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沧桑(1)

 mzluochr 2020-11-22

炊烟已不再诉说山寨的故事,历史上双田村一直没有修建学校的原因已无从查考,其中原委说不清道不白,或许有诸多因素制约……

年复一年,村中学子或在闲置的民居中、或在祠堂内接受启蒙教育,随遇而安的境况常常要面临辗转迁移的困惑。在我父亲刚入学时,学校就设在磜一队的罗亩胜叔家闲置的祖屋中。无巧不成书,一起特大事故就发生在与教室一墙之隔的房间内,事故中有三位村民不幸蒙难,天飞横祸让双田村父老乡亲刻骨铭心。然而,仅一墙之隔的全部学子经历惊魂一刻,竟然安然无恙,冥冥之中托上天保佑奇迹般地逃过一劫。八十六年前惊心动魄的一幕成为尘封的历史,能讲述那段历史的长辈已经屈指可数,详细过程也变得更加神秘、扑朔迷离。

磜一队的罗亩胜叔家拥有祖屋十数间,当年在双田村拥有这么多房产的家庭寥寥无几;说他是大户人家也不尽然,家中人口并不算多,是继承祖业光前裕后的家产。他家的祖屋坐落的位置也很优越,靠山临水近路旁,占尽地利,且具有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味道。正面的一幢楼房坐北朝南,门前有一条村道,是众乡亲出入的干道之一,路旁是一条川流不息的小溪,潺潺流水源源不断。小溪上架有一座石桥,大路顺着石桥横跨小溪向远方延伸。由三块长方体的岩石拼在一起的石桥,承载着山寨中追逐梦想的脚步,承载了父老乡亲诸多喜怒哀乐;没有桥栏也没有听说过谁家小孩掉溪里的传说,古老的石桥有说不完的传奇故事。像这样的石桥在村落中至少有五六座,长方体的岩石上布满斧凿痕迹,是能工巧匠智慧的结晶;不知取自何方的它山之石,通过千锤万凿精心制作而成,独具匠心,如此笨重的大块头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运用何种工具以哪种方式运抵现场?先人创造的奇迹让我们叹为观止!

学校设在他家的闲置祖屋中,为穷山沟的启蒙教育提供便利,功不可没;又或许因学子云集带旺了他家祖屋的人气,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似乎与祖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在教室隔壁的闲间中也经常有村民聚集闲聊,久而久之成为年轻人喜欢光顾的场所之一。年轻人敢想敢干,他们的冒险精神埋下了特大事故的祸根。

那一年,我老爸第一次背上书包入学了,光荣地成为双田学校的诸生之一,他每天准时到这座楼内接受启蒙教育,与小伙伴一起度过金色的童年。据说在二楼的厅房中设为教室,全部学子集中一起,人数不多想必是采用“复式班教学”。隔壁间时不时有闲人出入,诸生好奇的目光早就见怪不怪了。初冬时节午后的太阳“不愠不火”,小山村中一如既往异常平静。诸生陆陆续续来到学校,一反常态地停止了课前的游戏,都不约而同聚拢在隔壁间门口好奇地张望。原来里面的大人们正在小心翼翼地制作一种东西,因为怕小朋友添乱所以一律不准靠近。不让靠近感觉更加神秘,孩子们围在门口像看西洋镜似的充满好奇。

突然,哨子响了,是上课的哨声。同学们意犹未尽,只得悻悻地撤离,一窝蜂地涌进教室……

写于2016年12月22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