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集到的民间中医方子

 事事平心 2020-11-19

活血舒肝湯

組成:當歸10克,炒柴胡10克,黃芩 6克,赤芍10克,紅花5克,桃仁7克,枳殼 10克,大白10克,大黃10克,甘草2克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理氣。

主治:傷後瘀血,癥見局部腫疼,胸脅不利,腹部脹滿,小便短赤,大便幹結,舌苔黃厚,質暗紅,脈弦大。

煎服方法:先將大黃開水浸泡,其余諸藥水煎,待其煎成後,將大黃及其浸泡液投入藥鍋內,見沸即起火,濾出藥汁,壹次溫服,四小時後復煎內服,每日壹劑,待大便通利後,大黃即與眾藥壹起煎煮

加減運用:若瘀血嚴重,大便梗塞,加芒硝12克,軟堅通下。若胸脅受傷,氣逆咳痰,加姜半夏10克,降逆祛痰,若瘀血流註,筋肉青紫硬結,加羌活10克,通結活絡。

育陰養肝湯

組成:生地15克,白芍20克,枸杞子20克,女真子20克,制首烏20克,丹皮15克,丹參20克,茜草15克,炙鱉甲或龜板20克

煎法:每劑煎二汁,頭汁用冷水二碗約1000毫升先浸泡20分鐘,再煎至大半碗約300毫升;二汁加水600毫升左右煎至300毫升,下午2—3時、7—8時分服。

功效:育陰養肝,化瘀消癥

主治:早、中期肝硬化,癥見脅肋隱痛或不舒,脘腹脹滿,頭暈神疲,納少咽幹,面色晦滯少華,舌嫩紅,苔少,脈弦細。

加減運用:兼肝郁不舒者加郁金10克,、蘇梗 10克,兼有腹水、苔膩者去生地,加米仁30克,茯苓20克,澤瀉 20克,有牙宣鼻衄者加地榆 30克,、槐花15克。尿赤口幹加青蒿10克,石斛15克,麥冬15克。大便不實者去首烏加葛根15克,荷葉6克,山藥20克,幹秘加爪蔞仁15克;精

神萎頓、血三系偏低加黃芪 30克,當歸25克;乙肝三系不正常者加大青葉30克,晚蠶砂(包煎)15克;腹脹甚則加枳殼 6克,檳榔 20克。

舒肝利膽湯

組成:金錢草15克、茵陳15克、柴胡6克、白芍9克、積殼6克、木香6克、元胡9克、川楝9克、生大黃9克(後下)、內金9克、元明粉6克、白術9克、青皮6克、五靈脂9克、生蒲黃6克、黃芩9克、膽草6克、苡仁15克。

用法:水煎兩遍,分兩次服。

功能:疏肝利膽,氣滯瘀結之急性黃疸型肝炎、膽囊炎、膽石癥以及胰腺炎等。

加減運用:便秘加生大黃、元明粉;熱重加黃芩、膽草;濕重加苡仁、白術;劇痛加五靈脂、生蒲黃、元胡索、白芍、川楝子;腹脹甚者加積殼、青皮、木香、柴胡;黃疸不退加金錢草、茵陳、生大黃;嘔逆加半夏、竹茹;體質虛甚者加黨參、黃芪;膽石加內金、冬葵子、急性子、

王不留行。

理 肝 湯 

組成:早蓮草12克、柴胡9克、臺烏藥10克、白芍12克、丹參15克、黨參15克、雲苓15克、麥芽18克、甘草6克。

功能:疏肝行氣,清肝平肝,養肝益陰,益氣健脾。

主治:精神抑郁癥,肝膽疾病及胃腸功能紊亂。

用法:每日壹劑,水3碗煎取2碗,頓服。藥渣復煎,用水2碗,煎取1碗,6小時後再服。

加減運用:肝火盛者,去黨參,加夏枯草15克,川楝子12克、黃芩10克、肝陰虛者,改黨參為沙參或太子參,加幹地黃15克。腹部脹痛嚴重者,加積殼10克、川樸10克。有肝膽結石者,加酸梅樹根15克、靈仙20克、生苡仁15克、綿茵陳20克、有黃疸者,加虎杖15克、田基黃15克。

柴 胡 篙 芩 湯

組成:北柴胡1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青篙10克、竹茹10克、積實10克、黨參10克、碧玉散10克、炙幹草6克、生姜10克、大棗10克、陳皮10克。

