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典藏】一篇没有发表的文章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黄家峁上的守望者

——记恩施高中韩伟老师

“韩老师,你的汇款单!”我在恩施高中收发室见到韩伟老师时,收发员小黄正拿起一张汇款单向他招手。

“对不起,我刚才在上课,你们打电话我知道但不能接,接了是要扣钱的哟”,他不好意思地浅浅一笑,悦耳的男中音飘进了我的耳朵

趁他们对话时,我开始打量眼前的韩老师。瘦瘦高高的身板,一米八的大个,外戴一副金边眼镜,脸上始终洋溢着宽厚的笑容,但一双平静的眼睛里却看得出岁月的坚守与深沉。

韩老师在黄家峁上坚守了20多年,他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于是,我开门见山地说:“以前对你了解不多,希望能在今天静心地和你聊一聊。”

 

1

“高考专家”

韩伟老师所带的964班的同学给他送了一个雅号,“高考专家”。

这个号还得从98年的高考语文题目说起,当年高考语文题目中有一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辨析题目,而关于这个题目,韩老师在98年4月的课堂评讲时就说过,“要是我是高考命题的老师,我一定会拿这个材料出题的”,为此,他用了两个课时,从立意、构思、语法等各方面分析材料。这一次考下来,同学们都说韩老师神了。

更神的事情还在后面。

2004年,湖北卷的诗歌鉴赏《次北固湾》与他此前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的一个题基本一致。

2005年,高考湖北卷默写题是写关于月亮的内容,与他发表于《考试报》2003年第5期的《明月皎皎皆关情》内容一致。

2007年,“《琵琶行》测试题”中对比阅读白居易《惜牡丹花》和苏轼《海棠》与当年重庆卷诗歌鉴赏题一致;2007年,“《游褒禅山记》一课一练”中《葛溪驿》鉴赏与当年四川卷一致;2007年在《考试报》发表的“林冲在狱中”试题,与当年全国卷Ⅱ阅读部分选题完全一样。

  

2008年4月17日,《恩施晚报》发表了他的《语文冲刺复习的几点建议》,他提出的注重“忠孝雅诚”与湖北卷08年作文“举手投足之间”的“雅”(举止文明得体)一致(文中“作文方向”建议的原话为:“雅”为语言及行为举止的得体高雅,也是现代青年所缺失的,应予关注),同时,他于2004年第25期《考试报》中发表的《比喻:情感和认识的反映》谈鲁迅关于坟场的比喻,与2008年湖北卷20题考查的内容完全一致。

2008年10月为高三09毕业班所命制的试题中,准确命中09年高考湖北卷文言文试题(《孟德传》),该试题还发表于《学生新报》和《高中生学习》。另外,在《中学生学习报》《学生新报》发表的文章、试题中,准确命中09全国卷Ι作文题(关于小兔子学游泳的寓言),也曾写过一篇博文《短板效应与发挥特长》;福建卷文言文题(《张自新传》),博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命中09江西卷高考作文题(圆明园兽首拍卖的议论文)。

其实这些成绩的取得,并非是靠猜题押宝就能取得的,而是源于韩老师浓厚的教学功底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2

“教学能手”

韩老师的课上得有意思,有趣味。寓教于乐,因材施教。

讲诗文,酣畅淋漓;道文言,说古论今;声音抑扬顿挫,形式变化万千。或辩论、或访谈,或投影,或演讲。不拘于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听课成为享受。

08年教师节,06级(11)班的汪春阳送给他一个小小的日记本,上面写满了学生对他的肯定,“我一想起您,脑子里就闪现出一个人在对着大家滔滔不绝地‘侃’的情景。您简直就是‘神侃手’,可不是砍头的,而是侃掉了我们心中的惰性。……高三一年充满艰辛,但我相信,一切的困难都会被我们克服,也会被您‘侃’掉。”

冉金蓉说:“您总是爱笑,给我们留下温和的一面;也在不停地鼓励我们努力拼搏,我们会做到的,相信我们!”

