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的烦恼和痛苦从何而来?| 功夫问答

 悦来阅好吧 2020-11-21


本文字数:2960字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生命的烦恼和痛苦从何而来?

如何消除这些烦恼和痛苦?

有何妙法?

在2020润泽园学习会的“净心之夜”,阳明教育研究院立平老师和明道学院创始人Ellen,与线上同仁展开了问答,帮助大家扫除心中的烦恼和痛苦。

右:阳明教育研究院立平老师
左:明道学院创始人Ellen

以下是部分精彩问答整理:

问题 · 01

我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对父母孝心不够。有时,我甚至还觉得父母亏欠我,没有对我付出更多。该怎么办呢?

Ellen回应:

我们先放下和父母关系的问题,先想一想我们跟自己孩子的关系。

如果你已有孩子,你是否发现你对父母的冷漠,在自己孩子身上也有了体现?因为孩子能最敏锐地觉察到父母的行为,学得也最快。

如果我们跟爱人关系比较冷漠,关起门吵架,我们以为孩子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和我们小时候能感觉家庭氛围好坏是一样的。

有一位母亲曾讲过一个让她触目惊心的画面。她和先生常常吵架,但她不想伤害到儿子,因而从来不会当着儿子的面吵,每次都紧闭房门,甚至等孩子睡着了再吵。一天夜里,她和先生吵完架,突然打开门,她发现年幼的儿子耳朵正贴着门缝听爸爸妈妈吵架……

今天,我们对父母的怨不化解,那么有可能二十年以后,我们的孩子跟我们一样大,坐在同样的学习会上,充满困惑地问:“我对我的父母没有感恩,我特别抱怨我的父母,他们从来没有对得起我!”

这就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真实体现。我们对父母的态度,就决定了孩子对我们的态度。

去做一次反省,真诚地跟父母沟通,理解、体谅他们,然后用爱孩子的那颗心去爱我们的父母,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孩子也会爱我们。

立平老师回应:

为什么我们应无条件地爱自己的父母?

根据行为作用与反作用运行规律中的九个原理,行为作用的对象不同,则产生的反作用不同,因此,如果行为作用的对象很大,其反作用也是很大的。

人这一生,父母于我们的恩情是无法比拟的,恩重如山。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有怨,不能原谅,觉得父母欠我们的,那么我们会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欠我们的。

这个行为作用的对象太大了,那么反作用就是我们的孩子必然会像我们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我们以及整个世界。所以,能够促进这位母亲改变的就是我们的子女。若想孩子这一生过得幸福平安,我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改变。

问题 · 02

反省过几次,我觉得贪欲是很难克去的。尤其是在巨大利益面前,很容易被自己的贪欲带着走。请问老师,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Ellen回应:

有人曾问我反省难不难?我说,我们愿意去做它就很容易,不愿意去做就特别难。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反省中发现自己贪财、贪色或是自卑,但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去除,这时我们要回到问题的本质去看:

1. 首先反省要深刻。当我们反省足够深刻时,一定会看到这份贪婪让我们的人生在人生很多的重要节点,都作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给自己挖了不少坑。继而,我们会发现生命中所有大坑都是由这份贪欲造成的,循环反复。反省到这些,我们对心中的这份贪婪会有进一步的理解,提升认知的层面,想要去除它的决心就会更大,实施起来也就更容易。

2. 我们会发现,自己的贪心在孩子的身上也会有所体现。如果我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长大后也产生同样的贪心,那么我们就要对自己有一个高要求,不断地制定高目标、高志向,保持学习,尽快地去克除自己贪欲,而且要带动着家庭一起学习。

3. 当下就行动起来,要做到心上磨、事上练。所有的反省如果不体现在行动上都是纸上谈兵。比如,对于企业家来说,可能观照到自己之前有为了利润而牺牲员工利益的行为,那么从现在开始,在事上磨炼,在心里树立这样一个原则:“我要保障员工的利益,保障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我不做有愧于心的事。”第一次突破可能比较难,但一旦能够突破,接下来做事就容易了。

