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致虚守静666 2020-11-22

中国的点心,汇聚了中国人的智慧,也体现了中国白案师傅技艺精湛、巧夺天工、精妙绝伦、独具匠心的特点。中国的特色细点是从众多主食、面点、糕点和小吃中精选出来的名珍系列,其最大特色是呈现不同的文化情韵,是中国白案工艺的精华凝聚。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1.北京宫延御点

北京官延御点诞生在清代宫廷,是在周、秦、汉、唐、宋、元、明等朝御用点心的基础上,融合满洲饽饽(原系满语,泛指馒头之类的面食品,多用黏黄米、小黄来黏高梁、黏玉米制作)、蒙古'白食'、回民节点、晋鲁面食和江南细点演化而成。清灭亡后,它以'仿膳'形式保留下来。宫廷御点例由清宫'掌关防处'督办,'内饽饽房'和'外饽饽房'制作。其中,'内饽饽房'承制帝后日常和节庆点心以及供佛斋点;'外饽饽房'承制宫廷筵宴和其他供桌点心。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满洲饽饽

北京宫廷御点的风味特色

①用料广泛,但不猎奇,很少使用山珍海错和名菌异果

②面团多样,成熟方法齐备

③造型精巧,质量规范,突出吉祥图案,用料与大小均有定规

④满族风味为主,兼顾其他

⑤命名朴实,没有雕琢痕迹

⑥具有清宫饮食文化情韵以及满族生活特色。

代表品种

口蘑鸡丝卤面、猪肉馅绉纱馄饨、鸭肉馅临清饺子、竹节卷小馒首、蝴油包子、肉末烧饼(小烧饼烙熟,从侧面剖开,掏去内瓤,填入炒肉末食用)等 40 多个门类、数百种花色。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肉末烧饼

2.山西喜庆礼馍

山西喜庆礼馍又称福供、喜供、面人、面羊或面塑花馍,是民间创造的一种象形馒头,有近 2 000 年历史。其造型,古代多为六畜三禽、龙凤龟蛇、松竹梅菊和福禄寿仙,现代则是金蟾(两栖类动物蟾蜍的美称)元宝、喜鹊鲤鱼、桃杏柿枣和神话人物,带有北方农村生活气息和黄河流域文化风情。它广泛用于红白喜庆宴会,也是四时八节的祈福供品,还可作为孕妇、乳母和婴幼儿营养品,或是表示恋情、孝敬老人、奖赏孩子和馈赠亲友的礼物。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山西喜庆礼馍

研究者认为,山西礼馍的根系,是女娲创造万物的远古神话;山西礼馍的枝干,是民间重客好礼的风尚; 山西礼馍的花果,是黄河流域面点工艺的升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都能制作喜庆礼馍,传播最广者应推山西,尤其是临汾、侯马、长治、五台山等地。

名品有太极图馍、日月灯烛馍、百子葫芦馍、虎头娃馍、牡丹花馍、花篮馍以及霍州面塑花馍等,大者重达5~10 kg,小者仅有25~100 g,皆栩栩如生。什么节日、什么场合做什么馍,各有讲究。如小麦上场蒸麦积馍,中秋祭月蒸月饼馍,重九登高蒸枣糕馍,邻家盖房送上梁馍,小孩满月送项圈馍,亲友结婚送馄饨馍,老人过寿送寿桃馍,祖辈去世蒸猪头馍。礼馍多在麦收后与中元前制作,由于当地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一般可以存放1~3 个月。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花馍

3. 苏州传统糕团

苏州传统糕团是江南米制品中的佼佼者,诞生于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吴文化、苏州园林、苏菜苏点、文士雅集诸因素融会的产物。它包括糕干与水团两个大类,品种多达百余种。其中,糕多用糯、粳米按7与3之比或6与4之比磨粉蒸成,甜咸皆备,馅心有玫瑰、枣泥、椒盐、虾肉数十种,用模具或改刀成形,名品有猪油年糕、百果蜜糕等。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猪油年糕

团则是手工成形,包括∶①汤团,用糯、粳米按8与2之比磨浆,吊干成粉,包馅煮制,其色雪白;②青团,用麦叶或青菜取汁,拌纯糯米粉,内包豆沙猪油馅煮制,其色碧绿; ③油汆团,以纯糯米粉包鲜肉馅炸制,其色金黄。名品有桂花元宵、炸肉团等。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桂花元宵

4.无锡太湖船点

无锡太湖船点诞生于太湖中的游舫,其源可上溯到春秋时期的吴越船宴,明代大盛船点大多模拟鱼虫鸟兽、花卉瓜果形态,一盘 10 件,各不相同,常与'船菜'配套,供游客充饥,或留作纪念。太湖船点习以混合米粉作坯,加麦叶汁或菜汁染色,内包荤素甜咸馅心,每件约5~15 g,蒸熟配套装盘。型制有南瓜、白菜、葫芦、茄子、小兔、雏鸡、金鱼、螃蟹之类,酷似瓷塑小品。无锡太湖船点与山西喜庆礼馍,都具有形态夸张、色调自然的特色。它们异曲同工,南北辉映,展示出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饮食文明的不同情味。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无锡太湖船点

