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再见!文庙书市!再见!上海文脉! 文庙书市,始于1993年!承载了多少上海人难忘的淘书往事?记得小辰光,书市的摊位都是用粉笔划出来的。从棂星门入口到大成殿门口,院子里回廊上,浩浩荡荡,全被书摊占满。 大大小小250个摊位,供不应求!人多、书多、摊位多…人头济济,喧闹不歇,连脚都没地方放!客流量最高时,可达8000-9000人。 有些摊主们为“抢摊头”,凌晨2点就来蹲地盘,可见当时文庙旧书集市有多火爆。 去书市淘书,只需在文庙售票窗口买一张入场券,1块钱就可以畅游集市。 书市藏宝!比淘金还刺激! 书市也藏着“黑话”:一块是一百,一毛是十元,“打闷包”指没见过书直接估价全带走…风险多套路深,惊喜也不少,刺激!好玩! 学生们爱搜集连环画、小说、磁带、DVD、小人书;上了年纪的,喜欢淘些期刊、报纸、字画……价格大多在5元以下,只要眼够亮手够快,总能如获至宝! ![]() ![]() ![]() ![]() 书市上随便一瞥,就能淘到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书刊。绝版连环画、踪迹难寻的旧书刊、粮票、信件……书海淘金,大可尽情遨游!旧书捧在手,往往要比新书有温度得多。 比如这本1963年出版的《三毛流浪记》,几经扭转才来到这里,想想就觉得很奇妙。
书友们淘到好书,就在文庙树荫下、回廊里席地而坐,边歇息边读。书香萦绕,似与喧嚣闹市隔绝……看看这位小朋友,求知若渴认真翻书的可人模样,真叫人喜欢! 真!的!关!了!文庙将大修! ![]() ![]() ![]() 如今再访文庙,书市已搬离,空空如也,不像往日人来人往。 据工作人员透露,书市已搬至城隍庙福佑路,文庙将面临修缮,修缮期或将暂停开放,具体期限暂时不明。 ![]() ![]() ![]() 门票依旧是10块钱,游客稀少,来者一为参观,二为祈愿。求学业求平安,虔诚有加。 ![]() ![]() 瞻仰四周,匾额牌坊犹在,明清建筑格局依然庞大,气势恢宏。只是徒留书院之名,少了那股生生不息的鲜活之气。 或许,我们应该感到庆幸,未来,整修一新的文庙,或将成为人们抚今追昔、思古图新的景点。 一街之隔,就是上海知名学府敬业中学,上海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名校,创建于乾隆13年,至今已272年历史! 因疫情影响,文庙路学前街冷清了许久,但莘莘学子和朗朗书声不会缺席,更无愧于与文庙比邻。文庙书市虽不复存在,书香却是永远。 02 再见!老上海人的文庙老街! 再见!708090的青春自留地! 文庙不只有文庙,从文庙牌坊进入,短短几百米,满目皆是回忆杀!因为敬业中学的存在,整条街已然成为敬业学子上学前、放学后的逗留基地! ![]() 曾经整条文庙街上,小吃密集,文具店、模型店、饰品店……应有尽有!如今因为疫情、旧城改造,相继凋零! 沿街还有些幸存的手办屋,七龙珠、银魂、海贼王、火影忍者……都是童年回忆啊! 男生们心仪的动漫周边,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小时候要攒上好久的零花钱,才能买一个,开心到睡不着。 杂货铺则是女孩们的天堂!发卡、头绳、发箍、水彩笔、带锁的密码本、贴纸……总能逛到忘了回家。 ![]() ![]() 那时候没有美颜相机,大头贴风靡,一套下来动作绝不重复,所有的嗤之以鼻,都是挥之不去的青春……如今大头贴几乎灭绝,那些一起拍大头贴的老同学,是否还有联系? 03 幸好!这些老味道都还在! 10元封顶!回忆涌上心头! 内嵌下沉式小店,店面很小,生意却很好。香酥鸡、钵仔水晶膏、奶茶……统统都有!小时候觉得这里简直就是“美食帝国”。 现炸的香酥鸡像是有魔力,总能勾起馋虫,放学时饥肠辘辘,闻到这个香味,不停地咽口水,肚子越发咕咕叫得凶猛! 香酥鸡金黄金黄,分量很足,用牙签一串,捧在手里,边走边吃,正好吃到家门口。 钵仔水晶膏,膏如其名亮晶晶!有好几种口味可以选择,最爱甜甜的水蜜桃味,黏糯Q弹,夏天吃格外清爽! ![]() ![]() 到现毕业很久,依旧无法忘怀。偶尔过来买上一份,只为重温读书时代的念想。 放学铃一响,敬业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的学生们,就会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现炸的章鱼小丸子,常常引得里三层外三层围观。
