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光札记丨​天马山寻古

 阿龙是也 2020-11-20

天马山寻古

作者:王一峰

松郡九峰,累累然隐起于平畴间,连绵十数里。其中山林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是天马山。相传春秋吴国的干将曾铸剑于此,而天马山得名是因为形似展翅欲飞的奔马,虽然不为世人熟知,但用“人杰地灵,钟灵毓秀”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阳光灿烂的晴天,天马山上植被丰隆,红花绿叶,爬山登高时毫无疑问就是天然氧吧,山上仅古树名木就达几百棵,拾级而上,郁郁葱葱,此起彼伏;烟雨迷蒙的雨天,天马山又是一派江南景象,雨珠连绵不断好似一幅晶莹的珠帘,在山与人之间隔了一层屏障,多了一层梦幻的朦胧,侧耳倾听,仿佛能听到古老的天马山对你窃窃私语。

旧时天马山为佛道胜地,俗称“烧香山”。众多梵宫寺院中,以圆智教寺最具规模。该寺原在华亭县城西南二里处,五代后晋天福年间遭水灾冲毁,迁址于天马山南麓原二陆祠遗址处。寺前东南隅旧有砖塔一座,名中阳塔。古寺清幽,“长廓黄叶满,高岭白云浮”,更有齐梁古迹可念。待得鼎内泉香茶热后,入殿内听禅诵经,一时忘却尘嚣,神游于无境之地。日寇侵华期间古寺遭受严重破坏,1958年又拆除了仅存的三棣寺房,自此了无踪迹,唯有山中明月一如当年明净。欣慰的是,近来有关部门有意重建圆智教寺,“天山佛国”旧日盛况指日可待。

拨云寻径,依山而建的原有上峰寺、中峰寺和下峰寺等寺庙。南高峰上原有上峰寺,建于明成化年间,内供铜铸饰金观音像,高3米,重达3600斤。清康熙年间于大殿东南隅建摩云阁,衬于白云流转之间,崇伟壮观。日寇侵华期间将观音像劫往日本,为掩盖罪行将上峰寺烧毁。因铜观音为天马山一宝,前些年政府拨款重铸铜观音供奉于旧址,接受善男信女膜拜。中峰偏西处原有中峰寺,建于清康熙年间,面西开门,正对护珠塔。护珠塔建于北宋元丰二年,由当时的横山乡绅集资建造,因塔中藏有宋高宗钦赐的五色舍利子而得名。护珠塔有三奇:当东方破晓或日落西山时分,阳光穿透带有水汽的云层时,会在塔身周围形成一个七彩光环,色如彩虹,如同神奇的佛光,乡民视之为祥瑞,此为一奇;大雾天常有众塔幻影聚于护珠塔周围,或现两塔,或旁翼小塔,种种映发于烟霭之中,此为二奇;塔身倾斜程度超过世人皆知的意大利比萨斜塔,远观如一株巨大的春笋被人挖去了根部的一角,欲坠不坠,此为三奇。这座塔命运多舛,清乾隆年间遭焚烧,后又被乡民觅宝挖去塔基处三分之一,造成塔身逐年向东南方向倾斜。但是无论风吹雨打,护珠塔就是斜而不倒,几百年来在风雨飘摇中屹立,用淡然的面容笑看人世间的沧海桑田,云卷云舒。寺西建有东岳行宫,俗称“东狱庙”,每逢阳春三月,松郡乡民诣山礼于此,香火特盛。西侧建有周宣抚祠,为元大德年间宣抚使周显所建。祠前尚有一颗古银杏树,树龄距今已有700多年,相传为南宋银甲将军周文达亲手种植。另有古井一口,为当年僧众和香客汲水之用。坐落于下峰寺的朝真道院,建于元大德年间,原有玉皇殿、三清殿、祖师殿等建筑,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赞叹诗文,可惜文革期间被拆除。

天马山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为宋代望族周氏祖地,周镛、周镐藏书之所,元代宣抚使周显故居,也是晋代陆机、陆云读书处,元代著名的三高士杨维桢、钱惟善、陆居仁在此隐居。杨维桢为诸暨人,书画诗词音律无一不精,其“铁崖诗体”独领风骚,是元末诗坛泰斗。往往酒酣之后,笔墨横飞,客吹铁笛,自倚凤琶。又常作道士打扮,见者以为神仙中人。钱惟善为钱塘人,善书法、工诗文、精医道,因在省试中独辨钱塘江为曲江,一时名声大震,被尊为“曲江居士”。其一生行医悬壶济世,并倾心于文献事业。瑁湖居士陆居仁为华亭人,同样精于诗文和书法,为松江书派的先导,著有《松云野褐集》等。三位高士都曾在朝廷为官,目睹元末政治的黑暗,不愿同流合污,先后弃官归隐,杨维桢更是“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三人彼此投缘,引为至交,经常诗词唱和,笑啸于九峰三泖间,风雅仙骨当时无双。因念及天马山林木深秀,清幽怡人,且兄弟情深,相约他日同眠于此。三高士墓位于天马山东麓平坡,东南边为杨维祯墓,西边为陆居仁墓,北边为钱惟善墓。这里没有雾障的仙气,只有松石笔立的风骨。当秋风吹拂山林,满山遍野的松竹飒飒作响,越发衬托出这里的幽寂。后世诗歌有吟:“寂寂干山麓,萧萧高士坟。肖风吹绿竹,峻节媲三君。”

徜徉于烟霞水石间,但见从樾满苍翠,林壑饶古意。道光年间松江人陆钦重绘《干山图》,将山间景物一一入画。除了寺塔之外,山上名胜古迹不胜枚举:干将试剑石、八仙石、通天洞、仙人床、双松台、来鹤轩、天下第四泉、濂泉、留云壁、舞剑台、八峰主楼、停云馆、山舟等共计四十余处,皆为神来之笔,清嘉之所。正是:“八峰高远翠光浓,右列仙宫左梵宫。月落轩空人不见,野花山鸟自春风。”

▲网络图

站在天马山最高处四望,眼前阡陌纵横,平畴绿野,勃勃生机抚育了她,水肤山骨滋养了她。她在我的脚下默默舒展,她从不说话,但是这一刻,我分明感到我的灵魂和她的呼吸交融在一起。天马山寻古,寻的是寺庙斜塔的壮观,寻的是三高士淡泊名利的旷达,寻的更是自己心底深处的安宁和深邃……








 作者简介

王一峰,上海松江人,高级工程师。现任松江区政协常委,民盟松江区委副主委。业精于勤,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兼写随笔自娱,以描述本土文史、风物见长。

邀您投稿啦!
“松江公约数”微信公众号近期推出《时光札记》专栏,进一步打造“松江公约数”更为浓郁的文艺气息,激发统战成员的文学情怀。围绕年度四大主题打造优质文学内容。
松江公约数热情邀请热爱文学、有一定写作能力的统战各界人士积极投稿!

投稿邮箱:sjgys2019@163.com
图文:高顺超、段芳芳
审核:屈杰、陈晓佳、俞欣悦
片:王今越(除标注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