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孟子》说“大丈夫”

 寻梦向天歌 2020-11-21
推荐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大丈夫”一语见于《孟子·滕文公下》,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按现在的话来阐释,也就是说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的节操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大丈夫”这个尊称的。从而,“大丈夫”就成为有品德、有志气、有作为血气方刚的好儿男的美称。

孟子的这一论断和定义,也就成了世人赞叹那些具有阳刚之气,敢于有所大的作为的男子,或者借“大丈夫”去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典籍中,“大丈夫”三字屡见不鲜。《晋书·石勒载记》云:“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南史·王僧达传》说:“大丈夫宁当玉碎,安可默默求活!”意谓为正义而宁愿牺牲自己,怎能为了活命而无所作为呢?《宋元学案》说:“大丈夫行事,论事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效;论万世,不论一生。”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用“大丈夫”立身行事、抒发情怀的为数不少。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唐杨炯《出塞》:“丈夫皆有志,会见立功勋”:白居易《新制布裘》:“丈夫贵兼济,岂善独一身”;宋苏舜钦《水调歌头》:“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这些光照千秋万代的诗章,都为“大丈夫”一词作了完美无暇的壮丽注释。

也就是说“大丈夫”只属于立壮志、怀公心、明事非、勇于行的响当当的好儿郎,是光明磊落、不畏艰险、捍卫真理、视死如归的英雄儿郎们的尊称。他们为了祖国大业和民族利益,为了维护正义和和平,勇于赴汤蹈火,血洒沙场。既便是到了桑榆之年,他们仍然象夕阳那样金霞满天。曹操在《步入夏门行》中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写到:“老当益壮,宁知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陆游在《赴成都》中喊出:“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做鬼雄”的呼声,表示既使在九泉之下,也要抗击金兵,收复旧河山!大丈夫的品德何其纯洁高尚,大丈夫的气概如此光明磊落。

在中华民族生生息息的这块热土上,千百年来,许多仁人志士为探求民族强盛,呕心沥血,自强不息,奋斗不止;许多英雄豪杰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壮怀激烈。正是他们这种大丈夫精神,铸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万里长城,激励着子孙后代,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不畏艰难,探索不止;不怕牺牲,奋斗不止,是华夏民族乘风破浪永往直前,永远昂首傲立于世界的东方。

无数仁人志士和英烈前辈用生命和鲜血为《孟子》的“大丈夫”一词注下了彪炳青史,光耀千秋的煌煌巨篇,也为我们学习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