功能:和解表裏,分消濕熱。

主治:少陽樞機不利兼三焦濕熱之手足少陽同病。

加減運用:濕熱甚者,去黨參、大棗、炙甘草,加茯芩、車前、澤瀉;兼濕濁者加藿香、佩蘭;少陽邪郁較重者、去大棗、炙甘草,加重柴胡用量,並加制香附、郁金;胸悶肋痛者去幹草、大棗、加牡蠣、桔葉;兼陰上傷者,酌加沙參、麥冬、兼太陽表證者加桂枝、白芍。

急 性 腎 炎 的 中 醫 治 療

中醫認為急性腎炎屬水氣病中的風水及皮水兩大類,臨床上又分為四個類型的辨證。風寒襲肺、水濕蘊結,表現為冷、發燒、咳嗽、氣短、浮腫。治則為清宣利濕、通利三焦,可用麻

溫 陽 撤 邪 湯

組成:生附子24克,麻黃10克,細辛6克,蔥白10克,白術12克,茯苓14克,甘草3克。

功能:溫陽撤邪,調化交濟,消利固守。

主治:腎病綜合癥。

用法:方中生附子,米水洗先下久煎。麻黃以紅糖炙(小兒量酌減)。

加減運用:久病正虛,水氣尚在、津虧水蓄、陰精損耗,治當育陰消利,治常選用阿膠、豬苓;嘔逆者選用生姜皮、旋復花以辛散降逆止嘔,

亦能行水;偶見血尿大便色黑者,去附子加用丹皮、茜草根有涼血止血之意;淡滲利濕,選用瞿麥、澤瀉、車前仁配育陰之品使陰陽協調,消利而不傷正。

本病蛋白尿及男性成人遺,乃人體精氣外泄,故多以益氣固精,亦可培土制水而施以圖鞏固。益氣常用黃芪、黨參、白術、山藥;固精多用芡實、金櫻;血脂難降者,可用山楂、澤瀉適量泡水常服;遺精頻頻而水氣甚者,可用文蛤,龍骨為末以本人唾液調濕納臍,意在固精不礙水氣;證中恐補中有滯,常選用茯苓、懷山藥以平補平瀉,固澀而不留邪。

益 腎 固 崩 湯

組成:枸杞子10克、女貞子10克、覆盆子10克、菟絲子10克、五味子6克、生山藥12克、熟地15克、山芋肉9克、二冬各10克、知柏各6克、煆牡蠣12克、桑螺蛸10克。

功能:滋陰益腎、縮泉固崩。

主治:尿崩癥、消渴、尿頻及腎陰部足所致藥疼等癥。

加減運用:若口渴甚者加生地10克、玉竹10克、尿頻者加桑椹10克。

資 腎 益 氣 湯

組成:生曬參10克、(藥湯燉)黃芪30克、車前子20克、茯苓皮30克、杜仲20克、地骨皮15克、澤瀉15克。

功能:扶正祛邪、益氣養陰。

主治:慢性腎炎、氣陰兩虛。

煎服法:水400毫升,先浸10分鐘,煎20分鐘、去藥渣,將湯燉生曬參10分鐘, 分二次服。

加減運用:食欲不振,加淮山藥30克、麥芽15克、雞內金10克、睡眠欠佳,加炒棗仁30

克、合歡皮10克;腰膝酸軟加懷牛膝10克、續斷8克;血壓高加地龍幹20克、夏枯草15克;冠心病加丹參20克、瓜萎衣10克、川三七2克、(研末分二次沖服);腎陽虛加川附子10克、肉桂粉2克(分二次沖服)。

補 泄 理 腎 湯

組成:黃芪30 克—50克、巴戟肉15克、黃柏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棗5—10枚、牡蠣30—50克、土茯苓20克—30克、澤瀉15—20克,

功能:益氣補腎,行水泄濁。

主治:慢性腎炎、腎病綜合怔或伴有腎功能不全、腎陰陽兩虛、濁邪留滯者。

加減運用:慢性腎炎因外感引動伏邪者,可加用羌活、白芷、蒼耳草、蟬衣等。其中羌活與黃芪相伍,對預防感冒復發,功勝玉屏風散。如果血壓便高,可加用夏枯草、防己等,另加黨參、黃芪、附子等對血壓有雙向調節作用,血壓偏高而見陽虛癥壯者可用。如伴有濕熱內蘊者,可加用漏蘆、生大黃、白蘞、豬苓、茯苓等,陽虛明顯者,加炮附子、幹姜、肉桂、仙茅等。