程金京说:“我觉得您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您说的最多的就是‘好玩儿’。您总是给课堂带来欢笑,总能带给人好心情。我们虽然只有一年相处,但我们会一直珍惜这段时间。”

善于与学生交往的韩老师被学生称为“麦尔”先生,这也成了他的网名。

 

“麦尔”是2001年毕业的98(4)班学生送给他的绰号。他在博文《麦尔简介》中说,鄙姓韩,学生因学过《最后一课》,经姓氏与职业之联想,将某称为“韩麦尔先生”。某闻之不怒反喜,因其人“总算是个爱国者”,便欣然受之,以致学生当面呼之也坦然而应。首次用QQ申请网名即是“麦尔”,呵呵,算是字;更因鄙人身高而头小,有学生呼为“小头爸爸”者,白得数十上百不需尽义务之儿女,呵呵,感觉不错,算是号吧。

 

该班的大量周记他都输入电脑至今保存着,时常拿出来看看作为纪念。黄晶晶同学更是在高考完毕后将自己三年来所写的周记打印出来送给了他,虽为薄薄一册,却是十分珍贵的礼物。

还有段磊同学,从一名自费生到高考时上了重点,再到北大研究生,现在在日本东京大学留学,每次回恩施都不忘来看看他。

刘开军同学,当年曾受庄普之老人资助,工作后略有积蓄,就有了要回报社会的想法,让他觉得当年教育他懂得感恩没有浪费感情。

韩伟86年初到恩高教书时,接手高二85(3)班,这个班令他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叫学生以自己为对象写一篇记叙文。后来在88年考上清华大学的董希彦(恩施高中原教导主任董先绪的小女儿,现居美国华盛顿)曾有《给韩老师画像》一文(收入语文特级教师孙光耀的《耕耘集》一书)记录了学生对他最初的良好印象——“一个谦和热情的青年教师”。

 

教室内外都是课堂,修为在积累与思索,在于勤学与坚持,在内功与外化上都不懈地努力,回报则是高考的红榜。

1988年,他担任班主任及语文教师的85(2)班当年高考全班51人仅3人落榜,语文及格人数达26人,沈荣以97分获语文单科全州第一。为当年学校上省线96人、创历史新高作出了积极贡献。

1998年起,他担任98(4)班(文科)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该班公费生仅23人,他和其他科任老师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该班2001年高考上重点线22人,本科45人,远超学校指标,为学校当年重点达到225人、本科550人,创历史新高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恩施州当年三项文科单科第一——语文(向丁丁140)、数学(周华敏147)、英语(谈媛138)——均出自他所带的98(4)班,语文人均110多分。

1998年上半年,任高三文科95(1)班、理科95(3)班语文教师,当年高考,95(1)班63人,及格59人,优分4人。其中刘江以130分获全州文科语文第一名。

韩伟老师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乐趣,是一种寻找与发现金矿的过程。他乐为人师,把热情铺洒在课堂内外。

3

“教研高手”

在教学上是精耕,在教研上则是细作。

韩伟早在华师读书时就是学校的优秀学生,他读书细而实,严谨而认真,注重学习和创新,善采众长,又成一家之言,“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当年的本科班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博导戴建业教授评价说。

 

工作后,他在教学之余,注重教学研究,积极钻研教材和高考,善于总结经验,在论文写作和发表上取得突出成绩。

自99年评上高级教师后,截至2009年10月底,他在省级以上专业杂志、报纸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179篇,试卷试题40余套。

课堂教学类:《一问一答见性情》《宝玉挨打:众人心态尽现》《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多方对比,展开冲突》《猿鸣三声声声异》《明月皎皎皆关情》等100余篇。

高考备考类:《文学作品阅读解题四原则》《异形词考查应该规范》《如何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题》等30余篇。

作文教学类:《审题准确,举例得当》《话题作文要符合题意》《巧借课文成佳构》等20余篇。

多媒体教学类:《说说语文课件的基本分类和侧重点》《文学作品课件的审美制作》《说说PowerPoint中音乐效果的设置》等10篇。

教育类:《干嘛要有高考》《读书累还是不累?》等4篇。

同时,多篇论文曾获得全国中语会等国家级一二三等奖。《一问一答见性情》《教育信息化是……》获恩施州社科优秀成果奖。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冬天之美》(Flash)《林黛玉进贾府》(PowerPoint)《荷塘月色》(Authorware)等获得全国中语会、恩施州教育局奖励。

近年来,指导学生周记和作文写作中有10余位学生20余篇习作发表于省级以上专业教学报纸杂志上。如《心情函数》《自强不息》《忙中何妨有余闲》等。

在“中国教师报”网站上的个人教育教学博客“一叶飘然烟雨中”( http://www./bbs/boke.asp?hamile.index.html) 2007年入选《中国教师报》优秀教育博客,获湖北省优秀教育博客二等奖。

在“中华语文网”(语文报社)上的同名教育博客(http://hanwei.blog./index.html)获得2008年度“中华语文网十大教师博客”荣誉,自己获得2009年“博客之星”和9月“最佳写手”。

 

