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的音乐机构 鼓吹署专门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是有关卤簿和军乐的官署。梨园是唐玄宗在禁苑设立的音乐机构,以教习、演奏法曲为主。梨园乐工是从太常乐工中精选出来的,只有300多人,以演奏“丝竹之戏”为主。 民间俗乐 散乐就是百戏,其中包括杂戏、幻术、歌舞戏、滑稽表演、参军戏。它不同于教坊乐部所奏的宫廷之乐,在较大程度上概括了民间表演艺术的一切形式。隋唐时期散乐极为盛行,其规模之宏大,形式之多样,技艺之高超,达到了空前的水平。
宫廷燕乐 隋唐多部伎的内容丰富,无论是汉族乐舞还是外来乐舞,多数保留了原有的传统形式,具有浓郁的异国情调和乡土气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新的风格和民族音乐形式。十部伎中,清商伎是汉族民间音乐,燕乐是隋唐以来融会汉族和少数民族音乐创作出的新音乐,其余八部是当时西北地区或国外的音乐。 坐、立部伎是晚于多部伎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他们大多是融合了西域音乐和中原音乐的新风格,龟兹乐、西凉乐在其中占有较多的比重。各自表演特色有所不同。坐、立部伎共有14部乐舞,其中坐部伎6曲,立部伎8曲。在“安史之乱”后逐渐衰落。 著名的音乐家李宝常、李隆基、杨琼、李龟年更是为我们熟知。这些成就可以说是影响巨大,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编辑|锦年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