥哥不要白白牺牲,但并没有死命去拦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个道德困境,就好比:假如牺牲一个无辜的人可以救下一群人的命,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坚持认为不应该牺牲一个无辜的人,那么你也会因为救不了一群人而感到痛苦;如果你从利益最大化或者损失最小化的角度做选择,那么你也会对这个无辜的人感到抱歉。
 
伍子胥家祖祖辈辈都是忠臣,他后来跟吴王决裂的时候还把自己比作夏桀时候的龙逢、商纣王时候的比干,证明他有着跟哥哥一样的道德观念,只是以他的个性会理性地选择损失最小化而已。
但不管父亲的死活,伍子胥良心上肯定也是有所不安的,所以不会太强硬地干涉哥哥的选择。
 
当你面临道德困境但又必须做出取舍的时候,心里一定有激烈的斗争,但这一半思维最终要想办法说服那一半思维,最终才能做出选择。
 
这时候的兄弟俩就像是一个人思维的两半,哥哥说:我去送死,就可以消除咱们良心上的不安、道德上的愧疚,然后你就可以专心报了。而且现在不光父亲被杀,哥哥也要被杀,杀父之仇加杀兄之仇,你复仇的理由也就更充分了,将来复仇时迸发出来的力量也就更大了。

于是伍子胥选择了活下来,扛起复仇的重任。
 
该不该报仇
 
有同学要说了,是国君杀了伍子胥的父亲和哥哥,古代不是讲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吗,历史上杀忠臣的国君多了去了,甚至有很多诛九族的情况,也没见有几个人找国君报杀父之仇、灭门之仇啊。
为什么伍子胥就能找国君报仇呢?
 
其实忠君观念是历史不断强化的结果,在秦汉以前并没有那么牢靠,人们之前更相信:爹妈比国君重要多了,孝顺要排在忠诚的前面。
不管是谁杀了自己的亲人,仇是一定要报的。


比如《礼记》中就有这么一句话:
  • 杀父之仇必须立刻就得报,跟仇人呼吸同一个世界的空气,一秒都不行,这叫不共戴天;

  • 如果是兄弟被杀,你就要随身携带武器,随时做好准备,见到仇人第一时间就要冲上去把他干掉,而不能碰到仇人才发现手里没个家伙,只好叫嚣着说:你丫等着,等我回家拿刀去;

  • 如果是要好的朋友被杀,要么仇人在你的追杀下被逼逃到国外,要么你自己主动离开,反正不能待在同一个国家。

 
《礼记》还记载子夏问过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的回答也是一样,父母之仇不共戴天。

 
汉灵帝时期,甘肃酒泉一带有个民间女子叫赵娥,她的父亲被当地一个很有势力的人李寿给杀死了。
李寿还嚣张地说,赵家的男丁已经死光了,剩下几个柔弱女子,能把我怎么样啊。

赵娥没有因为自己是个弱女子就放弃报仇,而是从此随身藏着一把刀,时刻准备报仇。
 
光和二年(公元179年)二月的一天早晨,她遇到了李寿,立刻冲上去将其杀死,随后一脸镇定地到官府自首。
当时的法官不忍心依照杀人罪给她判刑,干脆辞职不干了。
 
赵娥说自己杀了人应该坐牢,就跑到监狱,那里的守卫也不忍心把她关起来,都悄悄使眼色,示意她赶紧走吧,找个地方藏起来。
后来,凉州刺史、酒泉太守一大批官员都替赵娥求情,还请朝廷表彰她的孝道和勇敢,刻字立碑表示纪念。
 

汉朝尚且是这样,春秋时代伍子胥报杀父之仇、杀兄之仇就更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只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父母之仇都应该一报还一报,唐朝柳宗元在评价徐元庆替父报仇一案时就说的很清楚:徐元庆的父亲被赵师韫判了死刑并且立即执行。
于是徐元庆就找个机会杀了赵师韫。
 
