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堂是学校的良心

 收心斋主人 2020-11-19

回忆

人间有味是恩高

在收心斋,各种写恩高如何牛X的文章已经很多了,但貌似还没有一篇专门写食堂的(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
 
食堂是学校的良心。值此恩高建校八十周年之际,我以“三年长四十斤”为代价为恩高食堂打五千字的call。
 
众所周知,恩施高中在各方面都堪称杰出,她的食堂更是在恩施乃至全湖北首屈一指,好吃到我还没见过哪个毕业之后不怀念里面的炸酱面/包子/豆皮的(如果有,请勇敢地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们1月28号北食堂门口见)。
 
然而,这一点常常被恩高的模仿者们所忽视。也许,许多中学领导都会觉得:食堂嘛,给学生吃的,卫生就行,要那么好吃干吗?我想说:这就是为啥没有第二个恩高的原因——总是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食堂是个啥?往大了说,那是培养祖国花朵的温室,是支撑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往小了说,那是每个学生每天的营养来源,是像我这种热爱学习的好青年(?)除了教室之外最愿意呆的地方。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对她的重视与否直接体现一个学校管理者的良心好坏
 
上大学之后,接触到天南海北的同学,在与他们的交流中,我发现了一个神奇的定理:各个高中的成绩好坏与他们的食堂水平呈正相关
 
就拿已经被某些人吹成圣地的衡水中学来说吧,我陆陆续续地采访了好几位衡中来的朋友,他们无一例外地告诉我:衡中食堂相当好吃,就是每天没时间去吃,太遗憾了
 
限于篇幅,仅给出其中一个的聊天记录,各位自行思考。

衡水

那么毋庸置疑,恩高的良心是大大的有
 
俩食堂,一南一北,总共四层(我对传说中的三楼教师食堂充满期待但从没上去过,what a shame),成为了每个恩高er心心念念的地方。里面几十上百种吃吃喝喝的,无时无刻不在勾引着我献上自己的饭卡
 
我发现两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高一高二的萌新们爱跑去南食堂吃,高三的老人们则钟爱北食堂一些;二楼一般女生多一些,一楼一般男生多一些
 
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南食堂二楼确实看起来花样更多,面包蛋糕啥花花绿绿奇奇怪怪的都有,而北食堂则更实在更家常一些。


终于,人到高三,看破红尘,懂得了返璞归真的道理(参见家长朋友们的微信名“平凡是真”“随遇而安”···),老司机们纷纷投身于北食堂的冲饭大军中,撒开自己年迈的步伐和学弟学妹们争一口热饭吃。
 
孟德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诚不我欺也。
 
同理,二楼的菜品比一楼要更丰富,所以女生们往往更偏爱二楼。
 
下面就两个食堂四个楼层谈谈我个人的经验感想,不当之处,欢迎指正。
 

|北食堂一层


该楼层是众多老司机的早餐首选地,但独具慧眼的我在高一时就已经发现了她的美。
 
问:恩高冲饭哪个队最长
 
答案有且仅有一个:北一的包子队
 
北一的包子,是流传已久的经典。皮薄肉多,价格公道,性价比MAX。一个肉包子只要五毛钱,放在外面你敢信?
 
据我多年吃包子的经验,北一的白面师傅人员似乎不太稳定,经常更换,所以每天北一的包子口味也就参差不齐,有时候一口下去肉多得溢出来,有时候那个皮厚到我恨不得拿个南一包子砸开它。但总体而言,还是当得起“皮薄肉多”这个荣誉称号的。

恩高包子

刚刚上桌

肉多皮薄


北一的油香,则是广大毕业生们曾经的红颜知己,现在的明日黄花。在当年,炸得外焦里嫩,浑身金光闪闪,尽管没肉,也是我在恩施吃过最好吃的油香。
 
此外,你们知道北一还有4.5元一顿的饭吗?天地良心!!一份米饭配三个菜还只要四块五,难道还不算穷苦大众的福音吗?!
 
就在最右边的窗口,阿姨的大勺就在你的指挥下舀菜,只要你眼神够尖手速够快,四块五就有三个荤菜!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不快去pick它?!

 
我曾经为了攒钱买皮肤(这是错误的!小孩子不要学!),靠着这个四块五的饭,达成了“一个月生活费三百块(包括小卖部的消费,并且一日三餐都没落下)”的历史性成就。虽然这个成就后来被一个老男人打破了,但依然是我攒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后,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北一的至尊王者——北一炸酱面/豆皮
 
坐标北一左边那几个窗口。想一想,早上,困顿乏力的你冲进食堂,见到那一满勺全是瘦肉末的肉酱热气腾腾地淋在白花花的面上,还有比这更感动的画面吗?
 
五块钱,换来对生活的信心,换来对高考的勇气!并且还可以加煎蛋热狗鱼排鸡柳,总有一款适合你!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炸酱常常有点咸,所以配一个包子食用风味更佳。我一般的早餐标配是:炸酱面+煮鸡蛋+俩包子,七块钱开启美好一天

炸酱面/豆皮

另外我发现,貌似理科大佬们都好这一口,我每次在炸酱面窗口前都能碰见如今已经在清北、当年都在15班的各位老司机,坐成一排,一边商业互吹,一边大快朵颐
 
难道是因为营养丰富的炸酱面有利于补充在数理化上挂掉的脑细胞?理科的同学们、文科刚考完数学的同学们,还不快去来一碗?!

