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见,老西门!

 我的小名叫化车 2020-11-21

南市区没了

老西门也要拆迁了

听到这个噩耗,局长真的受不了了

老西门那可是南市区最后的记忆了

这是在街道处看到的房屋征收决定文件

房屋征收范围:东至贻庆街,延伸至孔家弄、南孔家弄,西至肇方弄,南至复兴东路,北至方浜中路都属于动迁范围。黄浦区508 - 514地块,老西门西块地区包括金家坊、马家街、孔家弄、翁家弄、贻庆街等等会遭到动迁......也就是中华路以东、方浜中路以南、松雪街以西,复兴东路以北的区域,这片充满老上海人回忆的地方,现已准备拆离。

根据政策规划,到明年为止,

这些房屋将全部拆完,夷为平地!

原来居住在这里的四千户居民会搬到郊县居住。

(▲红色区域内为拆迁地段)

局长虽然已经走过上海的几百条马路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和怀念的

就唯属老上海的第一代表,老城厢的里弄生活

听到老西门要拆迁的消息,

我们毫不犹豫第一时间跑了过去,

想再看看,再体验一次那老城厢的生活记忆。

——老西门

很多老上海宁关于它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上海最长、最深的里弄

上海最老、最早的小学

上海第一个国货市场

………………

都是满满的老上海宁的回忆。

尽管很多朋友邻居纷纷离开这里,

部分地方已经开始拆迁改建,

但是那些人,那些记忆却珍藏至今……

而这一次,我们花了12个小时,从早晨到傍晚,

希望通过我们的镜头,

关于老西门,能留下什么......

回忆曾经属于你我的那年记忆

那些年的“南市老城厢”

那些年地道的上海市井生活

.......

曾经的岁月看哭了局长

你会不会和我一样有感而发

邻里之间相处的欢声笑语

侃天侃地的大排挡

曾经弄堂的年少时光和忙碌生活

百年老西门的时光

侬还记得伐?

1

这里有最地道的老上海味道

梦花街的这头有一家中华老字号的酒楼,大富贵酒楼,始于光绪七年,是沪上历史最久、名气最响的徽帮菜馆,酱鸭、熏鱼都是上海人很爱吃的卤味。


鸳鸯厅弄、金家旗杆弄、梦花街、学前街……老西门不少小路极短,名称却很文艺。其中比较出名的应该是梦花街了。

梦花街被誉为“一个鲜活存在着的上海旧市井”,这里迈向城市现代化的步伐缓慢而犹豫,穿行在窄窄的巷子里,都会有一种时光倒流、恍若隔世的错觉。

梦花街隐身于老西门中华路旁。据董建善介绍,这个浪漫而富有书卷气的地名却来自“海防道”的一个兵营。兵营在东面和北面各建了一座望楼,梦花街即从“望北楼”得名。

对于住在这里的人来说,陪伴着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的老房子一代又一代地生活下去,幸福还是心酸,只有他们心里最清楚。

傍晚的蔬菜肉摊还亮着灯,老板在利落的切着肉,后面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

2

这里是上海最早的文化发源地

上海的文庙建于南宋咸淳年间,距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上海的最高学府,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上海宁儿时的美好回忆。文庙在老西门人心中的地位,绝对是举足轻重~

上海文庙,可以说是上海老城厢复古和新潮的集结地,也是文艺爱好者的聚集地。很多人都知道文庙书市每周日早上七点半开始,门票1元,事实上天还没亮五点时就已经有人在墙外打着手电筒交易了,包囊一打开就一群人涌过来,搞得跟地下党接头似的,不少好书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被先挑走,早几年,书市从零晨就开始,趁着暗夜在墙外摆摊.....小时候有没有来这里淘过漫画书?

对于老上海人来说曾经是一个白相的好去处,现在却大门紧闭,旧书市场也迁址到闸北区了。

3

这里是誉为上海秋叶原的童年白相地

还记得当年放学后的自己最喜欢去哪里撒欢吗?

