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域龟兹古国的乐舞被誉为“天宫飞来的歌舞”,影响至今

 史家之韵 2022-03-18

龟兹(qiū'cí),又称丘慈、丘兹等,意为“白色”,在今新疆库车,约公元前2世纪建国,是西汉时西域36国之一。其最盛时,辖境相当于今新疆轮台、库车、沙雅、拜城、阿克苏 、新和六县市。

龟兹在当时不仅是古代西域塔里木盆地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军事争夺要地。近代大学者季羡林这样说过: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惟一的交汇之处。

龟兹作为东西方文明汇集交流地,是西域文化的摇篮。在这里,多国度、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艺术的特殊环境下,造就形成了气质高亢奔放、个性魅力十足的龟兹文化。

龟兹乐舞就是把这种具有多元特征和多面融合的文化推到了至善至美的境界,后人称龟兹乐舞为——天宫飞来的歌舞。

龟兹音乐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受到人民尤其是王公贵族广泛的喜爱,成为很多朝代宫廷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元382年,前秦苻坚派遣骁骑将军吕光攻伐龟兹。战后,吕光从龟兹带回了许多乐舞艺人和乐器。在苻坚死后,吕光割据凉州建立后凉,他把这些艺人和西域的各种乐器,再和中原的艺人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支庞大的乐舞队伍。在他的亲自主持下,龟兹和中原的艺术家们把大量的龟兹乐曲改编,又和西凉地区的乐舞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西凉乐,又称秦汉乐。

此后的历朝历代,龟兹的音乐、舞蹈在宫廷时时出现,就连唐代最著名的《霓裳羽衣曲》中,也有龟兹音乐的元素。

唐代诗人李欣在其长诗《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的开头说“中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觱篥(bì lì)是一种乐器,汉代时已从龟兹传入中原。觱篥在唐代作为乐器十分流行。

还有李商隐在《龙池》中描写“羯鼓声高众乐停”,羯鼓也是龟兹乐的主要乐器,传入中原后,唐玄宗极为喜爱羯鼓,当时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就是以善打羯鼓和吹觱篥而名动天下的。

唐代诗人元稹在其诗句“胡音胡骑与胡装,五十年来兢纷泊。”描写的也是唐代西域文化在中原的广泛流行。

唐代有一个叫李慕的人,以吹一口好笛而闻名。有一次,他吹了一曲《凉州词》,刚一吹完,有个叫独孤生的听众就问他:“你吹的笛子真好听!声调中有龟兹韵味,你一定有龟兹的朋友吧?”李慕回答说:“你的辩音能力很强,我的师傅就是龟兹人。”

龟兹的舞蹈和音乐一样享有盛名,《新唐书-西域传》中记载:龟兹尚歌乐,当时闻名的龟兹乐舞有十多种。唐代著名的僧人唐玄奘在西行求经路上就曾亲自领略过龟兹的音乐与舞蹈。

艺术来自生活,龟兹舞蹈中的“乞寒舞”就很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西域每年的初冬季节,人们都希望天气寒冷多降雪水,来年的水源就会更足些,这个时候他们就举行“苏幕遮”大会,跳大型舞蹈,表演者头戴各种面具,装成鬼神、猛兽、武士等。当舞蹈进行到高潮时,就用皮囊盛水向四周观众泼洒。群众在此时情绪沸腾,难以抑制。

龟兹的这种“乞寒舞”传到中原后,再由中原传到缅甸、云南一带,后来演化为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