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紧扣课堂情境,精心设置练写

 海阔天空sx 2020-11-22

熊生贵 陈 艳

摘 要: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即时进行小练笔,要有利于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帮助课堂情境推向高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精心构筑的氛围中,受到人文熏染。让练写始终处于教学情境之中,写人、记事、状物写景各类文章练写点的选择,练写活动的架构,是有其规律的。

关键词:课堂情境 练写 写人 记事 状物 写景

立足练能课堂,课堂练写,读中有写,这是学好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很多老师都明白这一点,随着程序的推进,适时地选择小练笔点,组织学生写作。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课堂小练笔: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威尼斯的小艇》第三自然段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词语写出船夫的驾驶技术这么好,那请同学们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一写出租车司机的驾驶技术是怎样的特别精湛。

2.同样是学习《威尼斯的小艇》,在学习“威尼斯沉沉入睡了”这一段时,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第6自然段,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写一写家乡的夜晚……

这样的课堂小练笔对学生的写作有帮助吗?当然是有的。但是这样的当堂小练笔,学生所写的内容,与课文的内容,与深入理解、品悟课文的教学情境,不相干,岔开了主题,偏离了方向,干扰了氛围。这样的练写,对阅读接受心理,教学情境建构,课堂节奏韵律,都是没有辅助价值,反而有折损作用。

再看这样一个课堂小练笔:

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有位老师在设计小练笔时是这样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么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请问父亲挖时用的工具是?挖的对象是?挖的动作是?挖的总时间是?挖时的困难和危险是?挖时的心理是?挖后的状态是?请你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思考、想象,用一段话写出父亲的“挖”。

这样的课堂小练笔就没有破坏课堂情境,所写依然在情境之中,而且更加优化了课堂情境。

所以我们认为,基于教学情境之中、课堂推进过程之中的小练笔,不宜采用迁移性小练笔,应该顺应课堂情境而选择练写点,布置学生所写的内容,也是围绕课文及其教学语境而写,所写内容的交流展示,要有利于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有利于帮助课堂情境推向高潮,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精心构筑的氛围中,受到人文熏染。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选择练写点,设置练写任务(包括安排展示交流),怎么做才能优化当堂的教学,而不至于游离在教学情境之外呢?我们认为,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文体,针对相应的教学情境而组织练写,才能获得好的练写与教学效果。

一、写人文章的课堂练写设置

写人的文章,我们主要表现的是人物的特点,而人物特点又是通过事件来表现的。在事件中人物表现出的思想品质或特点,又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的。在这事件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练写点。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那就要紧扣这个事件中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在此情此境中,主要人物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怎么说的……作者或许只用了一两个词就写完了,没有写充分,这时的小练笔就可以充分描写作者省略的部分,入境想象,细腻体悟。这样学生所写也是在情境之中,对更好地理解课文大有裨益。

比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时,有位教师就是抓住严监生的一个动作——伸着两个指头,来设置练写活动的:

1.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他想说:_______ 。

2.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他想说:__________。

作者仅写了严监生动作,那他在做这动作时是怎么想的呢?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们就可以从严监生的动作顺情顺境想象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严监生吝啬的特点。写作交流过后,情境往后推进,引出挑去一茎灯草后,严监生就瞑目了。这样,经过练写,有效地补白了相关情节,丰厚了人物内心,推动了故事在学生心理世界的演绎,让文本理解、事件感悟、情景还原更深透、丰富,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写人文章就是这样,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语……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练写点,我们在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把作者省略的部分通过补充、细描、放大等显现出来,不但没有脱离课堂,反而会优化课堂教学,达到练写与阅读过程的完美结合。

二、记事文章的课堂练写设置

记事类的文章,我们要掌握的是“六要素”,重点是事件的起因、经过、结局,而其中主要又是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再深入下去,重中之中是经过中的高潮部分。在学习课文、探究这几个要素时,我们可以在起因、经过部分(特别是高潮处)选择练写点。比如起因表述笼统不细致的,或融入在事情叙述过程中的,我们可以通过练写理出事件的起因,将其完整表达清楚。事件的高潮部分,是最值得安排练写的。在这儿,深入品悟下去,承载事件高潮的一定是人、物(主要是动物)的表现——落脚到人的表现,就主要是看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揪住其值得深究的一点,发挥想象,细腻刻画,放大细节,特写关键,就能让高潮更加凸显出来。结局也可以安排练写,比如,有些结局没有完全写明,意犹未尽,可以补充、延伸地续写“后来怎么样”;若是事件可能有多种结局,作者写的是这样的结局,那我们就可以写出另一种结局,同学们发挥想象也可写出更多的结局。

比如:

在学习《桥》一文时,文章的结局是老党员和儿子都去世了。那我们也可以设计另一种结局:那就是老人被洪水冲走了,而在最后一刻儿子获救了。儿子此时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当我们沉浸在老党员和儿子都去世的悲痛中,处于这样的感情基调,我们让学生练写,给文章换一种结局,设想文中的配角在另一情景下的表现,以配角衬托主角,彰显主角的思想品质,渲染主角的精神境界,这样同样没有拆散、冲淡课堂情境,反而促进了我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对文章主角高大形象的体悟。

阅读教学在对文章所写事件进行分析理解时,可以在起因部分练写,也可以在高潮部分选写点,当然也能在结局上做文章,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选择的练写点,它都应顺应情境,所写紧扣故事内容,充实事件重点,丰满人物形象,让学生的学习思维与思想情绪时刻都处于课文营造的氛围之中,从而强化阅读教学效果。

三、状物写景文章的课堂练写设置

状物写景类文章我们在阅读时主要需探讨的是所写物、景的特点。比如动物类:外形特点,生活特点,而生活特点也包括吃、住、呼吸、玩;物品类:外形、分类、结构或构造、功能、作用、用途等;植物类:干、枝、根、叶、花、果等各部分外形特点,生长特点,作用与用途等。对于这些特点,每一个方面都可以作为我们的练写点,如何安排写,这要由具体的课文所写的对象特点及其文章内容特殊性而选择。

比如:

学习《鲸》这篇课文,作者描写鲸的外形的时候不集中,这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小练笔:请大家根据课文内容,写一段话来介绍鲸的外形,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鲸的外形特点。

这样的介绍,就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整理归纳出鲸的外形特点,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从而促进学生对鲸的外形特点的把握。

又比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第四自然段时,教师安排: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请大家勾画出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词语,我们能不能用其他方式来介绍一下呢?比如记者采访式、船夫拉客式、导游介绍式等。请选择一种写一写。

这样设计的小练笔与前面所举的写出租车司机驾驶技术好的小练笔相比,前者就游离在了教学情境之外,而后者,通过变化一种方式,灵活运用课文中形容驾驶技术精湛的词语,创造性地构造出新的语境,让人更能体会出威尼斯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了。这样的变写,不仅达到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目的,而且增强课文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课堂语境和教学情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