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偶戏:人才断代、事业不继,剧团严重缺岗,急需年轻人的加入

 深耕文化 2020-11-19
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对于木偶戏,中国大多数的年轻人,都没有过在现场观看的经历。
现在表演木偶戏的艺人,平均年龄都在40多岁,而且剧团人员严重缺岗。木偶戏人才断代,事业不继,急需新一代年轻人的加入和传承,否则将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的介绍木偶戏这项民间艺术,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了解到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为我们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
木偶戏表演形式
木偶戏就是用木偶代替人,来表演戏剧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古代木偶戏又被称之为傀儡戏。木偶戏在表演时,演员都是在幕后,一边操纵着木偶,一边演唱戏剧,同时还有锣鼓镲等配乐。
一个小小的木偶,在台上活灵活现,可以做出各种各种,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动作,木偶的头、手、脚、身如真人一般灵活,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的淋漓尽致,每每演至高潮部分,台下观众必是掌声如雷。
木偶戏的种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品类各异。木偶戏的种类也是不胜枚举,数不胜数。每一个地方的木偶戏都有自己独特的唱腔和木偶样式。因为木偶戏的主角就是木偶,所以分类大多也都是按照木偶样式来分,根据木偶的样式和操纵上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提线木偶、布袋木偶和杖头木偶这么三大类。
1、提线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又称之为悬丝木偶戏或悬丝傀儡戏,表演者在木偶上方提着线来操纵木偶,木偶的手、脚、肩、头都系有几乎看不着的细线。一般木偶身上的线有10多条细线,最多的木偶则有30多条。表演者通过细线的收和缩,来操纵木偶做出不同的动作。
木偶操纵者,通过几根细线,赋予木偶生命,通过提、挑、扭、拨、勾、抡、闪、摇等操纵方法,让木偶人表演出各式各样的动作,让观者们眼花缭乱、赞不绝口。
更有技艺高超者,一个人可以操作多个木偶,而且每个木偶做着不同的动作,这就考验到表演者的身体协调性了。提线木偶表演者,既要控制多个木偶来进行表演,又要演唱对应曲目,乃是一心多用,可见其表演难度。
2、布袋木偶戏
布袋木偶又被称之为掌中木偶戏或指花戏,表演者把木偶套在手上,通过指头来操纵木偶。相比于其他木偶戏来说,布袋木偶戏的体积要小的多,通常只有20cm大小。
因为布袋木偶戏相对较小,所以操作起来也要比其他木偶戏要灵活的多,动作上也要快的多。在表演武打动作时,速度快、架势多,可腾空、跳跃、飞檐、走壁,动作即夸张又真实,台下观众无不直呼过瘾。

布袋木偶戏通常也需要表演者双手同时表演,两个手分别操纵不同的木偶,做不同的动作,所以也需要一心多用,练习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因为布偶戏小巧玲珑,所以更受小朋友们的喜爱,布袋木偶制作上成本偏低,所以好多小孩也把它买来当玩具玩。
3、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也称之为杖头傀儡戏,表演者在木偶下方举着木偶进行表演,所以杖头木偶又被称之为举偶。因为杖头木偶要举着来表演,所以为了减轻重量,杖头木偶内部中空,造型简单,木偶肩部和后颈部有板状支撑,以架起木偶的衣服。
杖头木偶的眼睛、嘴巴、手臂都是可以活动的,表演者用木杖和连接在木偶上的竹竿来操纵木偶。木偶内部设置了好多机关,都是用杆来作为传导,因为杆传导比线要直接的多,所以人偶在表演动作时,也要灵活的多,最擅长做甩须抖髯、耍帽翅等高难度动作。
木偶戏的起源
木偶戏源于汉代,兴于唐宋,《后汉书·五行志》中就曾有制作傀儡的记载。北齐时期,已经有了简单的木偶着装表演的艺术形式,唐朝时期,木偶戏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提线、布袋、杖头这三种木偶,皆成登台表演之作。
关于木偶戏还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大军所围,在长达一个多月的围城中,刘邦粮草殆尽,官兵饿死无数。这时候,突然有谋士上来献计,称围城大将乃是好色之徒,经常干一些寻花问柳的勾当。

于是刘邦便命人用木头做了许多人偶,穿上漂亮的衣服,伪装成美女。木偶身上都绑了细线,士兵们用线控制木偶四处走动且手舞足蹈。

围城大将的妻子也在城外驻兵,准备与丈夫一起攻进城内,但看到城内美女如云,又开始担心丈夫会在攻破城池之后,选美纳妾,于是便下令撤军。就这样,汉高祖刘邦解了围城之困。
汉高祖刘邦在登基之后,还特赐木偶贵妃的称号。在当时,戏子们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唯有傀儡戏的艺人地位最高,被人们称之为先生,而且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木偶戏的现代化
木偶戏同人戏一样,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根据不同的剧目,制作与之对应的木偶。在之前,木偶的制作都是非常传统的,每一个木偶必须经过三雕七画才能成形,而现在逐渐的工业化,制作难度比之前低了很多,造型和色彩上也丰富了许多。
木偶戏的传统剧目有《大闹天宫》、《嫦娥奔月》、《武王伐纣》、《七国争雄》等历史神话题材,后来又增加了《英雄小八路》、《东海哨兵》、《庆丰收》等现代题材,除此之外还有《馋猫》、《马兰花》等儿童剧。
在过去,表演木偶戏一般都是露天剧场,现在逐渐转为室内剧场。在老传统的基础上,现代木偶戏又增加了光、电、声等现代元素,比过去更具看点。
木偶戏的传承
木偶戏是中华民族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艺术,曾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然而,木偶戏发展至今却逐渐走向没落。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人们的审美逐渐产生变化,喜欢木偶戏人群迅速萎缩。
与其他行业相比,木偶戏班的经济效益差的出奇,民间班社生存艰难,多数艺人都选择弃戏从工。逐渐的也就没有人愿意再入这一行,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一个没有前途的行当。
现在那些木偶戏的老艺人们正在逐渐老去,又没有新生代的年轻人加入,木偶戏的传承也就实现了断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
还好国家非常支持木偶戏的传承,号召全国人民关注木偶戏的现状,并且在全国各地搭建表演场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并参与到我们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去。

希望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关注我们伟大的中国文化,为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尽自己的一份绵薄微力。


-作者-

老黑,自由撰稿人,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