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秦将白起为何被称作“人屠”?他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左右胜局

 深耕文化 2020-11-19

如果要说谁是战国时期最出名的将领,秦将白起定能夺得首席之位,且不谈其武功谋略、遣兵布阵,只看他一夕坑杀四十余万赵国降兵,便足以威震六国。

秦国在秦昭王的治理下国力日益强盛,为了东进征战诸国,大肆选拔将才。平民出身的白起顺势出现在了春秋战国的舞台上。

伊阙之战,锋芒初露
白起最先只是个小兵,在对韩战争中,因勇猛杀敌很快便提升到左庶长。这时魏国援军到来,与韩国军队联合据守,在伊阙两军相互对峙,秦国军队不足韩、魏、东周二十四万联军半数。在秦国丞相魏冉发现白起的才能后,向秦昭王推荐由白起担任主将,秦昭王应允。
在观察敌情和探得情报后白起进行分析,发现韩魏联军看似声势浩大,实际双方互相心中藏祟。韩魏联军和秦军开战,肯定会损兵折将,韩魏将领都希望对方先打头阵,不愿损失自己将士。
白起先设置部分士兵同韩军对阵,立旗击鼓让韩军误以为这是秦军主力,韩国众将士不敢轻举妄动,被疑兵所牵制。
另一方面,白起又率领精锐主力绕道来到联军后方,趁魏国还未有所防备发动突袭,魏军仓促应战毫无阵型可言,如一盘散沙般迅速被秦军所击败。
收到消息的韩国军队军心大乱,领军将领一时间也难以控制局势,此时白起已率秦军主力杀来,从侧翼呈半包围之势向韩军发起来攻击,韩军在猛烈攻击下顷刻间溃败逃窜。
此役白起领军全歼韩魏二十四万联军,占领伊阙等多座城池,一战成名,升任国尉。
奇破楚都,获号武安
在伊阙之战后,次年,白起便率领兵士对魏国展开报复行动,用兵避实击虚、善以奇取胜的白起,一路攻陷了魏国城池大大小小共共六十一座。
这时秦国有意将战场转移到楚国方向,楚顷襄王没有办法,只能求和表示服从。后来楚国派使者联络其他国家,准备合纵抗秦,秦国知晓后便准备对楚国进行全面打击。
公元前280年,秦国派遣白起率军前往伐楚,楚军战败后,割地求和,秦国暂时假装同意,并没有打算放过楚国,而是暗中部署新一轮的进攻。
公元前279年,秦国再次对楚国发动攻击,白起先是占领秦楚交界襄州地区的五座城池,而后又率领大军从边境山区绕道突进,自断后援以破釜沉舟之势直取楚国都城。次年大破楚军,攻陷楚都,楚顷襄王逃亡到陈,以此地为都。
楚国遭受此战后,已经日暮途穷,再也无力抗秦。白起因战功显著,被封为武安君。
长平破赵,千载凶名
公元前260年,秦国攻取燕国上党后,又与赵国在长平地区展开了战争。一开始秦军攻势凶猛,赵军节节败退,在赵国大将廉颇的指挥下,赵军退居易守难攻的第二道防线,秦军一时难以攻破防线。
赵国难以维持数十万大军的消耗,本就有意早日结束战争,没想到赵王听赵括一番阔谈之后,下定决心和秦军展开决战,便让赵括顶替了廉颇接任统帅。秦国得知消息后,也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去前线领军。
战场之势瞬息万变,之前从不曾领兵打仗的赵括,犹如一个毛头小子般,根本不是武安君白起的对手。白起正面诱敌深入,又设奇兵侧翼突袭赵军后方基地,面对白起放出的诱饵,赵括贪功冒进,却不知已经陷入了白起的包围之中。
一心求战的赵括,此时还不知道后方已经失守。白起见时机成熟,两翼合围如螳螂双臂一般扼断赵军,将赵国军队分割成三段,利用地形将赵军团团围住,赵括率军虽数次突围,均未能成功。在被困四十多天后,无路可走的赵括带领精兵与秦军交战,被秦军所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军投降于秦。
白起担心赵国降兵作乱,使诈让他们自掘坟墓,一夜之间赵国四十余万降卒均被坑杀。

当秦欲再度攻赵时,白起知道此战必败不愿领兵攻打,再加上若是自己前去,赵国上下皆会奋死抵抗。于是称病尚未痊愈,不愿上路,秦昭襄王强逼白起上路,途中生疑,随后赐剑令其自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秦始皇继位后,为了补偿白起立下的功劳,将白起的儿子分封到太原,才有了千年后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毛泽东曾对其用兵进行过评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