上海动漫一条街的盛名,曾被形容为上海的东京秋叶原,各种手办和动漫周边,对于宅男宅女来说,真是老鼠跌进米缸里。路上也经常能看到cosplay,各种奇装异服在这里,就是不一样的和谐。

橱窗里的高达、火影、银魂,每次都要驻足停留好久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每逢周末几个人约一起,去老西门看看最近的手办模型、动漫杂志,那可是孩童时代“身份”的象征,有个珍藏的手办全班同学都羡慕你~是不是也曾在动漫店里逗留,盘算着再攒多久的零花钱就能拿下最爱的动漫手办?

老道前街汇聚了不少动漫周边店,每到放学时刻,这里就是学生们的乐园。局长我也是莫名地老泪纵横,这些都是我们这一代人满满的回忆啊!

小学初中时风靡的大头贴,市面上差不多都绝迹了,但是在这里依旧可以看到,当年的“非主流”姿势,你敢不敢再摆一次?

玩具杂货店的老板总是看上去蛮空的,隔壁的文庙菜饭骨头汤的老板真是忙得挺伐下来。

二两菜饭,加一块不要太肥的腐乳肉,再来一个豆腐包,一碗骨头汤,真的是人生中最惬意的事情了,毕竟,唯有爱与美食不可辜负呀! 

文庙附近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吃,文庙菜饭、耳光馄饨、糯勿糯、孔乙己酒家...巧克力奶昔、章鱼小丸子、烧烤、鸡翅、骨肉相连....在这里长大的囡囡们肯定记忆犹新,每次放学几个小伙伴一定人手一串,是不是也曾在小吃摊前把脖子伸得老长,咽着口水把好吃的看得紧紧的?

西北狼烧烤▼

还记得当年都和谁一起来这里撸串吗?鸡翅、羊肉串和臭豆腐,是每次来都必点的啊,那个味道,很多年都不曾忘。

耳光馄饨▼

孔乙己酒家▼


小时候都学过鲁迅先生的《孔乙己》,那藏在文庙里的孔乙己酒家侬吃过伐?那可是正宗的绍兴味道,去咪咪老酒也是不错的。

炸鸡柳▼

老式的房子下各种美食,热气腾腾、鲜香四溢,上海爷叔忙的不亦乐乎,整个小街别有一番风味~

4

这里是最地道的老城厢生活

只有那些上海的老弄堂,依然是木心笔下“发酵的人世间”,低矮的本地房子过街楼下,几位老人在搓麻将,充满了市井烟火中浓浓的人情味。阿拉住在老西门——老城厢(石库门),比起摩天大楼,更爱老城厢万家灯火的烟火气。

处处是生活气息的老西门,在繁华的上海市中心之处。层层叠叠的高楼,包围着一条条横竖交错的弄堂,它就是老城厢。

孔家弄

都说上海的弄堂越深越有味道,一个弄堂九曲十八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就是这样的环境,邻里之间的关系才融洽的不得了.......把桌子搬在外面,一瓶老酒 众人闲聊是晚饭的标配,茶余饭后爷叔阿姨们,总爱坐在弄堂旮角处,要不忙着侍弄侍弄各种花卉,要比找个安静的角落聊聊儿子聊聊外孙,手上夹着的老烟冒着火星,老城厢是上海最传统的居住生活形态。市井人家的平常生活,却更显有滋有味。

这里曾是上海最古老的城区,老城墙拆了,老城厢的生活在继续,地道的上海市井文化在继续。在这里,曾经有一群人,他们共同的代号是310102,曾经有一段日子,叫作南市的生活。

▼充满了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弄堂住宅。

▼东家爷叔,西家阿伯,讪胡噶噶,生活乐淘淘

▼一出太阳,头顶上悬挂着的衣服、被子,是弄堂里的一景

然而现在,举头可见的地方,到处都挂着这种“洗脑”的拆迁横幅,我想,舍不得这种老城厢生活的,不是买下这块地皮的商人,也不是渴望多分套房子的新住户,而是老早就生活在这里的老上海,或是已经搬走,却仍然怀念曾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吧。

金家坊

有木有想过,阿拉常说的“老城厢”到底指的是什么意思?其实“城”指的是城墙以内的部分,“厢”指的是城墙以外较热闹的部分。

▼老城厢的日常生活

▼老区到处都是错综复杂的电线 ,这几乎是所有老区的特色之一。但是这红底黄字的大横幅,看着人真是心痛!

