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为何半死不活,清朝却能平定八荒?

 历史烟云阁 2020-11-21
曾经有人讲过,清朝的版图像个“海棠叶”,要我看来,清朝的版图恰恰是一个“圆”,而相比之下,明朝的版图却只是个“半圆”。明清两朝的统治都有将近300年的时间,然而它们的国势差距却是那么的明显,在清朝统治三分之二的时间里,清朝不断开疆拓土,成为版图仅次于元朝的陆上大帝国,而在对边疆的管辖力度方面,则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相比之下,明朝虽然在初期也曾开疆拓土,版图也不算小,但是很快盛极而衰,版图迅速缩小,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半死不活状态。

清朝极盛版图


探究起来,原因自然十分复杂。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咱们且从统治者质量这一个角度来分析造成两个王朝不同结果的原因所在。
 
说起明朝的皇帝,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那句“代代是奇葩”,这句话固然与事实相符,但是明朝皇帝并非一开始就是如此。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朱棣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雄才大略之君,朱元璋一生以最低的起点参加反元起义,并天才般的兼并群雄,一统江南。随后,又令徐达北伐中原,推翻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的统治,随后又四面楚金,将云南、河西、河套、燕辽等丢失数百年的要地大部收复,同时还通过册封等手段,获取在青藏地区的主权。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大将蓝玉出兵北伐,直到北元腹地,全歼蒙古7万主力,活捉蒙古皇妃,北元脱古思帖木儿及其子天保奴亦在逃亡中被杀,自此北元覆灭,蒙古一分为三。

明朝极盛版图 


明成祖朱棣也是一位雄才大略之君,他实施积极进取的国防政策,对外主动出击,在东南亚方向上,出兵收复交趾,同时又通过三宣六慰将我国西南边界推进至老挝、泰国北部及缅甸中部一线,还在马来群岛设立海外据点;在西北方向上,设立哈密卫,对西域进行一定管辖;东北方向九巡北海,设奴儿干都司,将整个东北置于版图之下;而在北方则是政治、军事双重打击,政治上分化各部,军事上五征漠北,以维持蒙古的分裂。不过,朱棣太好面子,郑和下西洋没有取得多少实际的成果,同时又通过内撤东胜卫来酬谢在靖难中有功的朵颜三卫。
 
相比于明朝的开国,清朝则困难得多,从1618年“七大恨”起兵到1662年消灭南明永历政权,清朝用了44年,三代人的时间才得以完成。在此之后,又经过康熙皇帝几十年的努力,通过对夔东十三家、三藩和明郑等势力的绞杀,清朝的统治才真正稳定了下来。

康熙继位之时的清朝版图


然而,在随后的开拓之中,尤其在解决蒙古问题上,清朝简直比明朝做的好太多。我们先看一下明朝皇帝,自永乐皇帝去世之后,明朝皇家开始进入了“奇葩”时代。首先出问题的是“好圣孙”朱瞻基,其实他并没有《大明风华》演绎的那么英明完美,虽然有人称他为杰出的守成之君,要我看来,他根本配不上“守成”二字,说他是“保守之君”还差不多。真正守成之君应该是汉宣帝、雍正帝那样,对内改革前代积累的弊病,对外守住前人开拓的成果。而好圣孙显然不行,他对内不改革弊病,对外丢疆弃土,放弃安南、纵容麓川、撤销奴儿干都司、纵容蒙古统一,可谓养虎为患。
 
朱瞻基死后,其子朱祁镇倒是志向远大,他改变了朱瞻基不作为的政策,向南三证麓川,稳定了西南局势,向北一度恢复东胜卫。然而,面对已经完成统一的蒙古瓦剌汗国,这位“奇葩战神皇帝”居然按照大太监王振的策略,仓促率军亲征,结果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俘虏。 

被瓦剌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


幸得出了个不世之才于谦,指挥京师保卫战,明朝这才转危为安。可惜,经过土木堡惨败,明朝主力损失大半,边防要地漏洞四处。随后,蒙古夺占河套,倭寇扰乱东南,苗人叛乱西南、女真搅乱东北,明朝一下子是四面为敌,半死不活。同时,自宣德以来,明朝社会“忘战必危”,沉迷于所谓“道义与和平”,又重文轻武,守内虚外,以为边疆蛮夷之地,得之无用,怎能穷兵黩武、虚耗国力,破坏睦邻友好之大局?
 
