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号外:儿子笃行让我落泪的一篇随笔

 亚凌的文字作坊 2020-11-19

 跟作家高研班的同学徐伊丽(撇开“陕西先行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不谈,仅仅她唤醒了沉睡的“秦直道”这一点,都值得我们仰视)谈到她儿子,说到我儿子,潸然泪下。

今天就搜篇儿子笃行上初一时写的随笔,我每看一次就愧疚许久、以致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王笃行,1998年“世界读书日”出生,目前就读于中央财经大学。

我 的 孤 独

 ‖ 王笃行(初一)

 常常忆及那伴我至今的孤独,它应该滋生在我还尚且年幼的日子里,总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一直不曾离我而去。

 妈是教师,记忆里老带毕业班。难得的礼拜天,学校却总是组织毕业班补课。她没有时间照顾我,又放心不下,于是便让我呆在书店里看书。每天一块钱,她想用文字来打退我的孤独。

 但,似乎并不见效。偌大的书店,确实有很多很多的书,只是我没有她期盼中的那么高的情趣,——可以一个人在书店里放飞自己的想象。我还小,三四岁的样子,我需要的是和同龄孩子一起玩,无论捉迷藏亦或是丢沙包,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而不是木然地看一排又一排的书脊。

 我常常是费尽全力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抽出一本书,坐下,翻阅。不知过了多久,但我知道我累了,或是厌了倦了。可天色尚早,我是傍晚才能回家的。通常,妈会给我准备好面包、水,从早晨到傍晚,我只能一直呆在书店的。

 于是,我换了一本又一本的书看,眼前看书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终于,书店快关门了,妈也来接我了。我会激动地扑上去喊一声“妈——”,因为我一天都没有说话,那个“妈”,是我那一天说出的第一个字。

 现在想来,妈那时或许是为了让我摆脱一个人在家的不安全与孤独,热衷于读书的她能想到的必然是去书店看书。可是对于像我那样才上幼儿园的小孩子来说,一整天,真的是一整天啊,一言不发,换一本又一本的书,看时间送走一批又一批来看书的人,这,才是我最大的孤独!

 从小,我就把我的想法都封了起来,然后吸收书中别人的思想,却从不张口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这莫非就是如今的我为什么如此喜欢与朋友在一起的原因?

 ——惧怕孤独?

 妈总是对我说,人要学会孤独。她语重心长,并对我常去找朋友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是童年的阴影根深蒂固还是我真的不会独处?我只知道独处时,特别是干完了什么事情时,心里常会猛地一沉,深感孤独,却又不知从何而来。

 每每那时,我总会拿起一个布玩具,一个人扮演俩角色,说不同的腔调,便觉得心里又轻松了。这,是不是因为生活里常伴我的只有孤独?只是,它们又是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我一直在想。当我有事干时,便不会孤独,可是儿时在书店,明明有看不完的书,为什么还会孤独?或许是腻了,烦了,已无法再静心去读了,孤独便乘机注满了我的心。

 我知道这孤独无法摆脱,它随时会来,但我得学会尽可能地把它挡在心外,而不是创造一个虚拟的朋友来试图驱赶它。

 或许,多年后,我再回望今天,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慨叹:我那时是多么孤独啊!

【笃行,我的孩子,因为天天看着年幼的你,我发表了大量的家庭教育文章,被一些报刊誉为“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了留给你一个坚强前行的背影,我一直坚持写作,签约《读者》等多家杂志,成了《语文报》等专栏作家。没有你,就没有妈妈的今天,而作为你的妈妈,我却是如此不称职。真的很抱歉,我的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