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凌散文:仇恨,只是一颗种子

 亚凌的文字作坊 2020-11-19

今天这篇应该是以后几天里最后一次更新,下面是我开始参加“渭南市优秀教师宣讲团”的具体安排。你是教师的话,或许在你的县城,我们将会相遇。

这是四月二号在渭南的一场讲座。下来将正儿八经一直奔波,下次公众号,只能在四月三号早推送了。

【张亚凌,教师,《读者》等签约作家,《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数十篇美文被选作中考阅读文或各种考试阅读文,收录进寒、暑假作业、地方语文精英教材及多种课程辅导资料。出版散文集三部,《回眸·凝望》一书获第二届杜鹏程散文优秀奖,《时光深处的柔软》入围“第三届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仇恨,其实只是一颗种子,究竟能长出什么,就看在怎样的心境下发芽了。

仇恨,只是一颗种子

文  ‖  张亚凌

仇恨,其实只是一颗种子,究竟能长出什么,就看在怎样的心境下发芽了。

儿时的记忆里,菊花婶似乎一点都不疼爱自己的儿子,喊他的名字时咬牙切齿,满脸愤恨,动辄就在门口喊着儿子的名儿破口大骂。

吃饭时间到了,要是儿子没及时回家,她就会站在门口如河东狮吼:长——春——,你个熊,你以为自家是有人生没人养的野种呀……

年幼的我曾不解地问过母亲,菊花婶子咋那样骂她娃。母亲摇着头,叹了口气说道,那哪是骂她儿子,是骂长春哩。

我才知道,菊花婶子是从后巷改嫁到我们前巷的,她给儿子取的是第一个丈夫的名字——长春。

在菊花婶子心里,仇恨一直如烈火般焚烧着自己,长出的自然是荆棘,刺痛着自己,也伤害了最亲的人。

多年后,我很心痛地将这样的事情说给同事时,她给了我说了自己二姨的事。

同事二姨是77年前半年结的婚,丈夫是78年春上的大学,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两年后,就跟她离婚了。

同事说她二姨心里一直憋着一股劲,知道先前的丈夫是嫌弃自己没文化才离婚的。再婚后的二姨生了俩女儿,对女儿的学习抓得特别紧,要求也特别严。女儿们也很争气,总是全年级一二名。

同事慨叹说,三十多年前,乡下人的观念还很保守,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很严重,供女孩上高中的都不多。我二姨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可就是不让女儿辍学,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上大学。现在好了,她冬天去深圳,夏天去大连,偶尔才回老家呆几天,日子过得可舒心了。

我听得出了同事话语里的欣慰。

在同事二姨的心里,仇恨是发酵剂,催生的是文化之花,日子也便芳香四溢。

——仇恨只是一颗种子,可以成刺,也可以开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