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什么要读《诗经》

 和善书屋 2020-11-20


连云港市夹山中学  韦方利

2018年暑假,我家闺女要上一年级了。我觉得漫漫暑假她应该背点古诗词之类的,滋润一下古诗文。巧的是大约710日,我见到一份中考试卷,其古诗赏析题选取了杨万里的《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这首诗选自《给孩子的古诗词》,叶嘉莹编著。鉴于叶先生的赫赫声名,我上淘宝网搜出并买下了这本书,和闺女一起背诵。小朋友自然是有所抗拒的。为了鼓励她,也是为了激励她,我顺手摸出一本《诗经》对韦一小朋友说:“你要是背出这本书,爸爸除了背下你这本书,还背下我这本书。”我给闺女看了看我拿的《诗经》,高亨注,繁体竖排印刷,535页。我想,孩子背我也背,为孩子做表率,这也是家庭教育。

谈及家庭教育,我主要是读书兼向身边的优秀家长学习。我们徐科长家闺女在上海交大读研究生,毕业后保送丹麦读博士。羡慕之余,我最近了解到徐科长的家教堪称教科书。作为一名母亲,徐科长不仅是合格的,更是知而能行的。作为一名父亲,我觉得自己有太多检讨的地方。在这里,我又想到两位值得学习的家长,两位优秀的父亲,李科长和崔科长。崔科长家孩子上高三,他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接送孩子也许不感动人,让我感动的是崔科长在孩子读高三的这一年多时间里坚持不喝酒。李科长在接送孩子放学回家的途中,把事先精心准备好的一两个问题抛出来,与孩子讨论,挑拨孩子的思维。

2019年中考,我有两场送考。开送考会时,校长说送考时最好带本书,学生考试,教师在休息室看书,不要打扑克。我和韦一妈妈同时送考语文学科。头一天我们就商量送考时读什么书为好。讨论的结果是中考时读书可能效率不高,那么我们就默写。我默写我背诵的《诗经》,韦一妈妈默写《论语》。因为韦一在5月和6月将《论语·学而》背下来了。614日,将学生送过检录口,我和韦一妈妈就到休息室打开书,铺好纸,准备背诵默写。有老师过来邀请打扑克,我们坚决拒绝。即使他们说出“不打扑克,你就能变好”之类的话刺激,我们也坚决不打。最后在嘈杂的扑克吆喝声中,我们只得起身来到早交卷学生等候室,开始我们的默写。两次送考我总计背诵默写了《诗经》中的13首诗;韦一妈妈送考一场,将《论语·学而》背默了一遍。韦一妈妈又把默写的《论语》拿回家让韦一批改。这不仅让韦一复习了《论语·学而》,还体验了一把当老师批改的乐趣,并且批改了她妈妈的作业。

在这里,并不是我们不打扑克就显得有多么高尚,需要以道德来评价、维系。我们无权要求他人不打扑克,但能克制自己不打。最近读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科的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在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我很受触动。《老子》有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这和不在场的教育异曲同工。一年多来崔科长喝酒的机会肯定有,但是他的坚持,就是不在场的教育。

前些日子,我在外面和朋友交流家庭教育的时候,有人问我,你下那么大功夫,你要让你家孩子考清华还是北大。这样的问题,我遇到好几次了。我的观点是我自己压根没有考虑过孩子考清华还是北大。因为我和韦一妈妈都是专科毕业,祖上都种地,智力都摆在那里。我也希望祖上是书香门第,查家族历史,查到在大约2000年前的汉朝有位丞相姓韦名贤。那离我们实在有点遥远。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的目标父母给定为清华北大,我认为是不适宜的。如果孩子以后能考上,那是她自己的造化。对于孩子在学历上,我们希求的是:专科+专科=本科,如果能考上本一那就更好了。

2019年秋天,在学校门口,一位家长在和另外几位家长聊天的时候说了这样的话:“一切都为了小孩,受苦受累都为了小孩啊,能撑下去也是为了小孩啊。要不是为了小孩,早……”,我只听到这么几句,说这几句话的家长让我肃然起敬。最近微信公众号《洞见》发出了一篇文章《武亦姝进清华、广西状元730分:每一个横空出世的孩子,背后都是父母的奋力托举》。文章里主要讲到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托举。“能撑下去也是为了小孩啊”,多么朴素的托举!

也许有人认为让孩子背书,孩子会太累。我自己也思考过这个问题,我的做法是设置了很多有趣味的活动,如古诗接龙、周五古诗晚会、古诗竞背等,让背诵古诗变成家庭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我们驾车外出的时候,看到树,我们背关于树的诗;看到云,就背关于云的诗;逢上雨,就吟诵关于雨的诗。背古诗,读《论语》,是韦一爸爸、韦一妈妈、韦一三人都背,都读,不是韦一一个人在战斗。我记得,我大约在韦一面前读40-50遍,她才能背下一首古诗。

郑渊洁在《郑渊洁的家庭教育课》一书中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家庭教育不是管理,是示范和引导。”陈鹤琴在《家庭教育》中也提出“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甚至郑渊洁更是说“要学霸,先学爸。”

我之所以读《诗经》,就是为了给孩子起一个表率作用,希望她能够对以后学习中的各种背诵不惧、不畏。一部《诗经》3万多字,他们说我是夸下海口。一年多来,第一遍通读,第二遍背诵,现在是第三遍复背,我一直努力让“海口”不再是“海口”。

孩子成长的道路是远行,充满了寂寞。闺女现在刚刚踏上小学的征程,作为家长我尽可能做到自己能做到的,至于孩子能走到什么样的高度,还要看她自己。如果有一天,她长大了,我们回忆往事的时候,我可以骄傲地告诉她:“那年送考,你爸我默写出了《诗经》里的13首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