▼金家坊窄窄的过道上,摆着一篮篮的新鲜蔬菜,穿过弄堂回家的时候带上把青菜和毛豆,晚上做饭的时候,满屋子飘香,和放学回家的囡囡们的嬉笑声一起,构成一副缥缈的人间烟火画卷......

每条弄堂里肯定都有一家烟杂店,妈妈喊着我去给她买瓶酱油,爷爷让我带一盒红塔山,剩下的几毛钱就成了我为数不多的零花钱.....

▼老招牌“美美杂货店

弄堂里不像现在的楼房,几乎很少有独立的卫浴,这种大众浴室就成了阿拉经常光顾的地方,至今仍然很怀念那段时光.....

穿梭在弄堂里,还发现了一家神奇的厨师中介所~应该是介绍会做正宗本帮菜的爷叔的地方.....毕竟现在,能吃到正宗本帮菜口味的饭店已经没有几家了。

一家“可爱”的理发店,有一个可爱的店主,把自己的开店日期贴到外面,还写了一张“理发说一声”的纸条,没有现在发廊店的“办张卡伐?”恼人式聊天,而是姐姐妹妹聚在一圈话话家常,真是充满了人情味~

泪奔!老底子上海人的南市记忆,再也回不去了!

孔家弄

紧挨着孔家弄的红栏杆街,是一条“L”型的 里弄,拐角处的大花猫,好像满脸写着老油条式的不屑~

孔家弄最出名的当属承德里,这可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陆小曼的故居,徐志摩的妻子,在她身上无数的传奇故事与平常百姓的生活一起,隐藏在深深的弄堂里,...如今承德里早已成了居民们的居民楼,一个弄堂里住了七八户人家,装修格局也早已没有当年的模样...但是却更加充满人间的生气。

方浜中路

那时方浜路上各种卖扎纸寿衣花圈,到老西门坐公交不找个人结伴走,晚上肯定回去要做噩梦的,想起那时候放学之后总会绕道从孔家弄、翁家弄、金家坊走,只是为了和同班同学多玩上一会~或者穿过梦花街,到文庙白相白相~

▼方浜中路的北里如今已经全部围起来变成施工工地了,方浜中路以南的小店们甚至连门面都被水泥糊了起来。

▼余下的几家小店,也全都在甩卖二手用品。

▼老式的二层小饭馆,loft结构精致又古朴。

▼因为要动迁,房产中介也活跃了起来,每天都能看到几个房产中介的人过来,和阿姨们聊着动迁房子的事情。

▼在实验小学门前等待放学孩子的家长们,不禁让我想起了那些年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那些曾经一起在老西门长大的小伙伴,你们还好吗?

5

这是世界首条充电公交线,并且沿用至今

起老城厢的环线11路,从2008年8月开始运营,每天穿梭在老城厢的11路公交车,已经度过了11个年头了。说,那是大多老上海人出行的必乘路线,从老西门出发沿着人民路、中华路行驶,环绕豫园老城厢一周再回到终点老西门。

坐上11路,沿着最有历史感的环线风景,文庙、梦花街、小北门站的四明公所、上海老街、第五百货商店、百年老店德兴馆.....那些承载着老上海人风情和记忆的建筑。一帧帧向我们呈现和诉说着历史.....

要说老城厢存在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

老西门自元代以来直至民国初年,

也始终是上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我们不反对城市建设的越来越好

城市要想发展,确实要不停的向前迈进

一路上总要舍弃一些“东西”

但是真正面临动迁的时候

许多老上海人心底总是“五味杂陈”的

上海人的老历史

魔都人的老回忆

阿拉的孩童时代

工作的忙碌时光

老年的悠闲生活

......

都能在老西门这个历史悠久的街道寻得身影

也许你曾经是这里的过客

来了又匆匆离开了这里,

也许你选择在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

暂时歇脚居住,

也许你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老城厢的弄堂之中

上海发展得那么快

把老城厢的旧日子都丢在了背后

无数人为流光溢彩的魔都鼓掌欢呼

只有老底子上海人才会走在老弄堂里眼眶泛泪

如果可以,宁愿永远待在老城厢里,当个小朋友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