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风吹上关花, 洱海月照苍山雪。” 但却被大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而苍山山顶经夏不消的雪景更是“风花雪月”之最。 最高峰马龙峰, 即使在夏季也是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四季在山下轮回, 苍山却以雪驻颜。 铅华洗净,岁月无争。 苍山脚下,与它千年相依的是蔚蓝的洱海。 洱海不是海,却美过许多真正的海。 只是静静地看一看, 足以将思绪带向悠远。 黎明,二百里的洱海渐渐苏醒, 光顺着云层的缝隙透下, 触不可及的细碎星芒布满于洱海之上, 闪烁着水晶般的耀眼弧光。 夜幕,月圆如轮, 倒映于洱海中,浮光摇金, 竟分不清究竟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 当微风徐来, 万顷碧波微澜, 洱海明月与苍山积雪相映成趣, 只要一眼,便沉醉不知归路。 ![]() ![]() 和你诉说这风花雪月浪漫故事的, 不单是苍山洱海。 相生相伴的下关风与上关花, 为大理增添了不一样的清新洒脱。 上关花, 传说为仙人吕洞宾所种,花大如莲。 每年开12瓣,闰年开13瓣, 花色黄白相间,美丽诱人,花香十里。 称“十里香”。 上关花不仅是大理的四景之一, 也象征着勤劳勇敢的白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寄托和向往。 如今的上关花,成了大理地区珍奇花卉的代称。 而“下关风”, 则来自一年四季常吹大风的下关山口, 走在下关的街头,风撕扯着衣襟, 吹走尘世的疲乏,令人心旷神怡。 临风而歌,超凡脱俗。 日照花开,风吹花落之间, 好像所有烦心事, 都在这带有花香的空气中得到了过滤。 ![]() 与花草生灵相伴,与山海万物相惜, 这便是大理最动人的画面。 当生活收纳于苍山洱海的万般柔情, 当烦恼释放于下关风上关花的自然洒脱。 那颗疲惫不堪的心灵, 偷偷溜进了这自然天地芸芸众生里, 找到了久违的宽慰与欢喜。 ![]() 大理不仅有风花雪月, 大理还是一座活着的历史之城, 历史没有断裂,历史流淌在生活之中。 在悠悠古城的宁静深处,静听千年余音。 在崇圣寺三塔下,回望历史的兴衰成败。 茶马古道上,曾经马帮留下的每一道斑驳, 都记录着岁月如歌。 大理,有着4000多年的文明史。 唐宋两代, 这里曾先后建立过南诏和大理国两代地方王朝。 唐朝初年,实力最强的六支部落, “南诏国”,就此崛起。 南诏疆域最广大时, 北至大渡河、南至今泰国境内, 远超今日的云南省。 直到937年被段思平所灭,建立大理, 南诏才告别了历史的舞台。 时至今日, 虽不能亲睹当时南诏的繁华, 但那些围绕山峦而在的山寺和遗迹, 足以让人感触到历史的存在。 这其中,最标志的建筑, 当属大理古城和崇圣寺三塔了。 大理古城,古称叶榆, 南距下关13公里,西倚苍山,东临洱海。 作为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有500多年历史。 中原文化、异域文化与本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流, 形成了灿烂的南诏大理文化, 和特色鲜明的白族文化。 崇圣寺三塔, 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 它目前大理旅游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三座塔鼎足而立, 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看起来十分壮观。 在大理不时变幻的风云之下, 三塔像定海神针一样, 以坚不可摧的姿态, 守护大理民众的信仰,守望妙香佛国的安宁。 也让来到这里的旅游者, 仿佛穿越回那个宝塔高耸屹立, 古刹壮丽恢弘的南诏古国。 千年之后, 无数旅人来到这片土地, 在悠久的古国余韵中, 回顾历史的变幻, 也留下了自己的故事。 往事虽如烟飘散, 江山却依然如旧。 时刻等待着它的人民,谱写新的传奇。 在大理, 山水是多元的, 文化是多元的。 也许大理本就不该被某个单一的符号所定义。 所以我更愿意相信,大理是一种意境。 是一种每个人都会感悟到不同层次的意境。 而这种意境,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则藏匿在那些独具韵味的民宿之中。 在那里能慢慢地感受大理,感悟生活。 大理的民宿,不止是“住”那么简单, 它是一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平淡生活, 是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怡然心境, 是一场视觉与触觉的审美体验, 更是一种有温度、有灵魂的人生体悟。 位于洱海西海岸的大理传家合院海景民宿酒店, 就是这样一处“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诗意栖息地。 有“家”的安心, 亦有“静室”的宁静。 安放疲惫身心, 为生活辅佐元气。 ![]() 大理传家合院海景民宿酒店外部实景 传家合院坐落于苍山下洱海边, 海西湿地公园环绕左右。 在带着一丝凉意的清晨, 什么也不做, 就在酒店露台上静静地看着初升的太阳照射在洱海之上, 阳光和煦、风清云淡, 这便是每每觉得疲累时,最向往的场景了。 苍山雪,洱海风。 在这座院落里,都是为你解忧的私享景致。 大理的美好与恬静, 便从这诗意栖居之地开始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