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金色年华554 2020-11-19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评价两极的成化

码字的继续品明史料,说明朝皇帝们的坏话。

前明后黯的明朝皇帝不少,第一个应该算明宣宗,只是他老人家福薄命短没机会充分表现黯的一面就殡天了。

而明宪宗是明朝两祖之后在位第三长的皇帝,从他开始明朝皇帝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老而不死为贼。

按网上的说法成化朝有一值得大书特书的大功绩,就是收复了明英宗时丢失的河套地区。

下面码字的就把成化朝收复河套的丰功伟绩给大家说道说道。

明成祖后河套地区出现蒙古骑兵的身影确实是在明英宗时期。

前面咱们已经说过了,27代蒙古大汗也先死后蒙古又乱了,这次换鞑靼部的孛来趁机崛起,他扶第25代蒙古大汗岱宗汗次子马可古儿吉思(哈马古尔赫思)上位成为了蒙古第28代大汗——既乌格格图汗()。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孛来则当了太师,在明代的蒙古高原上称太师的基本都是挟大汗以令各部的主,跟日本的征夷大将军一回事。

天顺七年(1463年)时明朝方有明确的记录,从河套方向来袭的蒙古骑兵是孛来的部下。

不过这会河套地区还算不上被蒙古完全控制,但是明朝对河套的控制越来越力不从心。

时间一晃到了成化时代,这下河套热闹了。

1465年(明成化元年)春夏之间,孛来杀乌格格图汗。8月,蒙古大部落翁牛特的首领毛里孩以替乌格格图汗复仇为名,兴兵讨伐孛来,于当年冬将孛来杀死。

随后毛里孩立岱宗汗长子木伦为可汗,即木伦汗。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本来独霸鄂尔多斯草原的孛来所部不得不西逃,毛里孩、孛罗忽、阿罗出三大部遂代替孛来部进驻鄂尔多斯。

码字的前文已经提到过,被朱棣裁撤的东胜卫扼守着河套的东大门监控着鄂尔多斯草原。所以当东胜卫裁撤时,明朝就实际上放弃了对河套的控制。

因此放弃河套的是朱棣,别冤枉明英宗。

而顺理成章的在鄂尔多斯草原上放牧的蒙古部族,也自然会进入黄河九曲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区游牧。也正是这一时期蒙古族重新大规模地进入河套,明人称‘套虏为患自此始矣’,明朝也是从这时开始有了套虏这个称呼。

明英宗时蒙古虽然从河套入寇但是只是路过,真正的蒙古重新占据河套是从成化初年开始的。

成化元年(1465年)右副都御史陕西按察使项忠奏报:“今毛里孩出没不常,我方集而彼已散,我方撤而彼又来。”

成化二年5月镇守绥延(今榆林)、庆阳的都指挥同知方能奏报:“虏酋毛里孩尚拥众屯聚河套近边,烽火不绝。”

蒙古的卷土重来给了我们的成化帝一个刷战绩建功名的机会。

成化二年,大同统帅杨信被调往绥延任总兵官,明廷亦增派援兵助他搜套,这就是成化复套的开端。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绥延、庆阳示意图(图为民国中期时)

那么成绩如何呢?

成化二年杨信向朝廷上书:“毛里孩虽暂遁,复藏套中,请更益军十万,以春从征。”

毫无疑问套虏中当时最强大的毛里孩并没有被逐出河套,依旧在河套中兜兜转转跟明军捉着秘藏。

不过仅仅为了对付一个落翁牛特部就要朝廷再来十万援兵,这个杨信也真是敢狮子大开口啊!

杨信手上已经有数万大军完全能对付毛里孩了,所以明廷没同意杨信的请求。

好在成化三年正月仇人太多的毛里孩自己离开了河套,他跑到大同边请求封贡驻牧,终于河套算是又安定了下来。

那么安定了多久呢?