5.扬州富春茶食

扬州富春茶食诞生于扬州的茶肆,约有1200 年历史。清代最盛,有'扬州茶肆,甲于天下'之说。由于现今的供应中心,是位于扬州市得胜桥街,1885 年开业,以经营三个包子、翡翠烧卖著称的富春茶社,故习惯以'扬州富春茶食'命名。

它的特色是∶ ①网点密布,环境优美。乾隆年间高级茶社多达数十家,二梅轩、文杏园是其代表∶'楼台亭舍,花木竹石','杯盘匙箸,无不精美'。②茶点精致,服务周全。'扬州好,茶社客堪邀。加料干丝堆细缕,熟铜烟袋卧长苗,烧酒水晶肴'(全诗意为,扬州是个好地方,茶社最便于接待宾客。大煮干丝和水晶肴蹄可以佐酒,还备有红铜水烟袋供宾主享用),便是其写照。它有茶点 200 余款,三丁包、蟹黄包名传遐迩;而且服务配套,接待热情。③名士相邀,品茗论艺。扬州茶肆的常客多为读书人,文化品位较高。④是中国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含许多茶食掌故,留下不少茶食诗文。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蟹黄包

6.上海葛派花点

上海葛派花点诞生于20世纪80 年代的上海,以1983 年首届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鉴定会的'白案状元'、上海新亚集团培训中心技术顾问、中国烹饪大师、全国劳动模范葛贤萼命名。

葛派花点的风味特色是∶ ①选料精博,格调高雅,造型别致,色彩逼真,口味丰富;②摒弃帮别论,对传统工艺大胆改革,兼收并容、博采众长,充分体现出现代科技含量高、饮食潮流感强的海派饮食文化风格。

其代表品种是∶鸽蛋圆子、蟹粉烧卖、鸳鸯馄饨、西式猫耳朵、OK 汁凤爪、鱼翅灌汤饺、'菜篮子'、伊丽莎白海棠酥。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鱼翅灌汤饺

7. 广州星期美点

广州星期美点诞生于20世纪20—30 年代的广州,是广东创新点心组合销售的成功尝试。它以1周为期,每周更换一组点心品种,在酒家茶楼挂牌供应,故名。20世纪初叶,广州饮食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好满足商人、市民'三餐两茶'的需要,陆羽居茶楼率先把每月更换一次点心品种的期限缩短为一周,名日'星期美点',引起轰动。起初较为粗糙。后不断改进,方才定型。接着,金菊园、陶陶居等茶楼竞相仿效,不久便风靡羊城。

广州星期美点的特色是∶①应时当令,原料、口味、型制都随气候变化而变化;②成双成对,每周不少于6咸6甜或8咸8甜,最多达到12 咸12甜,以求吉祥;③花色各别,有饭点、汤点、茶点之分,蒸、煎、炸、炕、褐、烤之别,方、圆、角、简之异,还讲究变料、换味和拼色; ④五字命名,要求字不雷同,词有韵味,响亮动听。如第 24 期星期美点是∶

'甜点∶生磨马蹄糕、椰酱煽蛋盏、雪花凤凰球、沙湾(今番禺市西南)原奶挞(滑溜之意)、枣茸草叶角、岭南菠萝批;

咸点∶ 百花酿椒子、鲜虾荷叶饭、陈皮鸭水饺、碧绿琵琶虾、凤肝摩(bai,掰折)酥盒、鸡丝拉皮卷。'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星期美点

8.杭州灵隐斋点

杭州灵隐斋点诞生在杭州市灵隐寺,有1 600 余年历史。自从东晋建寺,灵隐香火一直鼎盛,号称'东南第一佛国',寺内常备茶点接待施主。到了吴越王钱倜主政时,这里已有供3 000 僧众进餐的香积厨(僧寺厨房的古称)。后来充实'香饭'、'素点',更上一层楼。1980 年,可设 600 余个餐位的斋堂对外开放,200~2000元一席的斋点斋菜很快风靡江浙。

灵隐斋点属于清素型,素质、素形、素名。特色是∶ ①水调面、水油面、浆皮面、米粉面等兼备;②馅心多用瓜蔬、果仁、豆泥、糖浆制作;③成形有手捏和压模两种方法,主要是几何图案与花果形态;④烘烤烙、蒸煮汆、煎炸、炒爆并用。灵隐斋点小巧玲珑、清新秀美,体现出杭州山水灵气和大乘佛教饮食文化特色。

灵隐斋点的代表品种有∶ 年糕、汤团、艾饺(茼蒿馅饺子)、青团、小香粽、绿豆糕、地菜包子、灵隐馒头。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灵隐青团

9.回民开斋节点

回民开斋节点流传在回族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其他9个少数民族中,有700 余年历史。名品是被视为'圣物'的油香(含发面甜油香、烫面油香、馅油香、黏油香),以及甜成卷果、炸肉火烧、甜成排叉、咯炸盒等。