爱吃炸酱面的

理科大佬们

(备注:杨宇龙应为清华)

|北食堂二层

 
北二的东西挺多,而且都好吃的要命。
 
我就不说早餐的豆浆、油条、肉丝、牛肉、红肠、鸡蛋以及臊子面了吧,就说中午下午的盖饭,花样就很丰富。什么番茄炒鸡蛋、韭菜炒鸡蛋、青菜、油麦菜、西兰花、红烧肉、回锅肉、千张炒肉的都是小意思,真正的快落是什么?
 
真正的快落是左手一个卤鸭腿子,右手一杯冰阔落,中间摆一盘有虾有排骨有大猪蹄子的饭,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给个年级第一都不换(这是错误的!我们还是要热爱学习,学习使我快落)!!

快餐窗口右边是白面窗口,有小笼包啊、馒头啊、发糕啊、烧饼啊啥的。烧饼注意挑刚出炉的那种,真是外焦里嫩,我一次要吃俩。
 
最右边是麻辣烫窗口,供应各类食材,饺子、馄饨、泡面都很不错。我曾经一度钟爱它是因为还可以自己加醋、辣椒、胡椒粉、酸萝卜,极大地满足了我。

|南食堂一层

 
南食堂一层,专注供应不挑食的孩子八十年。原因无他,量比较足。


中午的四块五的饭就很不错,懒得冲饭去北食堂的同学可以考虑尝试一下。
 
对了,差点忘说了,南一是高三爱学习的同学(以及懒得去冲饭的同学)的首选之地。因为离高三最近,所以经常有大佬飞奔而来,怀揣着俩包子馒头又飞奔回教室沉迷学习(没错我说的就是满伍哥,一个同样活在传说里的奇男子)。
 
因为学习而争分夺秒的孩子们,不要错过南一

|南食堂二层

 
南食堂二层,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虽然离高三近,但多的是高一高二的运动健儿们。
 
这里吹一波南二右边的拉面窗口!好吃!劲道!还是现煮的,一碗下肚全身都暖洋洋的。可能也正因为这样吧,队也特长,要不是南食堂本身场地有限,我估计比北一包子队有过之而无不及。赶时间并且腿短的同学们,还是别去了吧。

 
还要提一下的是,北食堂是到饭点了才有饭,南食堂则全天供应。我们班每次的体育课都是上午或者下午的最后一节,体育课总提前十分钟下,下了直接去吃饭,岂不美哉?!(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对吃饭这事一直非常关心,我爱刘主任!)
    
但是我一般体育课的时候没等下课就去把饭吃了(高三体育课是自由活动),来到空无一人只有各类吃食等着我的南食堂,有一种帝王般的感觉2333。

 
码字到这里的时候,刚好是北京时间0:00,人大的通宵自习室里依旧人满为患。我坐在最后一排,一边回忆一边把脑海里的东西变成文字。
 
写着写着,我饿了,也想恩高了
 
当年《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就火遍大江南北,为什么?难道中国人就这么馋吗?是,也不是。
 
“民以食为天。”国人对吃一直十分重视。人们谈生意时吃饭,婚丧乔迁时吃饭,离别重逢时吃饭······我们吃的仅仅是饭吗?不是,还有我们的情感,我们的回忆,我们对过去的想念和对未来的期许——这些东西,就藏在饭菜里,藏在氤氲的水汽间
 
前不久,DG引发众怒,原因是它的设计师侮辱了中国。他形容筷子只是“两根小木棍”,因为他不懂得筷子对中国人的意义。我们在一个盘子一个锅里夹菜,代表同一个集体,同一种感情
 
人间有味是恩高。味道不仅仅是嘴里的酸甜苦辣,还有三个春秋里的喜怒悲欢。食堂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吃饱喝足,更是一代一代恩高人的集体记忆

 
我在北一见过一长排人人手里都拿一个小本子在背书,专心致志时甚至忘了向前挪一步;
 
我在北二见过男生把盘子里的鸡腿全夹给对面的女生,眼睛里像有星辰闪烁;
 
我在南一见过穿着灰蒙蒙不知道洗过多少遍的校服、手里拿着两个馒头还吃得津津有味的同学;
 
我在南二见过吃着孩子打来的饭,低声问“这个贵不贵啊”的家长······
 
食堂不像教室那样人人埋头读书不问窗外事,在这里你能看见繁忙的一天中少有的空闲时光里,人们最真诚的感情流露。她就像马拉松赛道旁的休息站,跑得累了,停一停,然后鼓起勇气,更好地出发。
 
高考前几天,食堂的伙食变得出奇地好,每天一个样,并且每个菜都有自己的寓意。我还记得我必喝的是“清北汤”和“未名湖老母鸡汤”,最后差了一两分没能上清北,心里还对这几碗汤充满了愧疚,感觉辜负了那只为我牺牲的老母鸡。


转眼间,我的三年过去了,恩高的八十年也过去了。食堂给我留下的,比四十斤的脂肪更重的,是一辈子的记忆。虽然现在每天都能吃的比在恩高时要好,但就像鲁迅先生在《社戏》中写的那样: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不亦悲乎?

 
最后的最后,请允许我厚颜无耻地代表2018届全体毕业生,祝恩施高中八十岁生日快乐!我们也很想回来吃一顿恩高的饭。
 
这一顿饭再吃过,咱们继续天涯与海角,千里共婵娟。

谭力炜
2018年12月13日凌晨
于北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