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河鲜鳑鲏鱼

 午后骄阳 2020-11-19

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塘密布。水乡多水产,在江南小镇的小餐馆用餐,经常可以吃到一种称之为“鳑鲏鱼”的小鱼,长不足两寸,与“穿条鱼”相似。据餐馆小老板说,鳑鲏鱼苦涩,只能油炸后糖渍,掩盖它的苦涩味,《清稗类钞·饮食·爆鱼》中说:“亦有以旁皮鱼为之者,则整而不碎,松脆鲜香,骨肉混和,亦甚美”。现在的大城市很少有机会吃到鳑鲏鱼,更见不到它的活体,人们对它的认知有限,许多人不知道何为鳑鲏鱼,当然,鳑鲏鱼的写法五花八门,有写做旁边鱼、旁皮鱼、蚌边鱼、蚌皮鱼等,只要读音相近就可以了。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郭璞所谓妾鱼、婢鱼,崔豹所谓青衣鱼,世俗所谓鳑鲏鲫。似鲫而小,且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一前二后,若婢妾然,故名。”古人注意到,鳑鲏鱼往往“三鱼为群”,好像古代中国社会许多家庭的“一妻二妾”,所以被叫做妾鱼、婢鱼。有意思。

明代的冯梦龙是一位大学问家,他的《山歌》收录了大量的江南山歌俚语。其中一首记录渔民生活的《渔船妇大生人相骂》中说:“我勿像你搭吊鳑鲏个妹子,能介弗收管个两脚蚌,也勿像你搭黄鲿(鱼)嘴家婆能介齆臭”。这是吴语,许多人可能看不懂,“吊”相当于“吊膀子”,就是勾搭异性的意思,河蚌不会行走,体内有两根吸管,吸入河水,将水过滤后,留下的微生物就成了食物,两根吸管像两条腿,所以被叫做“两脚蚌”,这是渔民之间的对话,意思是:我不像你会吊鳑鲏鱼膀子的妹妹,管不住自己的老公“两脚蚌”,也不像你的家主婆那样,有一张像黄鲿鱼一样的又臭又硬的臭嘴。

按现代科学的解释,鳑鲏鱼与河蚌形成“共生”关系,生殖期间,鳑鲏鱼成对成群游弋在河蚌较多的水域,雌鱼会发育成产卵器或产卵管,将卵产于河蚌的鳃瓣间,雄鱼则在河蚌的周围排放精子,精子经河蚌的吸管吸入河蚌的体内,完成受精。同时,河蚌的幼体会附着在发育中的幼鳑鲏鱼的鳃上,约一个多月,孵化后的鳑鲏鱼幼鱼游离它的“宿主”,把河蚌的幼体带离河蚌,到更远的地方生活、成长。看来,生活在江河湖泊中的船民已经知道鳑鲏鱼与河蚌之间的关系,不过,渔民不是科学家,不知道这是鳑鲏鱼与河蚌的共生关系,还以为它们是在不道德的“轧姘头”“通奸”。我想,鳑鲏鱼最初的名字应该是“蚌屄鱼”,也就是河蚌的“姘头”的意思,“蚌屄鱼”的文字和发声太下贱,根据“俗字雅写”的规则,被写做“鳑鲏鱼”。

鳑鲏鱼是很小的鱼,经济价值不高,现在许多河鱼主要以人工繁殖和养殖,没听说有人养殖鳑鲏鱼的,所以,餐桌上吃到的鳑鲏鱼反而是为数不多的野生鱼类。但是,鳑鲏鱼在生态上、景观上的贡献不小,为清洁水质、生态平衡,功莫大焉,真的希望人们不要、捕捞、食用鳑鲏鱼。

薛理勇

1947年9月出生于上海。1981年大学毕业后即入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参加筹建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从事上海历史,中华文化风俗历史研究。现任上海市规划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委员等。已经出版的著作有《外滩的历史与建筑》、《上海租界史话》、《上海洋场》、“薛理勇说老上海丛书”等约六十余本;主编《上海文化源流词典》《上海掌故大词典》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