2002年12月,自制Authorware课件《荷塘月色》荣获恩施州教育局“恩施州首届中学CAI课件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应恩施州教育局邀请,演示该课件讲授公开课一节。在全州多媒体教学中起到教学示范作用,得到同行专家的一致好评。

他的这些教研成果的撰写一般都是利用课间、晚间等业余时间所完成,在白天他的心思都在教室和学生身上,一般构思在脑袋里,但成文一般在夜间十一点以后。

他是一个勤学的人,图书馆管理员刘斌同志说,从图书馆借书的单子来看,他每个星期都要来图书馆借一大摞书,下一个星期又要来还一大摞书。他一个人的借书单有很厚一叠。他看书快又杂,天文地理,科技文学,诗词歌赋都有涉猎。看书上他既是杂家,又是专家,还是快手。

他订的杂志多,每年他都要订四五百元的杂志和报纸。除了报杂,他在网络与电视等媒体上也十分用心。他的视野开阔源自于广泛的阅读和思考。除了看,他还特别善于向同事学习。

高级教师张祥进说起韩老师,忍不住称赞他“是我在恩高这十七年中所看到的最好学的人也是最会学的人之一,他能从细微之处,从别人遗弃的废矿中找到金子,这是一种直觉般的神奇能力。”

 

4

“快乐玩手”

如果你以为韩老师是个老夫子,那你就错了。

“他可是真正的玩家。而且是一个高明的玩家,他玩什么都可以玩出花样来,玩得出水平,玩得出成绩,你不得不佩服他。”这是2007级(1)班阳光班班主任、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长向太平对他的评价。

 

他的排球厉害,在当年华师读书时,就是学校男子排球队的副攻手。篮球是学校教师队的绝对主力,无论与兄弟年级组打,还是与学生比赛,赢得冠军的时候多,获得亚军的时候少。

“篮球场上很多人都被他盖过帽子。他投篮还是左手,而且十投九准。”被称为恩高篮球场上“快乐老小孩”的语文组老前辈廖胜月(廖老师当过民兵连长,力大过人,打篮球在恩高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如今56岁了,每个星期还要上球场活动筋骨,还一搞一个全场)老师对韩老师的评价。

 

玩电脑,打游戏,写文章,做博客,搞摄影,乐旅游······每样上都有些了不起的响声。

别人玩电脑,多是上网看新闻,斗地主,他却喜欢探究。一探就探出些文字来,2000年时他的一篇《冬天之美》的课件被北京一知名学会和教育信息化网站评为一等奖,获得了一个免费北京游的机会,还有一个爱国者64MU盘。

他的博客在恩施高中教师博客圈中是很有名的,在新浪网、在中华语文网、中国教师博客网上都很有名气,一般是以麦尔或一叶飘然烟雨中(这个网名倒是为了与他的恩高博友“半是风雨半是晴”PK而为)为网名。上面或是文字或是花草,或是游玩,或是摄影,但最多的却是关于教研的内容,有对课文进行讲评的,也有对高考进行预测的,文字清新,论点新颖,论据翔实,非一般小家所为。

他喜欢养花,更喜欢摄影。常怀一颗童心,把相机随时放在身上。碰到有兴趣的花草,自然不会放过。他的微距摄影在恩高的摄影发烧友中是挺有名的。他拿着千把元的傻瓜相机拍出照片的效果和构图有的可以跟专业的相比。

 

他与一帮好友去凤凰,到重庆,游山玩水,陶冶性情。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能找到乐子和有趣的地方。还把游历的经过写入博客。他拍的凤凰沱江上的小舟,腾龙洞的飞瀑,大峡谷的流泉,景阳河上的浪花,看似随意,实则有心。

他总是很用心地去做事,有时会迷进去。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

其实他是淡泊的,但他又是深沉的。他是睿智的,又是从容的。说起他获得的那些荣誉,他仿佛是说别人的事情。

他于2000~2007年连续8年在年终业绩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州人事局)。

2003年5月被湖北省教育科研领导小组评为“湖北省2001~2002年度教育科研100佳个人”。

2003年12月被恩施自治州教育总工会表彰为恩施自治州“师德师风先进个人”。

韩伟老师说,他是有机会离开的恩高,至少在他评上高级教师的99年,在儿子考上华中科技大学的2009年,他都可以走,而且别人给他开出的条件都相当的优厚。但他留下来了,这原于他的信念。

 

热爱

在我看来,要做好一件事首先需要热爱,就是把这件事当做一种好玩的事情,而不把它作为负担。

我们教学生时,常看见有些学生读书时候愁眉苦脸,而打球时候却能作出极为漂亮的招牌动作。问其原因,不外乎是他(她)不喜欢某门功课,毫无热情,像是帮家长读书(要我练);而对某个篮球动作极为热爱,觉得好玩,于是反复练习(我要练),一点也不觉得苦累,终于练到家了。可见,成败与否,与热爱(是否觉得好玩)关系密切。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工作有了真正的热情(觉得好玩),才会自觉努力,踏实做好该做的事,而不是把它看作生活的负担和累赘。

高中教学特别辛苦。不过换个角度,如果不把它简单看作一种职业,养家活口的手段,而是看作一件好玩的事,不就能缓解工作的压力,收获很多乐趣吗?