这样一来,何必去整饬军队,何必去收复河套、何必去强化河西、何必去开疆拓土、巩固边疆?总之,在大明键盘侠式的文官和奇葩式的皇帝的操作下,大明是内有党争,外有边患,丢疆弃土,不亦乐乎。也就是当时江南经济发达,文人们自然感觉满意,高呼什么这个中兴、那个中兴。这就是从土木堡之变到嘉靖后期的明朝状况。

明孝宗朱佑樘


这一时期,明朝本来是可以复兴的,但是机会却一再的痛失。也先死后,统一的蒙古汗国宣告解体,大明国防压力减轻。然而在位成化、弘治皇帝却是小修小不,成化帝虽然平定苗乱、犁庭东北、收复河套,但却不能抓住机遇,继续开拓。而对于河套,不知是皇帝惜财,还是文官阻挠,成化帝竟没有在此修筑防御体系,移民实边。而弘治帝虽三收哈密,但却丢了河套,得不偿失,在内政上,二帝也是小修小补,既没有大力改革腐朽的税制,又不能真正改革军事,恢复军队战斗力。
 
正德皇帝虽庙号“武宗”,但其实就是一个奇葩,且不论应州大捷之事,单说正德元年,杨一清献防边四策,提出了一套相对可行的“复套”计划。然而,正德皇帝却纵容太监刘瑾,将杨一清革职查办,致使朝中无人敢提“复套”之事。

明中期版图

一个奇葩走了,另一个奇葩又来。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明朝总督三边侍郎曾铣主动出击河套,大败蒙古俺答部,并上《请复河套疏》。然而,此时明朝内部党争复杂,夏言支持复套,严嵩则反对复套,结果夏言党争失利,曾铣不但不能复套,反而被严嵩以“轻起边衅”“克扣军饷”等罪名处死。而嘉靖皇帝则是继续炼丹修仙,不亦乐乎。
 
与之同时,明朝在其他方向上也不容乐观,西南缅甸东吁王朝崛起,不断侵蚀明朝的西南边疆;西北丢了哈密、沙洲、敦煌等地,龟缩到嘉峪关内止步不前。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俺答长驱直入京畿地区,烧杀抢掠,如入无人之境;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仅仅53个倭寇便横行浙、皖、苏三省,甚至一度直逼大明第二首都南京城下,而明朝为剿灭这支倭寇,竟损失四五千人。

明末版图

国难显忠良,随着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张居正、邓子龙、李如松等人的登场,大明国势一度中兴。然而,明朝终究是那个不争气的明朝,随着张居正的去世,大明在万历皇帝这个新奇葩的统治下,大明终究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半死不活状态。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大明终于作到了要死的那一天,但是,明朝的奇葩皇帝和无敌键盘侠的历史并没有结束,但是我个人实在不想再写下去了。
 
相比之下,清朝的开拓不仅得益于有一个长期执政的雄主康熙皇帝,更在于清朝有一套较好的皇储制度,保证了皇帝的高质量。因此,康熙之后,清朝后继有人。
 
继康熙之后的雍正皇帝也是一个雄才大略之君,他对内革除康熙晚年之弊病,对外平定罗布藏丹津势力,收复青海,并设置青海办事大臣,强化对该地区的控制。雍正帝虽只在位了短短十三年,但他勤政爱民、励精图治,为其子乾隆留下了一个版图辽阔、国力强盛的大清帝国。
 

乾隆皇帝

乾隆帝后期虽然妄自尊大、骄傲自满,进行了一系列作死行为,但是前期还算兢兢业业、颇有成就。从1747年——1792年,乾隆先后发动十次开拓和拱卫边疆战争,史称“十全武功”。这中间虽不乏吹牛的成分,但收复并巩固新疆、西藏等地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囊括农耕、游牧、绿洲、高原四大文明区,统辖中国所有民族的大帝国最终形成了,其领土不仅庞大,而且稳固。
 
其实,大明不能完成统一中国各大文明区的使命,且迅速陷入半死不活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时年统治者质量的低下。我们假设永乐之后雍正、乾隆那样的雄才之君,相信大明也能并吞八荒,甚至做得更好;我们在假设康熙之后是明朝中后期那些奇葩皇帝来统治大清,我也相信,大清一样会死的很惨,甚至更惨。只可惜,历史不容假设,事实便是如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