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光幼时砸缸救友,他后来怎么样了,为啥去世后北宋举国哀悼?

 深耕文化 2020-11-19

提起司马光,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临危不惧砸缸救友,之所以这个故事能够流传上千年,除了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的寻求解决办法外,同司马光后来官至宰相以及著作《资治通鉴》的现世都有不少关系,名人的事迹总是会格外显眼

司马光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自宋仁宗起,后又侍奉英宗、神宗、哲宗三任皇帝,在他数十年仕途生涯中,政策上一直为民着想,他一生的成就功绩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一直受到世人的称颂。


著《资治通鉴》

随着历史的发展,各类史书必然会变得越来越冗余,而司马光无比热爱史学,在长期的阅览史书过程中,逐渐萌生了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编纂一本新编年通史的想法。

司马光所著原书名叫《通志》,宋神宗读后称赞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因此赐名为“资治通鉴”,并且亲自为其御制序言,可以说这本书足以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
除了宋神宗,历代统治者和文人学士也对此书是倍加推崇,原因是因为司马光所写的不仅仅是普通的史书,更是总结了国家治乱兴衰的一番道理,成为了后来众多史书的榜样。
以史为鉴是中国人民历来不变的思想,可实际上很少有皇帝能从中吸取教训进行改善。很多时候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来决定怎么改善制度,对于那些昏君而言,更是起不到任何作用。
司马光在写这本书时带入了个人思想,他写史书的宗旨是为了进一步维护国家统治,而其中并没有体现出考虑人民利益的一面,例如他站在地主这边斥责农民起义,这一点证明《资治通鉴》的现世并不能算是他受人民拥戴的原因。

反对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在政坛上与王安石因变法而不和,所以人们一直把他定位为守旧派,但这一点实际上并不科学,在详细考证两人矛盾的产生原因后,就会发现司马光根本不是守旧派

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人年纪相差不大,经历更是相仿,都可以称得上是智慧绝伦,司马光20岁考中进士,王安石21岁考中进士,一开始时两人间还算相处融洽,直到王安石担任宰相推行变法后,司马光也被排挤出京城。
但在王安石变法初期,司马光并没有表示出任何的反对意见,最早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是唐介和吕诲,他们站出来指责弹劾王安石,而司马光对这种无端指责并不支持。
而王安石和司马光之间第一次矛盾、分歧的产生原因,在于王安石提出的理财方针“青苗法”,而一切又都源于宋神宗提出的问题,他说国家现在没钱了,怎么才弄到钱。
司马光回答说应该节省开支,裁减掉赏赐费用等不必要的财政输出。而王安石则说只要“理财”就能使国家富裕,甚至提出“不加赋而上用足”这一观点。
司马光便根据这一点与王安石力争,他认为天下财富有着固定的数量,朝廷府库的钱变多了,那人民百姓的钱就变少了,指责王安石的“理财”不过是设法掠夺人民财产罢了
而历史向我们证明,在初步实践之后,这个“理财”确实没有王安石说得那么好,背后有着许多的弊端,证明司马光的想法没有错。
除了青苗法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之外,王安石的“保甲法”在加重农民负担的同时,更是加强了朝廷对农民的控制。


变法弊端

王安石变法在推行了十多年后,国家是有钱了,但土地集中、农民的生活状况等问题依旧没有得到改善,农民起义的事件在各地都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都足以说明这场变法,王安石并没有站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立场上考虑问题。

司马光之所以反对王安石变法,完全是因为新法对下层百姓的剥削更胜以往,青苗法让百姓直接负债。初衷可能是让百姓种得起地,但在实际施行过程中,下层官员强制让百姓借钱,甚至更改税率中饱私囊的情况,而朝廷根本没有相应的制约办法。
保甲法“疲扰农民”,看似减省了国家军备开支,实际上让保丁自备装备和粮食,更是对普通农民百姓的一种压榨,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尤其是被选为弓箭手的保丁,倾家荡产都难以配齐一套装备。
免疫法更是“免上户之役,敛下户之钱”,虽不能完全确定司马光是站在农民立场还是大地主立场,但至少他所提出的反对意见,大多都是以为普通百姓考虑作为出发点,所以才会同王安石站产生激烈的矛盾和分歧。

废除新法

在神宗病死10岁的宋哲宗继位后,代政的皇太后同司马光商议治国之策。司马光主张广开言路,废除如同饮鸩止渴的新法,不能再继续加重底层贫苦百姓的负担,于是皇太后下诏任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在司马光成为门下侍郎副宰相之后,之前因新法被贬的苏轼、苏辙、范纯仁、李常等人,也随即回到朝中复职,一系列废除新法的政策也被司马光颁布下去,而此时年近七旬的司马光却患上了重病。
在得知新法还没有完全废除时,便对同僚吕公著说新法不除,自己死不瞑目,希望吕公著能够完成自己的夙愿,随即奏请皇太后准备辞官。不过皇太后不肯放他回家养老,反而正式封司马光为宰相,新法也在司马光为相期间被完全废除。
司马光如愿以偿后,没几个月便因病去世,享年68岁,追赠太师、温国公。宋哲宗将其葬在高陵。在下葬那天,京城的人们纷纷罢市前往凭吊,为此有人甚至卖掉了自己的衣服,仿佛逝去的是自己亲人。
后来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人在吃饭前,都要先祭祀司马光的画像,可见司马光废除新法这番举动,在当时的百姓眼里是一种最大的善举。

参考文献:

《宋史》

《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顾全芳

《重评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顾全芳

-作者-

百川,愿作一介撰史人,笔尽中华五千年。

微信号|历史典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