益 腎 利 尿 湯

組成:車前子20克、益智仁5克、草薢15克、烏藥材5克、石菖蒲10克。

功能:益腎開竅,利尿順氣。

主治:下焦虛寒,小便白濁,頻數無度,小便不利。

用法:每日1劑,分2次煎服,15劑為壹療程,1至3個療程即愈。

益 腎 堅 骨 湯

組成:黃芪30克、補骨脂15克、骨碎補報2克、菟絲子12克、狗脊12克、川斷12克、甘杞子12克、幹地黃20克、當歸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雞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腎養雪、和絡止疼。

主治:頸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動欠利者。

加減運用:夾濕者加蒼術12克,寒痛者加制川烏10克、川桂枝10克。

溫經止痛散

組成:川烏80克、草烏80克、麻黃60克、細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幹姜60克。

功能:溫經散寒,通絡除痹。

主治:經久纏綿難愈之寒濕痹痛,頑固性頭痛,脘腹冷痛,骨質增生,全身關節拘攣疼痛, 腰背胸脅痛,痛經,疝痛,扭傷,陰疽,癱瘓,瘺證等壹切寒邪所政之痛癥,均有良效。

用法:上藥8味共500克,置於鍋內,微火烘脆,共為細末,貯瓶備用。

取藥末500克,加60度白酒適量潤濕,置於鍋內炒熱,做成藥餅。趁熱敷貼於患部,外以油紙或薄膜蓋定,繃帶包紮,至局部及全身發熱或微汗出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時,3日後更換新藥。

取藥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適量潤濕,置於鍋內炒熱,紗布包裹,做成藥枕或藥袋。置於患部,外以電熨鬥或電吹風熱熨患部,使藥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覺熱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鐘,3日後更換新藥。

取上述生藥粗末250—500克,置於瓶內,浸泡於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搖壹次,7日後備用。用時將藥酒少量倒於碗內,用脫脂棉團蘸藥酒適量,以長柄鑷挾持,火柴點燃,將燃燒之藥酒快速塗於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並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紅為度。

直接用棉球或紗布蘸藥酒適量,塗於患部,用手掌揉擦至發熱為度,每日3—4次;亦可將藥酒裝入壓力瓶內,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將藥酒噴灑於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發熱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內服。

加減運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時,可內服《局方》五積散化裁,達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婦女腹痛、痛經、腰痛、可加玄胡30克、當歸30克,熱熨;如經久不愈面癱,可加黃芪100克、白附子60克,溫熨;如屬熱痹,紅腫疼痛,此則不宜。另用龍蛇夏馬膏即龍膽草、蛇泡草、夏枯草、馬齒莧,鮮者各250克,洗凈泥沙、搗如泥狀,外敷患處,薄膜或油紙蓋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時。頗具強力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凡火熱毒邪所致之疔毒癰腫,亦有顯著療效。

香 連 固 腸 湯(丸)

組成: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炮姜5克、黃連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烏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劑,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氣運用力用時脾,燥濕固腸。

主治:慢性腹瀉(腸炎),慢性痢疾。

增 效 調 經 丸

組成:地黃10克、當歸6克、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陳皮10克、菟絲子10克、川續

斷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藥用量比例制成丸劑,或水煎服服。

效用:補腎培本,養血調經。

主治:婦女月經不調。

加減運用:如作湯藥煎服,因血熱而致月經先期者;加地骨皮、丹皮;證偏陰虛血熱、迫經先行者加麥冬、女貞子、白芍;因寒客胞脈面致月經後期者加桂心、艾葉;證偏血虛加枸杞、棗皮;證見郁滯腹痛者加元胡、臺烏藥;因肝郁而致月經先後無定期者加柴胡、炒白芍;證偏因郁致瘀者加元胡、蒲黃;證見腎虛者加山茱萸、山藥、五味子;因氣虛不能攝血而致月經過多者加黃芪、仙鶴草,重用黨參;因熱盛於裏而致月經過多者加炒黃柏、炒地榆、旱蓮草;因瘀滯致經行量多夾塊者加蒲黃、五靈脂、益母草、炒茜草;因血瘀而致月經過少者加桃仁、紅花;證見痰濕者加陳皮、茯苓、半夏。

調 經 湯

組成:女貞子50克、旱連草25克、生地25克、山藥25克、側柏葉20克、白芍25克、烏梅15克、黃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養陰養腎,酸斂肝陰,升發肝陽,發散郁火,涼血止血,固精益氣,涼血滋陰。

主治:肝郁腎虛之經漏,風陽妄動之月經先期、帶下等癥。

加減運用:氣虛加黨參、白術;脾腎氣虛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紙、赤石脂;夾瘀加茜草、烏賊骨;心血不足加麥冬,五味子。

婦寧丸

組成:柴胡8克,薄荷6克,當歸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殼12克,橘葉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梔子10克。

