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IX情绪 文庙三刻(05.3.14)

 江苏常熟老李 2014-04-13
“老南市”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限定,即由中华路、人民路首尾相连将老城厢围成一个圆,复兴路与河南路在这个圆的中心交汇,构成独一无二的城市之心。老南市还是与现代城市生活风格迥异的老城厢生活模式的代名词。前者简洁、迅速,后者繁复、温缓。
  “文庙”无疑是整个老南市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地标,构成它的一日三刻的不光是一座夫子庙,而是文庙路、学宫街、梦花街、老道前街衔接而成的长方形地域,以及在这个地域活跃、流动、出没的居住者和游历者。
  文庙三刻,从清晨本像式的温缓,到黄昏属于年轻人的喧闹、杂乱,最后是临近子夜的平静和寻常。我们用一种外来的、迷失的态度向你展示一个MIX版本的文庙。
  摄影手记
  文庙路上照例有着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地摊,有卖木梳如意手的,有卖皮夹小镜子的,有卖电子打火机的,也有卖油豆腐丝粉汤的,有卖臭豆腐茶叶蛋的,有卖酒酿圆子老虎脚爪的;当然是少不了卖玲玲珑珑小玩具的。
  在文庙,我们好像被两种情绪充斥着———老城厢原生却日渐陌生的温缓,外来的却十分熟悉的现代做派。烧烤烟雾浑浊的空气,喧闹的人流,庄重的文庙建筑,最后是突然出现在镜头里的斑点狗。不搭调的画面让文庙传递出的MIX情绪达到了高潮。
  8:15 一切从梦花街早餐开始
  文庙的一切都是从梦花街早餐开始的。什么是上海人最完美的早餐?
  头盘:1两现做锅贴配咖喱粉牛肉汤;小食:1块呈金黄色的糍饭糕;主食:1根油条、咸豆浆配安徽辣酱。这些在文庙梦花街全部可以得到,基本消费单位不过是5角或1块。
  从沿街房子走出来的一对老夫妻,用上海腔普通话关照做油条的安徽小老板:“两碗咸豆浆勿要放辣酱!”而摊头另一边,拿着钢精锅等着打甜豆浆的中年女人不依不饶地要求拿油条的男人香烟灰别落油锅里。安徽小老板说,每天凌晨2点钟就要起来烧豆浆,4点支摊头,性子急的从我这里拿了一副大饼油条就去书市了。
  只在周末开放的旧书刊交易市场是文庙人气最旺的活动。7点刚过,就有大批书贩聚集在棂星门前,一捆旧书,一只小板凳,外加一只热水瓶,算是他们的标准配置。地盘是要抢,位置是要争的。书贩们一边等开门,一边扎堆交换香烟和行情。不开心的是路过的居民,在他们中间绕来绕去,生怕把手里的盛早点的锅子打翻。
  在文庙二手书市,你不光能淘到大量各式版本的书籍,一度炒得很热的连环画也不过是2块钱一本。也有类似ELLE、VOGE这样的外国时尚杂志、图籍。笔者在书市中淘到两本过期许久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在文庙大殿前的许愿树上,或许你可以找到文庙本像气脉的存在。写一张愿望牌,用红绸绳悬挂树端,盼的多是与求学、升迁有关的心愿。只是悬挂了太多愿望牌的许愿树好像一棵无厘头的圣诞树。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心心念念于文庙的梦幻早餐,或者书市的淘宝乐的。
  我们就遭遇一个克腊男,站在街边,忙着用热毛巾烫平他的大背头。老人们喜欢在文庙围墙边扎堆,讲点十三频道的新闻。一只又一只的痰盂,这个时候也在你的前后左右出现。还有就是孔乙己酒店里的看家猫,一门心思地想着钻到店伙计的被窝里。
  16:30:文庙的主角是年轻人
  下午四点半,书市交易结束许久,文庙的主角换成清一色20岁以下的年轻人和学生,除了关门的夫子庙,到处都是他们晃动的身影,这里是他们的天堂。
  他们衣着风格多半是街头或嘻哈的,男孩子有些阿姆的味道,女孩子不乏有超越年龄的时尚扮相。他们在一个又一个摊头前淘着各式与动漫有关的碟片、书籍、公仔、道具,认真的劲头不输给早上书市里的叔叔爷爷。只不过,你要是上去和他们说什么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他们多半是不屑的。机器猫,樱桃小丸子是勉强可以得到共鸣的。火影忍者才是当季走红的。
