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佛教:观音竟然由男变女,受到统治者大力推崇

 深耕文化 2020-11-19

引言


佛教起源于印度,自汉朝白马寺建立佛教传入中原,并不断发展传播,到了唐代更是统治者的推崇。寺院经济与佛教中国化开始发展。
那么,为什么佛教在当时受到推崇呢?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到底如何呢?


唐代佛教兴盛的原因


值得可信的是佛教在东汉时期就已经传入我国,但是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被视为是96种道术之一,不是受到推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了玄学思想,到了南北朝时期发展空前才为大众所完全接纳。寺院经济相当发达。
在唐初统治者是实行崇道抑佛的政策,通过抬高道教的地位来抑制佛教的发展。同时,为了打压氏族地位,只通过借助道家的李耳和皇帝同姓来提高名望,这就使得佛道之争更加激烈。但还是抑制不住佛教进一步中国化。

唐代的道教文化也非常兴盛,译经也非常疯狂。因此佛教的一些经典还吸收了道教的思想在内。还从民间宗教和道教的一些方式来引导信徒来信仰佛教。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儒释道三教合一。

在当时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莫过于大法师玄奘。

当时“异类差舛,……,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两道,纷纭争论,凡数百年,率土怀疑,莫有决匠”

为了澄清疑窦,建立统一的佛教佛教学说,毅然向朝廷上奏,前往天竺。这次的行程显然是非常艰辛的,克服了各种艰难险阻。到达天竺之后,受到了当地的欢迎,回到大唐之后受到了热烈欢迎,唐太宗肯定了玄奘做出的贡献。

太宗之后,历代的各个皇帝都非常重视佛教,洛阳著名的龙门石窟就是李治为长孙皇后建造的。在高宗时,还有迎佛骨的事件,此后的历代皇帝崇迎佛骨更是疯狂。建造石窟更是比比皆是,武则天更是为此捐献了自己的脂粉钱来大力崇扬佛教。


唐代的佛教宗派林立


当时佛教宗派众多,可以说是百家争鸣。主要是有八大宗派。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净土宗、禅宗、真言宗、律宗。八宗也是各有特色。
天台宗又称法华宗。三论宗是隋唐时期安息国的吉藏所创立。以《法华经》为主,宣扬“一切皆空”、又称法性宗。但是只流行了一段时间。
法相宗又名相宗,源起于玄奘法师,教义以深解密经为依据,是直接修正佛教、践行佛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佛教最高学派。
禅宗以天又名佛心宗,竺摩诃迦叶是初祖,当时称为是“南能北秀”。北宗禅是宣扬渐悟,但是逐渐衰落了;南宗呢是主张顿悟,在唐朝后期逐渐兴起,受到了欢迎。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创始人是法藏。尊《华严经》为最高经典,发展出四界法、法界缘起、六相圆融的学说,表现事事无碍的理论。


唐代的佛教世俗化


在唐代,佛教进入了转型时期,开始向理型宗教向世俗化发展。像我们熟知的观世音菩萨,最早是男性的形象,为了满足女性的需求,在民间传说的渲染之下,就转变为我们现在见到的女性形象。
当时佛教的信众遍及各个社会阶层,在统治者的大力推崇下成为最主流的宗教流派。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的观念开始深入广大民众的心灵,人们普遍认为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能够给家人带来平安,寺庙成为了心灵的寄托之地。
到了中晚唐安史之乱之后,佛教更是成为了人们心灵的寄托。佛事活动更是丰富了起来,焚香念佛、斋戒静休等众多的佛事活动。而且逐渐与民间的祠祀开始融合。在一些民间的节日中还融入了有些关于佛教文化元素。
比如说是中元节、浴佛节等。不仅对上层阶级产生影响,对社会下层的生活方式、民风受到了深刻影响。
佛教的世俗化对唐代的女性婚姻家庭观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女性的择偶观念开始打破,在此之前都重视门第,而在佛教思想的影响之下,人们开始相信缘分,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
此外,当时的孝亲观也受到了影响。儒家是以物质奉养为主,而佛教是以精神奉养为主。而当时的佛教结合儒家的思想,将中国的孝亲观发扬光大。将烧香拜佛、超度等佛事活动。

在出土的敦煌文献《观无量寿经》就有唐代人撰写功德经为父母祈福的愿文。并且在当时非常流行,并且这些风俗一直影响到现在。

唐代佛教兴盛,到现在依然拥有许多信众。原始印度佛教开始慢慢的本土化,逐渐开始本土化。到了现在佛教的思想一直还影响的当代人,“佛系”更是现在的流行语。

时代在与时俱进,现在想进入寺院从事工作学历要求也是相当高了。许多的寺院更是与时俱进,开发自己的周边产品。佛教思想更是刻在我们的思想之中。

参考文献

1《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2《论佛教的世俗化对女性婚姻家庭观的影响》

3《观无量寿经》

作者

锦年,自由撰稿人,历史学爱好者,致力于研究历史。期望用历史垂训鉴戒,塑造集体记忆,鉴往知来。



编辑|锦年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