问题是他的父亲是不是真的犯了罪,如果真的犯了罪,赵师韫判其死刑就没错,徐元庆就不应该报仇,如果执意报仇就该按照故意杀人罪判处;
如果他父亲是被冤死的,那徐元庆就应该报仇,而且杀了赵师韫也应该赦免其死罪。
 



好了,说回咱们这节课的主人公伍子胥,他的父亲和哥哥显然是被冤杀的,而且不可能指望其他人主持公道,所以他的报仇是合理的。
 
但是大家发现没有,按照司马迁的描述,楚平王好像也是受到奸臣费无忌的蛊惑啊,要不是费无忌出主意,楚平王也不会杀伍奢父子啊。
那意思是不是费无忌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冤有头债有主,伍子胥是不是该找费无忌报仇呢?
 
比如宋朝的岳飞,大家都说他是被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所以都骂秦桧是个奸臣,好像没几个人骂宋高宗赵构的。有小说会写岳飞后人想方设法找秦桧报仇,但没听说哪个岳飞后人直接找皇帝报仇的。
 
无独有偶,司马迁在《史记》世家部分也讲过一个赵氏孤儿的故事。
赵氏家族也是忠臣,结果被奸臣屠岸贾给灭门了,留下的一个孤儿赵武长大了也是找屠岸贾报仇,没见他找晋景公报仇啊,反而是晋景公后来替他主持公道,让他反杀屠岸贾为赵氏家族报了仇。
 
咱们二期课程在讲赵世家部分的时候分析了这个故事的演变过程,很多情节都是后来人工添加的,甚至连屠岸贾这个奸臣都是杜撰出来的,赵氏灭门惨案其实更有可能是国君直接干的。
 
但是儒家讲故事的时候讲究为尊者讳,在君主专制时代更是不好直接说帝王的不是,往往就把罪过甩到奸臣身上,说国君太天真太善良,轻易就相信了小人的话,又或者是奸臣欺君罔上、伪造圣旨、假传号令,国君被蒙在鼓里,看上去是无辜的。
 
事实上这些领导真有这么善良和无辜吗?
诸葛亮说,一个英明的君主就应该亲贤臣远小人。汉朝的桓、灵两位先帝之所以把江山给玩完了,就是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啊。

不管对错,这都是一个国君自己主动的选择,没有谁逼着他选小人不选贤臣。奸臣叫你杀忠臣你就杀,杀完还说自己不知情,这不是耍流氓嘛。
 
所以伍子胥不光应该报仇,而且就应该把账直接算在楚平王头上,这个锅本来就该楚平王来背。

该找谁报仇呢?
不过呢,该不该报仇是一回事,能不能报仇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伍子胥列传》讲到了另一个客串角色郧公,也就是湖北安陆一带郧国的国君,因为郧国太小,只好依附于楚国,后来楚平王一个不高兴就把郧公的父亲给杀了,反正郧公实力太弱,又不能拿他怎么样。
郧公一琢磨,这仇估计没法报了,那就算了吧。
 
没想到后来伍子胥带着吴国军队打进楚国国都,当时楚平王已经死了,在位的是他的儿子楚昭王,楚昭王刚好逃到郧国避难。

郧公的弟弟就说:“当年,楚平王杀了我们的父亲,我们现在杀死他的儿子,不也很公道吗?”
这种报仇就属于机会主义,能报就报,不能报就算了。结果郧公担心弟弟一时冲动为父报仇,竟然和楚昭王一块逃走了。
 
同样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会不会报、能不能报还真说不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同样,有了郧公做对比,才突出了伍子胥报仇的难度之大和轰轰烈烈。


伍子胥强忍住不救父亲的愧疚,才保住了一条命,但人家郧公好歹有个小小的地盘,都不敢把楚王怎么样,他现在只剩下孤零零一个人,怎样才能完成复仇呢?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继续为大家揭秘哦~


👇👇👇


历史书上「义和团运动」骗局的真相,竟然是这样的
唱出《诗经》的美 |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宋襄公打仗“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才是真正的贵族精神!
王之涣写的诗不多,为什么偏偏《登鹳雀楼》出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