  一个CLOSPLAY成火影忍者摸样的小姑娘,向她的同龄人散放着商业传单,一见我们镜头,很是人来疯,POSE连连。今年读初三的她每个礼拜都来文庙"打工"。
  被他们带动起来的还有文庙路上种类繁杂的零嘴。
  龙须糖、棉花糖,现做现卖。麻辣烫、小馄饨、八宝粥,一地的一次性饭碗。生意最好的要数文庙路、学宫街拐角上的两个烧烤档,鸡翅膀、羊肉串,还有串烤香蕉。边上的珍珠奶茶店也不甘示弱,牌子上写着“供应各式奶昔”,不过大家似乎并不领情。
  淘旧书是文人一大嗜好。
  能够想象得出,当一个读书人蹲在地下,从地摊里那一大推杂乱无章的书画中淘出一部好书来时,那满脸的喜悦,绝对不会输于那从沙里淘出黄金者。
  一个CLOSPLAY成火影忍者摸样的小姑娘,向她的同龄人散放着商业传单,一见我们镜头,很是人来疯,POSE连连。
  那些来此批书的小老板们,挑书讲价格,打包装车的,吆三喝四,忙得不亦乐乎。
  摊了一地的连环画,每本不过2元,单本的连环画都不贵,可完整成套的就贵了。
  在文庙前摆书摊,似乎有点像是在饭店门口摆粥摊,但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文庙,无论处在何时何地,总是文人荟萃之地。

与文庙外火爆热闹的书市相比,文庙里的许愿树、许愿牌却是另一道风景。
  有人说,高考、中考前,在文庙的许愿牌上挂一条红丝带,在丝带下的小纸片上写下自己的愿望,乃至想考取的学校,就能让自己金榜得中。
  于是,每逢5、6月份,许愿的还愿的都像达成一种默契似地涌来,形成一股人流,大家年龄相仿,斯文相当,相视一笑,就都懂了。
  你看许愿树上飘舞的红丝带,风中高高飘扬的许愿牌,有中文的、英文的、韩文的、日文的,你就知道,全世界的读书人的心愿是如此相似,孔老夫子看在眼里都会笑的。
  1630:
  此刻,不是文庙的每个地方都是热闹的。老道前街、学西街拐角上的"艺影照相馆"就很是冷清,若不是墙头挂着大镜框里各种人像照片,还真以为这是个买黄酒、啤酒、自来火的烟纸店。
  店主杨师傅10多年前从父亲手里继承了拍照片、冲洗黑白胶片的手艺。大镜框里的照片有邻里孩子的周岁照,粗布工农装的姐妹花,带赛璐璐大耳环的上世纪80年代时髦女郎写真……唯独没有现在年轻人的身影。
  而“艺影”隔壁的一家动漫CLOSPLAY服装店生意兴隆,挤得放不下一只脚。这便是此刻的文庙,此刻主角与配角的差距。
  23:45:梦中交错
  23点45份,在经历了清晨的温缓,黄昏的喧闹后,心绪上总有些迷失,还有些失落,一个MIX版本的文庙让你分不清哪个是它的本像,那个又是它的幻像。你试图拿出被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称为“猫眼”的记忆,把白天的经历与夜色中的文庙景致进行对比。
  邻近子夜,夜色愈加浓烈,我们在文庙的长方形地域中如梦呓般四下游荡。遭遇着午夜溜狗的男人,枯萎的宝石花阳台,人脸般的售票窗口,以及石狮镇守的棂星门……
  文庙正传
  文庙,坐落在文庙路215号,是上海中心城区唯一的儒学圣地,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元代始建的文庙,位于学宫街,1853年(清咸丰三年)上海小刀会起义,在文庙设指挥部,清军攻陷上海县城,文庙被炮火所毁。1855年(清咸丰五年)文庙在现址重建,占地17亩。内有棂星门、泮池、三顶桥、大成殿、崇圣祠、明伦堂、尊经阁、魁星阁等建筑;有放生池、荷花池等景点。
  文庙的大成殿内置有香樟木刻制的大型雕像“三圣像”,清同治年间铸造的青铜编钟,三面壁上置有国内外孔庙之最的《论语》全文碑刻;东、西庑廊内壁上置有明、清著名文人创作并书写的书联碑刻三百方,充溢着儒学文化氛围。
  一个紧闭着门的大殿,一座小塔。庙前的石坊犹在,一对石狮子镇守着大门,四周还是一群砖木结构的旧楼房,都是有些年代的了,透着种古朴、浑厚的风貌,有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气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