制備:上方為壹劑飲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將橘葉、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濃縮至比重1:20(20·C)作為粘合劑,其他藥低溫幹燥後粉碎過80目篩,混成均粉,將粘合劑拌藥成丸,每克約80粒,幹燥打光入瓶備用。

主治:中醫:經行乳脅脹痛、乳房結塊、經行抑郁、躁怒、少腹脹痛、痛經等。

西醫:經前期緊張癥、乳痛癥、乳腺增生病,以及癥見胸脅少腹脹痛之黃體功能不良、不孕、習慣性流產、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調肝通絡、理氣散瘀。

用法:每次6克,壹日三次,經前10—15天開始,經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續服用。

歸 氣 定 喘 湯

組成:黨參30克,麥冬15克、熟地12克、白術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個(打破)紫河車粉10克、(兌服)、甘草6克。

功能:補腎納氣;歸氣定喘。

主治: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過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藥除紫河車粉外,壹並濃煎3次,棄渣取汁,加入紫河車粉,分3次服,壹日壹劑。

加減運用:咳漱痰多者,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若喉癢、幹咳少痰甚者,加天花粉、雪梨養陰生津潤肺。

平 哮 湯

組成:炙麻黃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龍12克、蟬衣6克、蜈蚣1—2條、黨歸12克、石葦20克、細辛5克、徐長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痙脫敏。

主治:支氣管哮喘發作期及持續期,寒熱不甚明顯者。

用法:每日11劑水煎服。發作時服湯劑。上藥量加2—5倍,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為發作期控制後鞏固療效,持續期亦可服用。

加減運用:偏熱者加僵蟲、生石膏、魚腥草;偏寒者加幹姜、桂枝,重用細辛;痰盛氣逆者加葶歷子、半夏、雲苓;氣虛者加黃芪、太子參、白果仁;咳劇者加冬花、白前、枇杷葉。

其它如全蟲、 、穿山甲等蟲類藥物,均有解痙通氣,行瘀開閉之效,臨癥時酌情選用。

黛 麥 養 肺 止 咳 湯

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參10克(或黨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細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兒用量酌減)

功能:益氣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氣陰虛咳漱(外感後咳漱、慢性咽喉炎、氣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藥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劑。

加減運用:痰多而稀白、納呆苔白者,加白術、陳皮、法夏。咽經、扁桃體增大者,加射幹、板藍根、金銀花;其中兼便結者,再加胖大海。

素有喘咳(哮喘、痙支)、氣逆痰多者,加麻黃、桂枝、蘇子、葶藶子。若見陣發痙咳,狀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馬兜鈴。時有低熱者,加青蒿、鱉甲。自汗、盜汗明顯者,可加黃芪、防風。咽癢甚者,加僵蠶、膽南星;細辛用量酌加。血虛心悸、舌淡脈細者,酌加當歸、熟地、丹參。

止 痙 鎮 咳 湯

組成:天竺黃10克、僵蠶6克、蘇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麥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復花(布包)3克

功能:祛風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兒百日咳痙攣期,陣發性頓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歲,日分4次服,6—7歲日分3次服。服時加蜂蜜壹匙。每日壹劑。

加減運用:肺熱痰黃者,減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魚腥草10克、川貝6克。肺寒痰清、手足不溫者,加幹姜3克。鼻 、鞏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細生地6克,赤芍6克,大貝6克。

竹 茹 清 胃 飲

組成:竹茹12克,蘆根30克,公英15克,枳殼10可,金石斛10克,煆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幹草6克。

功能:輕清涼潤,理氣止痛。

主治:慢性表淺性胃炎偏熱者,胃脘輕痛,咽幹口苦,舌紅,胃無大熱,服清胃散(湯)太過者。

用法:早晚分兩次飯前口服。每周服5劑。

加減運用:胃脘甚痛者,重用芍藥、甘草,加玄胡15克;胃及十二脂腸潰瘍者,加茶10克,去石斛。

四 子 平 喘 湯

組成:葶藶子12克,灸蘇子9克,萊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貝母12克,制半夏9克,陳皮5克,沈香5克,(後下),大生地12克,當歸5克,紫丹參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納氣平喘。

主治:腎虛失納、痰飲停肺之咳喘。癥見胸膈滿悶、咳喘短氣、痰多色白、苔白膩、脈沈細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壹劑,分二次溫服。

加減運用:畏寒肢冷加肉桂;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咳痰黃稠去沈香、生地,加黃芪、焦山梔;咯痰不暢加竹瀝、瓜萎皮。

I 注意警示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知识,仅供参考,不做为处方,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

▼  cxzzzzzz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