立平老师回应:

1. 您不要跟上天较劲,上天只有一条规则,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如果我们忽略良知的提醒,去贪我们不该有的东西,那反作用早晚必然回馈到自己身上。

2. 稻盛先生讲,大胆地去追求利润,把企业做到世界第一。这不叫贪,因为“功名富贵不累其心”,勇敢地把企业做好,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但如果您所说的,谋取了不该有的利益,就是贪了。

3. 一念恶,众恶相引而来。我们应时刻提醒、观照自己,扶正自己的念头。每个人都希望追求名利双收的生活,但应取之有道,否则,贪欲就会把我们美好的人生直接毁掉了。

贪欲的本质就是不明。反省后找到不明的根源,通过提醒观照法,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扶正自己的念头,直至把贪欲断除掉,开启更美好的人生。

问题 · 03

我的家庭是个六口之家,亲人之间经常争吵,关系不好。他们各自也反省了,但后面还是没用,还是会吵架。请问老师,怎么引导家人反省,让家更和谐?

Ellen回应:

首先,我们的发心都是好的,想让家庭变好,和家人一起走向幸福。

但是,很多时候,在建设家庭时,我们会进入一些误区。比如说,像这位同仁提问的那样,特别希望家人通过反省改变他们自己。

其实,如果我们想让家人都反省,那我们就必须带头做这件事情。

比如说,我们带头去做反省,别人做一次,我们做三次;别人做三个小时,我们做十个小时、三十个小时、三天三夜都行。深刻反省完之后,我们的状态绝对跟眼下的不一样,我们就会很有能量,更愿意去帮助我们的家人。

那对于我们的家人来说,他们看到我们变了,就会想,为什么我们变得这么正能量?他们会问我们做了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再分享我们的感悟,不再像从前一样,说别人哪里做得不好、不对,而是跟他们讲:“我以前哪里做得不好,应该怎么改,以后会怎么做。”并且我们行动上也要做到。

这样,我们就会正向地引领家人。只要影响到了一个家人,我们的伙伴就变成了两个,那我们们两个再影响三个、四个,最后全家人都变化了。

其实,当我们看着身边的家人,不管是父母、孩子,还是兄弟、姐妹,觉得他们需要改正、需要做反省的时候,实际上最需要做反省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相互指责、相互埋怨,而指责和埋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如果能解决,早几十年前就解决了。

改变别人非常难,改变自己容易。自己改变的时候,我们的家人就会改变了。

立平老师回应:

我的建议就是,请大家永远记住一句话:不要要求我们的家人反省,永远、永远。因为反省是反躬自省,这个词只针对自己,不针对他人。

如果我们认为这个问题是别人造成的,要让别人去反省的时候,这个问题就已经更复杂了。

在家庭中,我们尽管去表达对家人的感恩,表达我们自己有哪里做得不好的地方,这就叫家庭建设之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这样一份“道在低处”的爱,才能托起一个幸福的家庭。

如果我们自己本身心中有一份怨,总是认为家人在很多事情上有对不住我们的地方,就容易争吵不断。

所以,首先要把自己心中的这一份苦放下来,为什么呢?当我们心中有怨的时候,我们就没有智慧,也没有能量。如果自己没有智慧、没有能量,如何解决家庭问题呢?只有一条路,让自己站起来,让自己变得有智慧、有能量,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发现我们家人看我们的眼神都不一样,他向我们投来的是尊重的目光。

其实,不妨问问自己,我们是真的想解决问题,还是只是想在家人面前证明自己是对的?如果我们是想证明自己是对的,那我就不再讲了;如果我们真的想解决家人的问题,我们今天晚上就去做一个深深的自我反省,我相信,我们会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

以上为立平老师与Ellen“净心之夜”部分内容采撷。润泽园学习会“净心之夜”完整音视频内容不日将于「四部曲」APP上放出,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