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职业三年,我找不到工作了”

 泰荣林黑皮 2020-11-21

作者丨阿敏

来源 | 智联招聘(ID:zhaopin-com)

推荐 | 职场补习班(ID:gh_a3fb4124fb5)

晓昱大学毕业后,并没有立即找工作,一方面他觉得当时的就业形势严峻难以找到匹配工作,另一方面他想尝试创业,便通过银行贷款自己开工作室创业。

但是晓昱工作室并不稳定,自由职业三年后,他最终还是决定进入职场,找一份心仪公司工作。

但是面试几家公司之后,要么没收到回复,要么就是被拒绝录用,这让他很苦恼。

其实,“自由职业”并非是无所事事,反而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职场潜能,但是HR却难以全部从一纸简历中获悉,这便成为了HR与面试者的“交流鸿沟”,也是摆在面试者前的一个现实难题。

为什么长时间的自由职业,会影响重返职场?

工作体制不同,工作履历难以凸显

同事王玲自从上一份工作辞职已经两年了,她在家备孕期间发现做自媒体写作可以作为兼职,便组了一个团队慢慢摸索经验。

工作两年后,团队因为其他原因解散,王玲开始面试找工作,却不知如何在工作履历上凸显自己这两年的工作成果。面试中HR看到王玲两年自由职业的履历,并仔细询问相关事务后,也并非全部认可王玲的工作经验。

相对于传统的工作体制,在家办公的体制尚未成熟以及被职场人所完全接受。

所以当工作体制不同时,自身的工作经验等也难以在工作履历上凸显,没有一个官方的证明和凭据,这使得HR和领导可能会在能力方面打个问号,从而给出面试者待定的答案。

自由职业时间长,难以适应职场文化


希瑟·汤森德在《人脉:构建人际网络,拓展商业机会的行动指南》一书中指出,很多人因为缺失交流环境和空间,从而“丢”了人脉,在信誉、个人品牌、知名度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渐削弱。

而且根据研究显示,多数人选择自由职业的另一重要原因,是不愿在公司耗费过多精力在职场文化、环境的学习和人脉的建立上,他们觉得这些难以把控且耗费心神,做不好还会断送当前的职场资源。

但是社会事实和经验则证明,懂得职场文化和搭建人脉的职场青年更能在职场这条路上发展得愈加顺畅。

因此,自由职业时间长的求职者也需要改变对职场偏见,逐渐适应职场文化和学习职场上的其他规则,才能慢慢成长和发展,开发出潜在的能力。

自我驱动力削弱,陷入自我怀疑迷障

《大器晚成》一书中,里奇·卡尔加德提到,在这个充斥着大量数据和信息的时代,无论是考试成绩、薪水、还是脸书点赞,我们都关注的是其中的数字。

而对于从自由职业转向公司体制内工作的职场人而言,在前后两者的的磨合期内,会存在职场能力的偏差和弱化,这同时也会造成其心理上的迷失。

久而久之,相对于自由职业时以自我兴趣为主导的工作驱动力,在公司单一的工作兴趣便会降低,职场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大大减弱,即自我驱动力削弱。

在短暂的转入公司工作中,可能会对自身能力的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不确定等因素从而陷入自我怀疑,这种自我怀疑会使职场人常常错失良机和才能。

曾长期自由职业的职场人,如何重回职场?

突出外围深入法,遵循规范法则

在工作中,自由职业和公司内办公存在较大差异,也并非以一朝一夕能改变,采用外围深入法或许能逐步遵循规范法则,同时也能保持自我的创新想法。

同事梁越之前自由职业几年,进入公司工作后有些不适应,便采取外围深入的方法逐渐渗透,他会和公司很多员工交流工作心得,然后去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

这使他摸清了公司潜在的规范和规则,也成功避免了其对自身灵感的磨灭和损耗。

于职场人而言,外围深入法更温和,即向外围工作员工学习工作方法和解决方案,这种思想的转变会慢慢让职场人遵循公司规范性法则,也能较完整地保持原先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想法。

提高重塑能力,改变自身行为

《告别平庸》中,哈佛大学托德·罗斯指出,行为特征并非是固定的,如果我们能改变自身的行为和处境,就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境遇。

《猎场》中,郑秋冬本想借助覃飞的身份在大公司做财务总监,但是事情败露,只能从零做起。

他转战杭州,从职介所做起,改变了自身的工作行为和作风,输入专业知识,然后把脑内的能力进行更改和重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重塑自我,就是找回我们集体失去了的遗忘过去的能力。

对于当前自由职业多年的面试者而言,要提高自我的重塑能力,就是对比当前工作和之前的自由职业的工作,进行改变和重塑,进而改变自我的工作行为,或许能在工作中逐渐突出自我,前景更加光明。

重整认知框架,巧妙联系自身经验

心理学家表示,画框可以巧妙地将人们的注意力引向画作的特征,它会影响我们看待色彩和线条的方式。同理,我们也可以利用认知框架来影响自己的作为。

哈佛商学院艾莉森·伍德·布鲁克斯最近的研究表明,我们对自己的意识和产生的感觉都有着惊人的控制力,这有助于自身构建出实际的行动。职场人可反思之前的消极反馈和输入,从而调整和改变认知框架。

首先我们应该承认自己自由职业时消极框架的存在,吸收前一段工作经历的教训和经验。从而打破自我保护的枷锁。其次,职场人可将职业规划目标与工作经验切实联系,促使自身采取一些可以在实质上改善当前现状的新行动。

对于面试者而言,可以重整自身的认知框架,以积极框架代替消极框架,将自身导向更大的毅力和创新,将经验和规划联系起来,用言语将其表达出来,让HR和领导在框架中全新、全面地认识自身的认知格局和资深经历,方能得到公司的认可。

当前,越来越多的职场人不再强求个人与职业的兼容,而是更加重视个人与组织的兼容。换句话说,与实际岗位相比,一个组织的文化和环境才是影响个人成就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因此,长期自由职业的职场人,需要慢慢摆脱被人偏见的标签,将重心放在和公司的交融和配合中,与公司共同成长、发展,会助益自己在职场道路上更进一步阶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