伊斯兰教规定,每年回历(伊斯兰教教历)9月为'斋月',届时成年穆斯林(病人、孕妇、产妇、经期的妇女、外出旅行者除外),都应静心寡欲,白天禁食,日落后方可就餐。目的是陶冶性情,锻炼意志。斋月结束,便是盛大的'开斋节',教民都要去清真寺参加会礼,同时宰牲分肉,款待亲朋,并炸制'油香',作为节食。

制油香者,事前须沐浴净身,并在厨房内焚香驱秽。然后将上等面粉加盐及温水合匀饧透,揪成挤子,擀作饼状,用油炸黄,出锅后切作数瓣,码在盘中即成。此点可以互相赠送、招待宾客或全家享用。有些油香还添加白糖、鸡蛋、奶酪、羊肉末、葱花、果仁或花卉,变出不同花色,深受穆斯林喜爱。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10.满族祭祖饽饽

满族祭祖饽饽又称东陵祭点或满洲饽饽,流传在信奉萨满教的满旋和鄂温克、赫哲等少数民族中,有800余年历史(参阅本书第六章的'萨满教食俗')。它由满族传统主食——饽饽(含豆面饽饽、搓条饽饽、苏叶饽饽、水煮呼饽等)发展而来,经过改造,变成御膳的小窝头和萨其马(满语,原指饽饽糖缠,用奶油、冰糖、白面合制,后加进鸡蛋、饴糖、青红丝与芝麻);再按清宫礼制加以规范,则成为清帝在东陵(位于河北遵化县马兰峪西,共葬有清代的5 帝、15 后和141 妃)祭祖的供品。

萨满教有一套神秘的祭祖仪式,讲究祭品的丰盛和精洁。早期的祭祖饽饽,有果馅厚;酥饽饽、鱼儿饽饽、匙子饽饽、菊花饽饽等几十种,习用黏黄米、小黄米、黏高梁、黏玉米粉制作,近似汉民的馒头,特点是一黏、二凉、三甜。后来传入民间,变成节日点心,分为8块 500 克的'东陵大八件'和16 块 500克的'东陵小八件'。它们都呈圆形,有红有白,馅心各异,包括太师饼、松饼、山楂桃、核桃酥等近百个品种,构成精美点心系列,有'满洲饽饽铺'专门生产和配套销售,风靡京华两三百年。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豆面饽饽

11.内蒙古草原白食

内蒙古草原白食流传在信奉喇嘛教的蒙古族牧民中,有 800 余年历史。白食在蒙古语中叫'查干伊德',专指奶面食品,因其奶香可口、洁白如玉,故名。它是蒙古族牧民的主食之一,包括牛奶、羊奶、酸奶、奶茶、奶豆腐、奶炒米、奶炒面、哈达饼等;也可宴请宾客,祭祀神祖。

白食中最著名的是醍醐、酥酪和马奶酒组成的'塞北三珍'。①酸硼即纯酥油,从牛羊奶中多次提炼而成,色橘黄,质细腻,爽口宜人,古时有'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之说,乃食疗佳品。②酥酪指没有提取酥油的奶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制成精美的'奶乌他'与'酥酪蝉'(因薄如蝉翼而得名)。③马奶酒由马奶六蒸六酿而成,味似甘露,能消肿、除湿、滋脾、养胃,是蒙医常用方剂。

'白'在蒙古族心目中,有圣洁、真诚的含义,故而以白为吉色,节日里常穿白色袍服,对白食相当珍爱。不仅有'白节'(相当于汉民春节)、'马奶节',还有许多讴歌白;食的文艺作品,表现出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的理念和情操。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内蒙古草原白食

12.藏胞标花酥糕

藏胞标花酥糕流传在藏民之中,有1400 余年历史。它以藏式标花大酥糕——'推'为代表,还有'喀赛'(酥油、面粉加糖炸制),'隆过'(羊头状酥油雕塑),'契玛'(酥油、糌粑拌糖炒粒),'切玛'(人参果——蕨麻籽和酥油调制,以五谷和牦牛作图案),以及用面粉、牛奶、麻油、精盐酵制,重达 2.5~100 kg的'河曲大饼'等。

'推'是用奶杂子(提炼奶油所剩的奶渣)、酥油、糌(zan)粑和白糖等作原料,调匀熟制后在长方形木模中压制成形,再用各色酥油缀绘龙、凤和'扎西德勒'(吉祥如意)图案的酥糕。宴请贵宾时,'推'摆在餐桌正中,左边放春笋状奶制品'那拉',右边放粉蛋糖油炸制的'卡布塞',前面摆牦牛肉制成的'夏干布',后面摆人参果和酥油制成的'玛折斯',再加酥油茶和青稞酒。隆重时还添加耳朵形的'苦过'、长条形的'那夏'、麻花形的'大东'、圆盘形的'布鲁'等油酥制品,异常丰盛。

藏胞标花酥糕表现出藏民特有的'青藏高原奶食文化'风采和喇嘛教的神秘气息,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中国点心文化——中国最具特色的12类精致点心荟萃

藏胞标花酥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