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实干型校长指引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的做法

 远山樵rzprcqjs 2020-11-22

概要: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本文通过“三九二十七”个具体做法论述了学校在指引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三个方面的思考与行动。


关键词:教学质量、课程建设、管理、监控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追求品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衡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我们学校践行“发展兴校、质量取胜”的行动铭言,继往开来、乘势而上,谋发展之路,行可为之事。


一、以全面育人的课程理念指引教学质量


(一)“三步战略”强化课程领导力


“三步战略”是指我校强化课程领导力的三个步骤,分别是:


第一步:强化课程理解


课程领导首先是课程理念的领导;课程管理首先是课程理念的管理。学校通过开展校本培训、自学课程纲要、设立课程论坛、组织课改征文、课程理念考核等方式加强教师对课程理念的交流,强化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我校多次邀请课改专家到校开办讲座、到校指导教师理解课程理念,观察评估教师是否将课程理念活化为了教学行为。


第二步:制定课程规划


课程规划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部署,是教学管理的行动指南。我校的课程规划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于纲要。学校课程规划具有很强的政策制约性,为保障国家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新课程的框架之内规划国家课程。


二是基于学校。我们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上世纪九十年代留下的丰富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师资状况和学生发展需求,对校本课程进行了规划。


三是基于研究。学校课程规划是以深入的研究为基础的,制订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 我们制定规划的过程经历了学习、研讨、反思、讨论、修改……这样一个摸索实践的过程。


第三步:搞好课程建设


我校坚持以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为依据,坚持发展兴校、质量取胜,坚持突出重点、资源共享,坚持分类、分级建设和分步实施来开展课程建设。结合学校教学“优效”工程和师资建设“名优特”工程,通过组建教学团队、加强内涵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优化课程体系、增加教学投入等有效措施,使我校的课程建设逐步达到名称规范、数量适宜、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目标要求。


(二)“三课一体”提升课程整合力


“三课一体”是指将课程、课堂、课题纳入整体思考,进行一体化实施,包括:


1、学校课程现代化


我校培养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兼顾多元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现代化课程体系。我们将夯实基础课程和发展特色课程作为促进优质教学,打造品质学堂,进而促进学生素质整体提升的必要关注维度,通过制定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建立课程评价指标等举措引领学校课程现代化发展,统率课堂教学与课题研究的有机“适融”。


2、课堂教学优质化


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所在,聚焦课堂推进优质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本举措。学校通过挖掘教学内涵,深入研究有效教学,追求最优效益,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精神文化资源,提升教学品质,达成学生、教师的主动、积极、生动发展。


我们以四大课堂为操作要点,即:建设道德课堂,打造活动课堂、构建生命课堂、呈现智慧课堂,推进了整体优化的变革:变偏狭的目标为整合的目标;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变“讲”的课堂为“学”的课堂;变贫乏的学习方式为丰富的学习方式;变“证明”的评价为“改进”的评价。


3、课题研究系统化


学校的课题研究以全员参与的三个维度构建起系统化的教育科研网络,通过做强课题研究、做实专题研究、做精主题研究整合力量、解决问题、积淀成果。


所谓做强课题研究是指学校层面承担的大型课题要卷入教师参与、提升影响力,如《基于网络环境的小学校本研修研究》在学校全面铺开,定期举办大型研讨活动,研究成果入围省政府成果奖。所谓做实专题研究是指教师小团队在一年内围绕小专题开展贴近教学实践的实实在在的研究,我校教师小专题在历年区级立项数量和成果获奖数量上都位居全区前列,教师研究热情高,实效显著。所谓做精主题研究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常态思考,是围绕一个主题的精心总结,我校教师以“教学偶得”、“课堂反思”、“优质论文”等形式呈现主题研究成果。


(三)“三类课程”推进课程发展力


“三类课程”是指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


1、夯实基础课程


我们所指的基础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学生形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效学习方法、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起关键影响的学科,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二是指学校共同的、常规的、基础的教学工作要求。学校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来抓实基础课程:


