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系汶川---因为感动,所以怀念

 驻马店微摄影1 2020-11-21

建议wifi下欣赏


        这是笔者三年前写的文章,昨日适逢汶川5.12八周年纪念日,让我们记住那些在大震中逝去生命的同时,更要记住用自己的生命去挽救人民群众生命于水火之中的人民解放军。

           当张斌又一次踏上这块土地时,眼前的变化已今非昔比,让他完全认不出来了。如若不是援建碑上的“南坝小学”几个字,他根本不敢想象这片青瓦白房的建筑群是南坝小学。
          一想起当时地震后的情景,想起劫后余生的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这位从军三十多年,血性十足的四川汉子的脸上也禁不住流下眼泪。“5·12”大地震刚过,作为解放军第159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先锋,张斌带领着战友们冒着余震和滑坡,不顾随时有被吞噬他们生命的危险,来到重灾区南坝镇。

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断壁残垣,哭叫呼喊。远处是滑坡飞石,余震不断。

让张斌和他的战友们更加难忘的是,坍塌的楼房压着一位幸存者,只有一条腿露在外面。任凭他们扒的双手流血,因没有重型设备,最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压在楼房下的幸存者离开人世。张斌说:“如果他身子在外面,腿在里面,我们可以把腿锯掉,至少能保住他的生命,可……”他再也说不下去了。我能理解,作为医疗救护队员,看着压在楼房下奄奄一息急需抢救的幸存者,而救护队员却无能为力的痛苦心情,也知道作为四川籍的他更多一份为家乡遭受巨大不幸而悲伤的痛苦。

            救灾任务完成之后,张斌的《兵妈妈》等几幅作品在军内摄影大赛上获得大奖。
但他委实高兴不起来,救出的孤儿怎么样了?
地震中在医疗队帐篷中生下的宝宝是否健康?
这些都成了他的牵挂。此后,连续几年,张斌每年都要利用休假的机会到南坝镇看一看,灾区的巨大变化着实让他高兴和欣慰。

           
站在宽敞的南坝小学校园,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来,望着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张斌抬起右手臂——敬礼,祝福您祖国!
2008年159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合影留念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在159医院妇产科李秀兰主任及全体医疗队员的共同配合下,一个新生命在解放军第159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账篷中出生,因此给该孩子取名为篷生。如今,她已经八岁了,是一个美丽而又学习非常好的姑娘,她从父母言传中知道了这个故事,知道了她还有另一个再生父母---解放军。

假如没有真纯,就没有生命。

假如没有生命,就没有童年。

假如没有童年,就不会有感动今天。

篷生----一个生命的礼赞。

 文:黄卫民  编辑:李飞  图片制作:李娜   指导:张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