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窗含西泠·专访 | 陈可:山水之境,处处有我

 涤砚堂 2020-11-21

敬请收看浙江电视台教科影视频道《宝藏》栏目

大型系列专题片《窗含西泠》——陈可

首播:2020年10月18日(周日)22:30—23:00

重播:2020年10月19日(周一)13:05—13:35

同步在线直播地址:v.baidu.com/live/zjjy

更多《宝藏》专题可浏览:tv.baozang.com


西泠书画院在浙江乃至全国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自成立之初,西泠书画院便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发展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省市乃至海外的优秀画家。一直秉承着“切入生活”的艺术理念,为公众创造一个靓丽的文化窗口。

《宝藏》本次采访到的西泠书画院的7位专职书画家,他们或专书法、或擅水墨,既有积淀已久的名家,也有崭露头角的新秀,他们都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师出同门,丹青相照。他们以中国书画艺术为“窗”,观照这个世界和身边的生活;也以西泠书画院为“窗”,传承中国书画的精髓,表现艺术的磅礴隽美。他们的笔下,承载的是西泠书画院40余年来生生不息的力量。



陈可,198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获学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院,获硕士学位;2020年考入中国美院博士。现为西泠书画院在职画师,国家二级美术师。

2005年作品《峰来何处》由中国美院收藏;2008年作品《洪谷雪霁》由浙江美术馆收藏;2009年作品《涵碧生烟》入选浙江省第十二届美展;2013年作品《沧浪秋韵》入选“墨韵岭南”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4年作品《翠微凝蔼》获“泰山之尊”全国山水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2014年作品《春到人间草木知》入选浙江省第十三届美展并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8年作品《春晚绿野秀》获“同源”首届中国画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2019年作品《留园新雨》入选第六届全国画院作品展;2019年作品《融》入选第十四届浙江省美展。

 

陈可的工作室轩敞明亮,门边案几上摆放着茶壶茶具、果盘香插,置物架上的文房清供依次错落。画室里当然少不了一个大书架,里面全是关于绘画的书籍画册。画室清静雅致、一尘不染,对陈可来说,每天最开心的事就就在这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里挥毫泼墨绘丹青。


和很多艺术家一样,陈可对绘画艺术的兴趣也是从小便开始的。直到今天,陈可依然清楚记得自己小学一年级时第一堂美术兴趣班课程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幅风景画让同学们仿照下来,陈可完成得很好,老师的评价也很高。从这一节课起,陈可就喜欢上了画画。“家里人都非常支持我,从小各种绘画竞赛、比赛也取得过一些小成绩,自己也是信心满满,所以在选择中国画作为自己未来专业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犹豫。”

小学

初中

高中

经过扎实的系统训练,陈可如愿考入中国美术学院。进入大学后,陈可几乎每天都会观摩学习到各种大家的作品。在本科学习的四年里,他的绘画技术日臻成熟,同时对于中国画的脉络源流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认知的提高往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带来的,大学期间最让陈可兴奋的事,是每年的下乡写生活动,“虽然条件艰苦,但同学们都是兴高采烈的。下乡写生的时候,每天都可以看到新东西,画一些新东西,满满的收获和积累是最充实的。”

大学时期的陈可

大学期间和老师同学外出写生

在陈可看来,本科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未来的方向也需要在这个时候去探索。而今后更进一步发展时,就需要在大量的技法训练和读书思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认识自己很难,认识自己并坚定自己更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进入研究生阶段,传统意义上的集体授课就不多了,大部分时间都是自我阅读研究、写生创作,导师会时常与同学们交流沟通,点评优劣,指导创作。陈可很感谢自己的研究生导师林海钟:“老师在这个方面给了我很大的鼓励,也给了我很大的创作自由空间。在我一开始遇到一个瓶颈期的时候,他从来没有给过我很明确性的指定,只是给了我相应的提醒,这对我最终形成自己的思考有很大帮助。”

研究生毕业展

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陈可非常看重写生,在他眼里写生就是到自然中寻找一些笔墨的语言符号。尤其是山水画家,可以从大量的写生中得到启发,不但可以促成技法的持续成熟,还能够不断画出特殊的鲜活味道来。就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吴山明评价陈可作品时说过的话:“一个山水画家如果注重写生的话,他的画会非常精彩。”

《洪谷雪霁》 260x140cm 2008年

研究生期间,陈可的主要研究课题是雪景山水。为了做好毕业创作,他还随导师到太行山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写生,积累了大量素材,回来后全身心投入创作。过程虽然辛苦,但作品呈现出的效果喜人,得到了身边师友的高度评价,后来这件名为《洪谷雪霁》的作品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如果说,学生期间的创作是带着问题做研究,那么毕业之后的创作则更能体现出陈可自我驱动的创作热情——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春到人间草木知》这件作品,也是陈可到湘西采风写生,收集了大量素材、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完成的。