我有种随遇而安、安下心来随处打量的习性,所以常感到教书好玩:一直和年轻人在一起,能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好玩;他们不懂我教会了他们,好玩;我不懂的,他们启发我逼迫我弄懂,好玩;和高中生一起打球,不像是欺负小孩子,好玩……这样好玩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叫人不热爱都不行。而且,因为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很好玩的课程,自己也就在好玩的心理引导下沉下心来研读课本,关注高考,这样不断获得了一些感悟,再将这些感悟和自己的认识敷衍成文,本着好玩的心理大胆投稿,慢慢地便有了170余篇文章,也有幸蒙到几个高考试题。

当然,除教学之外,电脑也很好玩,本着游戏是玩,聊天是玩,浏览网页是玩,做课件、写文章也是玩的原则,在朋友帮助和指导下,我从电脑文盲开始,学会了做课件,电脑软硬件知识也算过得去了。加上无知者无畏,便将自己做课件和学电脑中遇到的、解决的问题归纳出来(目的简单,就是怕忘记方法了,好玩),居然发表了10篇电脑方面的文章。

 

责任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工作上需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一种良好的心态。

我的心态属于随遇而安型,既然教书了,那就好好教,怎么也得对得起良心对得起工资,更不能欺骗学生(有高考摆在那儿,也欺骗不了),马虎从事。

当然,我还有所信奉。生而为人而不是其他动物(甚至非生物),应该感谢上天的恩德,因而也就不要辜负“人”这个顶天立地的大字。为人总要做点什么,不能像动物只为了活着而无声无息悄然而逝。

我信奉的是孔子的“生无所息”(就是所谓“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意思吧),我们常教育学生无论成绩好坏都要努力,因此自己也没有理由混着。这也是我的动力之一。

 

淡泊

努力了没有回报怎么办?由于我是随遇而安的性格,算是看得开的人,因此并不以“有为”“无为”为意,而愿意在“无所息”中尽其所能(何况本来就很好玩啊)。

换言之,就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教书也好,写文章也罢,自己觉得这样的生活过得舒服就行,并不是借此获得这之外的物质或精神的东西。因此,他人的臧否都不怎么放在心上。外在的好东西(如名或利),得到了固然很好;但若是没有得到,那只是你自己没有在这方面去努力追求,须怪不得别人。

赞扬也罢,鼓励也罢,厌恶也罢,冷漠也罢,它们都不是从我内心产生的,是外在环境试图强加给我的,我又何必在乎呢?

 

坚韧

有了上面几点,我觉得坚持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只是很多人常在外在环境的左右下放弃了坚持,缺少了韧性,我以为单从自己这方面看,就因为做事时总考虑别人会怎么看,社会会怎么评价,而忘记了这些行为常常出自自己内在的要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去做事情,只是为了完善自己,并不是为了外界的承认。懂得了热闹和寂寞都是生活的常态,哪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寂寞,或遭人冷淡呢?相反,在寂寞之中,没有人来干扰你,你便可以全心全意地做自己,时间越长越能做出更多的事情来,这未尝不是一段自我完善的大好时机。

积少成多,聚沙为塔,任何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耐得住寂寞,管得住自己,或许会在某个时刻,得到一些收获吧。所谓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准备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在于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于不断地探索,在于内心永远的坚韧。

不知不觉中我听韩老师的故事用去了3个小时,来时的太阳是高挂在恩教学楼的榆树上的,而走的时候只剩下了影子。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一个快乐的同事,一个有趣的老师。

 

(教务处田建国于2009年11月16日采写,收心斋彭志友于2017年11月9日编辑,收录于此,以为纪念)

【韩伟老师系列推送】:

麦尔遗言与诗文纪念

梦魇——廖胜月悼麦尔文

永远的怀念:追忆韩麦尔先生

韩麦尔的最后一课与生命质量

一叶飘然烟雨中——痛悼麦尔

来世再做兄弟:追记韩伟成长经历

沉痛悼念灵魂教育者韩伟:永远的麦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