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瞄准新高考,恩高语文组阅读教学新思路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01

新时代,新高考

在倡导整本书阅读、注重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新时代,阅读与写作能力不仅是高考的重中之重,更是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是,阅读与写作教学却一直是常规语文教学的短板,尤其是在现行的考试体制下,急功近利的写作教学根本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写作时往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如何走出困境?恩高语文组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源头有活水,沟渠自长清近年来恩高语文组在探索阅读与写作关系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达成了基本共识取得了教学实效。

02

新理念,新举措

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恩施高中语文组建立了一个阅读资源库高一侧重文学文字性的阅读内容,高二侧重思想学术性的内容,高三侧重艺术鉴赏性的内容。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举措:

第一,阅读内容的选择与把握。除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指定的必读篇目之外,根据恩高学生积累实际,选择有价值的必读内容,如名著,时文时评,优秀的影视专题栏目例如《朗读者》逐渐形成一个可随时调用酌情增删的阅读资源库。


第二,阅读时间的安排与设置。根据高中教学要求和恩高管理实际统筹合理安排早读时间,自习时间,课堂时间,节假日,形成一个长期依循的阅读时间进程表。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阅读教学不仅在语文老师中形成共识,而且引起全校教师的重视,阅读时间不仅有了充足的保证,而且布局趋向合理。

第三,阅读内容的探讨与设定。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身心认知发展的规律,各个学段阅读什么内容最有效,完成各个单元教学时配套安排什么阅读内容最有效,是老师们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就会脱离高中教学实际,最终劳而无功。从近三年的研究及实践看,学校基本形成了“阶段侧重,配套合理,增删有度,与时俱进”的阅读教学新常态。

第四,阅读教学效果的落实与检测。阅读教学效果难以把控,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督促检测制度,阅读教学容易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应有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恩高语文组老师们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力求让学生读有所得,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第五,阅读效果的转化与评价。阅读的目的,既是为提高学生精神内涵,文化底蕴,更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近年来老师鼓励学生将阅读中积累的素材转化为写作的兴趣及写作的能力,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

03

心探索,结硕果

      师生用心探索,终于取得丰硕成果。这种成果,既有认识的提高,也有氛围的塑造,更有成果的展示。

1. 我们恩高语文组认为,提高了对阅读与写作内在规律的认知。

一方面,良好的阅读可以丰富人生阅历提升思想境界。阅读的本质是对另一种生活经历生命体验的了解,每一部优秀著作,无不是作者对自身生活经历、生命体验和人生认识的独特表达,它可能向我们展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画卷,熔铸着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也可能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认知和评价,对复杂人性的探求和对人类终极命运的思考。现在的高中生,生活环境相对安逸,人生阅历相对单一,借助有价值的阅读,可以让他们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学习表达技巧,可以让他们的眼光穿越到作品中的场景,从而开阔他们的眼界,可以让他们在与作者同喜怒共哀乐的过程中丰富情感,提高对人对事的独特感知力,可以让他们在感知伟大心灵时引发自己的思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境界。

另一方面,源有活水,沟渠自清。写作的本质是表达,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认识自我,感悟人生,了解社会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有真切的感受就有动人的文字,有丰富的思想就有灵动的表达,有深刻的认识就有精辟的言论,没有情感没有思想,教授再多的写作技巧也只能写出无病呻吟之作,堆砌再多的华丽辞藻也只不过是一些空洞苍白的文字垃圾。解决写作之难的问题,不从学生思想认知上去突破,无异于舍本逐末,缘木求鱼。

2. 我们恩高语文组认为,营造了学校重视阅读,热爱写作的良好风气。

处于武陵山区的恩施高中是湖北省属重点中学和省示范高中,近年来面临的最大压力是高考质量,而单一追求短期分数的提高则严重制约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升。所以,语文组在坚持寻求阅读与写作内在规律的同时,致力于把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并以最终的实际效果影响辐射到全校。目前,学校重视阅读不仅成为全体语文教师的共识,也基本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在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阅读时间有了保证。据调查统计,学校每周的两节语文晚自习已基本成为学生固定的阅读时间,近60%的老师在保证晚自习阅读的时间外,还能确保1——2节正课时间用于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而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时间尽量安排具体的阅读内容也已经成为常态。

二是阅读氛围有了改变。经过全体语文教师的努力,学生热爱阅读已经成为时尚,阅读经典著作已经成为习惯。阅读课堂不仅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堂而且也成为最安静的课堂,这样的课堂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管理者对语文阅读的顾虑。部分班级为保证阅读,在各自的教室建立了书橱,据统计,目前教室已建立专门书橱的班级有十多个据了解,学校在草拟计划,着力打造“书香校园”。

三是写作热情与写作技巧有了提高。写作是大多数高中学生的心病,问题主要源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学生的写作热情有了很大提高,自觉写周记已成常态,学校组织的各类征文竞赛参与面差不多提高40个百分点。学生愿意表达,渴望表达,并且以能写出优秀文章为荣。

3. 建立了动态管理的阅读资源库。

根据高中教育的要求和各阶段阅读的特点,语文组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阅读资源库,资源库书目以名著经典为主,网文时评为辅,其中经典名著相对固定,网文时评则动态变化。各个年级段又各有侧重。

4.形成了系列的竞赛文集,诞生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近年来语文组指导编辑的恩施高中学生作文集有《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专辑》(上架中国知网)《恩施高中校本阅读》《朝圣之路》(1/2/3/4《温暖三秋,魅力三节》等十余本。

教师论文有《让“议论”具有文学味》《人物形象的全面解读》《写身边事,讲身边理》《孩子们编不下去了》等数百篇。另外,在校学生张济航还出版了个人专著《晴空楼顶》,获得“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推介。

5.创办了阅读写作公众号平台《收心斋》《凝墨妙笔生》《武陵读书郎》《天地之春》等

在“互联网+”时代,为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引起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对阅读与写作的共同关注和重视,语文组彭志友老师于2016年8月8日申请创办了教育公众号平台《收心斋》,自《收心斋》创办以来,平台已累计推送文章600多篇,其中学生优秀作文数百篇,教师文章数百篇,家长文章数十虽然该公众号只关注教育写作,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关注人数已近万人,文章阅读量几乎每篇破千,单篇阅读量最高达到3万+,影响力越来越大。

此外,刘波涛老师最近申请的《凝墨妙笔生》,蔡军老师申请的《五陵读书郎》,张祥进申请的《天地之春》也累计推送学生优秀作文200多篇。

可以说,《收心斋》等公众号既是恩施教育与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外界了解恩施高中的重要窗口,它们已然成为关注教育的恩施人特别是恩高人的精神家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