《春到人间草木知》 236x177cm 2014年

当下,陈可的作品不论创作理念还是笔墨造型能力都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他每年坚持深入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坚持写生激活灵感,走的是一条既艰辛又漫长的山水画探索之路。既重视传统笔墨又不失自己的风格,承现出清新、雅致与灵气,画作中让人领略到江南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现在的人很多都生活在高楼大厦,过着车水马龙、朝九晚五的生活,节奏非常快,而我在自己的画作中表达的都是一些‘慢生活’的东西,比如画中的柴堆、小鸡、炊烟等等,这些形象会让人感受到清新爽利的气息,而我我本身是很向往这样的慢生活的。”陈可如此阐述自己画中的意境。

和西泠书画院同事在敦煌

研究生毕业后,陈可进入西泠书画院成为专职画师,作为80后的他是不折不扣的新生代力量。在陈可看来,西泠书画院是自己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如果没有画院,可能自己的心也还没有定。画院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机会,组织展览、学术交流、考察学习。每年下乡写生,每年组织展览,作为一个专业画院看似稀松平常,但其实对于画家来说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而要坚持做好这些工作,难度也是很大的。”

和导师张谷旻合作,为G20杭州峰会外方代表团团长夫人一行访问美院创作合影背景

艺术家之外的陈可,还是一名教师,带了几位中国美院的同学进行课外培训。善思、慎思的他在基础教学课程之余,也会与同学们探讨很多理论与观念上的话题。在他看来,绘画最终要靠思想来提高,而不仅仅依赖技术,否则作品就会缺少气韵,更谈不上生动。教学相长是陈可对自己双重身份的看法,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梳理、反省、自问的过程。在教授专业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某种重新总结和发掘。教师和艺术家,这两个身份恰好促成了自己的不断成长。教学与创作,很好地调节了陈可的生活:“它使我不会过分陷入某种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这种状态下人往往难以打破固有规则,教他人的同时其实也是在教自己。”

指导学生

今年,陈可考取了中国美院攻读博士学位,导师是与他缘分颇深的张谷旻老师——陈可高中开始就跟随张谷旻老师学习,考入中国美院后本科班主任也是他,进入西泠书画院时张老师也是画院的主要负责人。“这是一个全新阶段的开始,我也希望以此为新契机,在艺术上更上层楼。”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面对艺术、学术乃至人生,纵有千条道路、万般选择,陈可总是审慎思索,用笃定的姿态前行。


宝藏对话陈可
 
宝藏:什么时候系统地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和风格的,从中您总结出了什么经验?
 
陈可:对于我来说风格还远远谈不上,只能说总结一些特点。相对来说,山水画没有严格工笔、写意这样的分类,我用笔相对比较精细、严整一些,这应该是特点之一。在创作上我注重营造作品画面的生活感,有生活的气息必定是鲜活的,一张山水画中不光光是树石山峦,我希望可以具体到我们生活的一些细节上。我追求的艺术境界就是从生活出发,画家也是普通人,并不是一个标签式的固有形象。生活在当下,我们的所知所感,所思所悟,都与身边的环境息息相关,艺术创作也一样,只不过是表现为传统的载体而已。

《古寨烟岚》 45x68cm 2015年
 
宝藏:面对中国画的传承与创新,您有怎样的认识?

陈可:笔墨应该当随时代。宋人有宋人的笔墨,元人有元人的笔墨,明清一直到近代,笔墨的呈现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我个人并不认为认为一笔一划一树一石就是中国画的传统。个人理解的传统是偏向画理的,不是逸笔草草。我觉得没有一笔是可以随便画的,要画在理上。作为个体创作者,我觉得面对创作时要非常理性,具体到作品上的表现,构图、笔墨技巧上也都严谨,随性的东西还是越少越好。

《留园新雨》180x97cm 2018年

宝藏:忙碌的工作下,您如何保持创作状态、创作热情?

陈可:一方面从我内心来说,画画是一个自发驱动的事情,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而然,成为了习惯甚至可以说就是我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其实身边的师友大都是如此。另一方面西泠书画院的工作氛围非常轻松,除了定期集中交流外,其他时间基本上都会交给画师进行研究创作学习,给了我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幽居》33x44.5cm 2019年

宝藏:您很注重外出写生,走过那么多地方最喜欢哪里?

陈可:走过很多地方,要说最喜欢的应该是苏州和湘西,我是江南长大的,对南方的山水风物还是很有感情。具体而言,苏州园林是人工营造,有雕饰之美;湘西则是原生态韵味,野趣十足,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自然风光在进入绘画之后也能带给我非常不一样的体验,这两个地方也常出现在我的作品中。

《沧浪亭》138x69cm 2017年

宝藏:对未来有怎样的期许?

陈可:今年考上了张谷旻老师的博士生,在博士阶段,我希望在理论方面更精深一步,在技法上也可以更加纯熟。

与张谷旻教授


本文图片资料由受访者提供

--最底部有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