(1)形成基本规范。这是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规律形成的基本常规。主要有:学期授课计划的规范要求、备课的规范要求(包括集体备课要求、个人备课要求、写出教案要求)、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规范要求、课外教学辅导的规范要求、听课评课的规范要求、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的规范要求、教学总结的规范要求等八大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有序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只有制定并分级严格执行教学规范系列要求,采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级教学执行和教学管理资料,给出评定等级和评语,监控结果进入“教师教学水平评估”,才可能实现教学流程闭环管理,落实基础课程管理。


(2)聚焦基础课堂。一方面,抓好教学管理者的蹲点学科,参与教研活动,组织教研组长、把关教师、学科教师共同制定语文、数学这两个学科的优质课堂评估表,细化优质课堂的相关指标。另一方面,采用专家行政捆绑听课,教研组长、把关教师指定听课等多种方式,开展经常性的随堂听课、集体评课等活动,指导教师进行有效课后反思,以“关注、指导、评价、对话”带动教师对优质课堂进行探索追求。


2、打造特色课程


我们所理解的“特色课程”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有特色地执行国家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国家课程上,创造性地结合本校实际执行国家课程是特色的最大内涵。如:我校植根国家课程开发的语文学科中写字教学、数学学科思维训练等。二是顺应时代发展、根据学校办学特点、符合学生发展新设的独立的特色课程。如:推动学生形成信息素养的网络技术课程,推进学生形成民族文化素养的艺术教育系列课程(国画、民乐、剪纸等),培养学生形成国际文化兼容品质的双语教学课程等。


通过特色课程的打造,我校将实现学校课程有特色、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课程开发效应。


3、开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在我校特色课程基础上进行认真筛选而确定的相对完备的课程体系。我们通过“课程配餐”和“课程超市”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反复实践验证校本课程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对校本课程进行增删及优化:一至三年级学生分别进行国画、棋类、书法的“配餐”,四至六年级可以自主地对“课程超市”内的十余门校本课程进行选择。学校集合时、地、人各方力量,保障校本课程有序运行,监控校本课程实施质量,还将组织编写各门校本课程纲要、校本教材、校本课程学分评定指标(即学生学业成就参数)等。


二、以全员参与的系统机制管理教学质量


(一)“三问导向”激活校本研修


“三问导向”是指我们以解决校本问题、普遍问题和个体问题主导校本研修的开展。


1、立足校情,解决校本问题。


为了解决我校校本研修存在的时空界限、人际心理界限、资源界限,促进教师的智慧生成、专业发展、经验共享。我们以校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借助现代信息载体,利用网络的超时空性、虚拟性和强大的储存功能,促进校本研修模式的更新,为教师的深度参合作互动、经验共享和个性化学习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


2、自下而上,解决普遍问题。


学校各教研组利用集中研修时间,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提出来,发布在网上,教研组长将老师们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分类,选择教师普遍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网络研修。如语文组教师利用网络对教师问题收集后进行选择后的发布:


中段语文词语积累与运用的教学策略有哪些?


有低段语文识字教学的好方法吗?


如何体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自主研究,解决个体问题。


通过几年的探索,我校大多数教师已经逐渐习惯借助网络开展备课资料搜索、学习资料网络阅读等研修方式,并在网上讨论文档中展示自己的教学设想。网络中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家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教师都能自主的参与其中。目前我校校园网上已经积累了教师三万余篇的教学设计、论文、课件等。


(二)“三级监控”落实管理责任


1、一级监控


一级监控采用校长负责制,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监控领导小组,定期全面检查本校教育教学质量。主要工作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定时和不定时调研,分管行政向教师反馈视导情况,并将其作为教师教学水平考核的重要依据;每学期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并及时反馈给有关教师;抽查教师作业批改情况,严格控制作业量,杜绝让学生改作业或试卷的现象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