新鲜出炉的鱿鱼丸子,超大颗!吃起来很有存在感!小时候总是猴急,不知道被烫了多少回。 小店面还供应寿司,更接地气说,它就是紫菜包饭,小辰光姆妈有时候来不及烧饭,就吃上一盒垫垫肚子。 - 奶茶冰淇淋 - 8090后的奶茶启蒙 听阿姨说,在这里已经开了20多年了!敬业中学、蓬莱路第二小学学生放学必来买,现在像这样传统的奶茶铺已经很少了! 巧克力冰沙是小店招牌,满满当当一大杯,巧克力浓酱打底,盛满碎冰,淋上巧克力酱和丰富的珍珠,单手握着感觉无比富有。 ![]() 上海人心中的那碗菜饭 每个上海人都有自己心中的那碗菜饭和骨头汤!二两菜饭,一碗黄豆骨头汤,一份腐乳肉,圆满! 文庙菜饭就是这样的存在!老式的房子,地方很小,带着超级有年代感的阁楼,这是独属于上海老弄堂的标志! ![]() ![]() ![]() 菜饭用猪油炒的,十几年味道始终如一。碗还是小时候的花边碗,与奶奶家同款!许多人从孩提时代一直吃到成年,忘不了这份弄堂老米道。 ![]() ![]() ![]() 骨头和黄豆一起炖得酥烂,一闻就知道是小时候的味道。骨头块头大,汤汁浓郁,拌饭很是美味,每一款都是满满的回忆和感动。 位于学宫街和文庙路的交汇处,十几年不变的味道,真正的老酒家!这么多年过去了,更加古色古香,菜单也更有腔调。 晶莹透光的梅干菜扣肉、嗲到飘飘然的太雕鸡、停不下的茴香豆、一品状元醉虾……地道的绍兴味,借着笼罩整条巷弄的花雕香,吸粉无数,备受拥趸。 “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茴香豆上桌,孔乙己的穷酸书生模样跃入脑海。入口咀嚼的瞬间,香气四溢,在唇齿间化为细沙。 霉干菜扣肉是当之无愧的招牌菜品,瘦肉酥软不柴,肥肉入口即化,片片红亮透光,深得沪上老饕欢喜。 这里还能喝到上海滩独一无二的,二十年陈酿花雕王,用上好的糯米以古法酿制而成,小酌一杯,回味无穷! 每次路过大富贵总店,浩浩荡荡的队伍像是一道风景,叫人望而生畏。酱红色的招牌上,“创建光绪七年”字样尤为醒目。 大富贵三个楼面各司其职,一楼小吃部,二楼、三楼经营炒菜。小时候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来奢侈一顿,现在多了各色小吃,十分亲民。 魔菌最爱大富贵的春卷,个头大,酥酥脆脆,用料足,大白菜肉丝的传统经典馅儿,满满的食欲。 当下的人气爆款,绝对要数冷面和冷馄饨了,每天要卖出1000多斤冷面,500多份冷馄饨,到店时已所剩无几了。 大馄饨吹吹凉,淋上花生酱芝麻酱,搭配赤豆莲心羹或百合绿豆汤,绝对是老底子上海人的最爱! 8元/碗的赤豆莲心羹,多到要溢出来,性价比无敌!这碗粥质地粘稠,好吃到根本停不下来,每吃必光盘! 04 弄堂越深 回忆越长 ![]() ![]() ![]() 借着此次逛文庙,也把周边老西门老城厢挨个走了个遍。老道前街、学前街、蓬莱路、梦花街、静修路、中华路…… 九曲十八弯的弄堂,越深越有味道。邻里之间,洗着菜收个衣服打个照面,都会热情打招呼,问候一声:“切了伐”。 茶余饭后,阿婆爷叔,摆个椅子坐在在弄堂口,乘凉噶讪胡。这才是老上海生活的真实写照,充满了烟火气,饱含了人间冷暖。 孩子们欢乐嬉闹,欢声笑语穿透整个弄堂,路过的老人一脸宠溺。这样的童年,真的像金子一般金贵。 头顶是晾满各式各样的衣服,各种颜色汇聚在一起,像彩旗一样,挂满整条弄堂。 家家户户,福禄寿喜,婚丧嫁娶,都在这里,这是世世代代上海人情感的延续和寄托。 老城厢虽破旧,虽简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锁铺、小卖部、小菜场、理发店、古玩店、水果店……短短十几米的弄堂,生活所需统统都有。生活配套算不上高级,但足够便利。 老人们还习惯着修修补补,拉链坏了去修去补,在大上海,这样纯粹的生活方式,才叫返璞归真。 阿姨们多有闲情逸致,侍弄花花草草,虽是市井弄堂,却也能装点得绿意盎然。 老爷叔们在弄堂口,摆上粗茶淡饭,咪上几口小酒,身旁有猫咪作伴,看来来往往,唠家长里短。 如今,黄浦区很多老弄堂已经面临拆迁,走在弄堂里,抬头就是拆迁的横幅,一派萧条。 此情此景,让人五味杂陈,不知是欢喜还是忧愁。原本热闹的老西门,在时光中将一点点被啃噬,即将与我们告别,变成一片废墟。 或许不久后,这里也将被高楼所取代。小弄堂时代结束,活色生香的市井,将永远成为历史。 这里有没有你的青春? ![]() 文庙&文庙老街 全天可逛,文庙书市已关停。 微信:shlm001 电话:13166389937 点zan点“在看”,留住上海老城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