成化五年(1469年)兵部上奏:“虏往在河套,深入腹里,沿边被其荼毒,今又入河套,其势可虑。”

兵部尚书白圭也上奏:“虏寇自去冬渡河(黄河),深入寇钞,比复传闻欲潜入居河套,分道南侵。”

成化六年(1470年)三月兵部又奏:“......寇掠延、庆等处。今虽东归,而阿罗出人马尚在河套潜住。”

十一月边报报告,阿罗出、孛罗忽两部合一驻牧河套。

也就是说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被毛里孩打败的阿罗出在成化四年冬率部遁入了河套,到了第二年冬另一个被毛里孩打败的孛罗忽也来了。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图中红色区域就是红盐池所在的大致位置

这次蒙古各部在红盐池设立了长久性的老营,以此为中心向明朝各边地发动袭击。

于是从成化六年到成化九年,蒙古人不断地袭扰河套周边各镇州府,搅得是鸡飞狗跳。

眼看套虏气焰越来越嚣张,但是屯驻在河套周边的八万明军却各人自扫门前雪——没人敢进攻红盐池扫穴。

但是祸兮福所倚,蒙古部族跟明军一直兜圈子使得明军偶尔入套都是无功而返,但是有了一个老巢后事情就好办了。

武将不敢做的事情那就由文官来干吧。

成化九年(1473年)九月,陕西参赞军务左都御史王越率军奇袭一举捣毁了河套红盐池的蒙古人的老营。

遭受了雷霆一击的蒙古各部见明军敢于深入河套吓破了胆,于是纷纷逃离了河套。

这就是史称红盐池大捷的一战,也是成化复套过程中唯一拿得出手的一战。

这一战战果不大,一共就斩首355级,但是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成化复套将明朝武将怕死怕事的情况表现地淋漓尽致

直到成化十八年(1482年)打不死的小强蒙古它才又回来了,却不敢在河套常驻。直到成化他儿子的弘治十三年(1500年)蒙古才重新在河套驻牧,不过那是后话以后说到明孝宗时码字的再说了。

其实从红盐池之战的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成化复套难度并不大。

虽然土木堡明朝由盛转衰,但是就像前面的《明亡帝责——英宗睿帝名副实三:此消彼长》中码字的提及的一样,土木堡后瓦剌大败于北京城下,蒙古从此也走上了衰败之路。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明朝恢复能力比蒙古强的多,这时的蒙古各部互相攻伐谁也不愿意再跟明朝硬碰硬,因此明朝一展露出复套的决心蒙古各部便纷纷逃离河套以躲避明军的打击。

成化复套从成化二年(1466年)一直拖到了成化九年(1473年)耗时八年之久,这其中也就一场红盐池之战还算得上是成规模的作战。

八年间在河套周边边镇驻守的数万大军耗费无数,要对付的却仅仅是这么一个被斩首355级就会逃遁的敌人。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此时的蒙古骑兵早已经不复当年之勇

成化复套只能说是蒙古各部弱一点也不能表明明朝有多强,明军在这八年间贪生怕死不敢深入河套的表现实在是令人摇头,最后靠着文臣王越一击才让河套清宁了十年。

于谦王越两人在明朝中前期耀眼的表现,其实也反衬出了土木堡后明朝武将的衰落。文官集团在朝廷中的话语权这一时期快速上升,也是因为武将集团表现太差当然也就无力制衡文官。

成化时期,经过了景泰、天顺两朝的恢复,明朝力量大增重新又取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反观蒙古此时各部互相厮杀正酣,正是明朝北伐蒙古的大好时机。

然而明朝将领们贪生怕死无人敢出塞主动求战,明廷则对于土木堡心有余悸不敢放手施为,将这大好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掉了。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明朝自取灭亡怪不得别人。

最后码字的想为王越叫个屈。

文人名将王越结交宦官令当时的士人们很不齿,可王越不结交宦官的话,他能在用兵时那么顺利吗?还真当汪直是公忠体国的贤良不成?

明亡帝责——宪宗伟业:赫赫武功(上)

陈坤扮演的汪直

网上宣扬的汪直所谓功绩很大一部分都是王越的。

王越为了能在为国靖边时不受掣肘,成大事不拘小节主动交好汪直等监军太监,利用他们喜好建功的心理,为明朝靖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动动嘴皮子满口的仁义道德谁又不会呢?

明朝很多事情就坏在了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吃饱了撑的没事干鸡蛋里挑骨头的士大夫们手里。

成化朝的赫赫武功就先介绍到这里了,码字的下篇再继续宣扬成化朝的武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